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半夏的种植技术

半夏的种植技术

半夏的种植技术
半夏的种植技术
1.选地整地
半夏对土壤要求不严,除盐碱地之外,一般土壤均可,以沙质壤上为宜。

种在桑园,果园和高秆作物下边进行间作,与玉米间作每隔130厘米栽一行玉米,穴距66厘米,每穴2株。

上面宜平,每公顷地施圈肥或土杂肥37500~60000千克,施过磷酸钙225~300千克,撒于畦面。

2.繁殖方法
分块茎繁殖、珠芽繁殖、种子繁殖,但种子和珠芽繁殖当年不能收获,用块茎繁殖当年能收获。

(1)块茎繁殖挖当年生的小块茎用湿沙土混拌存放在阴凉处进行繁殖。

栽植时间分为春秋两季。

春季三月份,栽前浇透水,块茎用5%草木灰液或50%多菌灵1000倍液或0.005%高锰酸钾液或食醋300倍液浸泡块茎2~4小时,晾干后将块茎按大小分别栽植,行距16~20厘米,株距6~10厘米,穴探5厘米,每穴裁2块,覆土3-5厘米,每公顷需块茎750千克左右,大的块茎300千克左右。

(2)珠芽繁殖夏秋间利用叶柄下珠芽栽培,行距10-16厘米,株距6-10厘米,开穴,每穴放株芽3~5个,覆土1.6厘米。

3)种子繁殖此法由于种苗不足或育种时采用,从秋季开花后十余天佛焰苞枯萎采收成熟的种子,放在湿沙中贮存,备播种,分春秋二季播种,春天在做好的畦上按行距10~13厘米开沟,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10~13厘米,并盖稻草保墒,当苗高10厘米时定植。

此外也有一种很粗放的繁殖方法,半夏繁殖力很强,种过的地上每年连绵不断地有半夏生长,所以不必另播种,加以管理,即可收获,但产量低。

3.田间管理
(1)浇水半夏喜湿润,无论哪种方法播种前必须浇水,在生长期天气热,需要经常浇水,土壤中不可缺水,如果遇到干旱,引起苗子枯萎倒伏。

有了水分条件再长新芽影响产量,但不能有积水,否则乱根。

(2)培土珠芽生长需要培土,所以6、7月份在叶柄下部培土,追肥2次,每公顷施圈肥7500~15000千克,或稀薄人粪尿,每次培土从行间取土盖上珠芽,培土1.6厘米以上,生长期要经常松土除草。

(3)摘蕾除作种子外,生长期长出的花蕾全部摘掉,促使块茎生长肥大,可提高产量。

4,病虫害防治
(1)叶斑病在叶上长紫褐色小斑。

防治方法:发病前和初期,喷1:1:120波尔多液或60%代森锌500倍液,每7~10天1次,连续2~5次。

(2)红天蛾7、8月份幼虫把叶子咬成缺刻。

防治方法:幼龄期喷90%敌百虫800倍液,人工捕捉。

(五)采收加工
烘干:用无烟火烘干,温度35~60℃,不时翻动,力求干燥均匀。

半夏的功效与作用
半夏的功效:
【性味】辛,温,有毒。

①《本经》:"辛,平。

"
②《别录》:"生微寒,熟温,有毒。

"
③《药性论》:"有大毒。

"
④《日华子本草》:"味辛。

"
【归经】入脾、胃经。

①《汤液本草》:"入足阳明、太阴、少阳经。

"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胃三经。

"
③《本草经疏》:"入足太阴、阳明、少阳,手少阴经。

"
④《本草汇言》:"入手阳明、太阴、少阴三经。

"
⑤《本草再新》:"入肝、脾、肺三经。

"
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内痰眩晕、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症;生用外治痈肿痰核。

姜半夏多用于降逆止呕。

(1)燥湿化痰:用于痰清稀而多之湿痰、寒痰,常配陈皮。

(3)消肿止痛:外用治疮疡肿毒、毒蛇咬伤。

(4)利咽喉:半夏辛温,能涤痰开结。

治疗咽部痰结疾患
(5)消痞满:半夏辛温,有宽中下气、降逆散结之功,用于治疗
胸脘痞闷胀满或坚痞作痛诸证。

(6)平喘咳:半夏辛温,善化痰消饮,宜用于阴寒痰饮犯肺所致
的诸咳喘证。

(7)《本经》:"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

"
(9)《药性论》:"消痰涎,开胃健脾,止呕吐,去胸中痰满,下肺气,主咳结。

新生者摩涂痈肿不消,能除瘤瘿。

气虚而有痰气,
加而用之。

"
(10)《日华子本草》:"治吐食反胃,霍乱转筋,肠腹冷,痰疟。

"
(11)《本草图经》:"主胃冷,呕哕。

"
(12)《医学启源》:"治寒痰及形寒钦冷伤肺而咳,大和胃气,
除胃寒,进饮食。

治太阳痰厥头痛,非此不能除。

《主治秘要》云,燥胃湿,化痰,益脾胃气,消肿散结,除胸中痰涎。

"
(13)朱震亨:"治眉棱骨痛。

"
(14)《纲目》:"治腹胀,目不得瞑,白浊,梦遗,带下。

"
半夏的作用:
1.用于痰多咳嗽:
半夏性燥而功能化痰,其所化之痰,以脾不化湿,聚而成痰者为主,为治湿痰的要药,适用于痰湿壅滞、咳嗽气逆等症,常与陈皮、茯苓等配伍;治痰多咳嗽,又常与贝母配伍应用。

因其性温,故又可
用治寒痰,宜与白芥子、生姜等同用;因其化痰力佳,故亦可治热痰
与风痰,治热痰可与瓜蒌、黄芩等配伍;致风痰,宜与天南星等同用。

2.用于胸脘痞闷,胸痹,结胸等症:
半夏功能辛散温通、化痰、燥湿,故可用于痰内阻、胸脘痞闷病症,可配陈皮、茯苓等同用;如寒热互结,有可配黄芩、黄连、干姜
等同用,可收辛开苦降、散结除痞的功效(如半夏泻心汤)。

此外,
又常用于胸痹疼痛,配瓜蒌、薤白等同用;治结胸症可与瓜蒌、黄连
等同用。

3.用于瘿瘤瘰历、疮疡肿痛、梅核气等症:
半夏又能化痰散结,可用以治疗痰湿结聚所致的瘿瘤、瘰历痰核、阴疽肿痛,或痰气互结的梅核气等病症。

用治瘿瘤瘰历痰核,可与
海藻、黄独、贝母等配用。

痈疽未溃者可用生半夏配生南星等同研,调醋外敷,有散结消肿的功效。

用治梅核气,可配厚朴、紫苏等同用。

4.用于胃气上逆、恶心呕吐:
半夏有良好的降逆止呕功效,可用于多种呕吐症候,在使用时应根据不同的症状而予以不同的配伍。

如治胃寒呕吐,可配合生姜或
藿香、丁香等品;治胃热呕吐可配合黄连、竹茹等药;治妊娠呕吐,
可配合灶心土等品;治胃虚呕吐,可配人参、白蜜同用。

半夏的副作用及禁忌
重要:治疗半夏中毒,用生姜捣汁服下,其毒解。

宜忌配伍
《本草经集注》:“射干为之使。

恶皂荚,畏雄黄、生姜、干姜、秦皮、龟甲。

反乌头。


《药性论》:“忌羊血、海藻、饴糖。

柴胡为之使。


《医学入门》:“凡诸血证及自汗、渴者禁用。


张元素:“诸血证及口渴者禁用。

孕妇忌之,用生姜则无害。


一切血证及阴虚燥咳、津伤口渴者忌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