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半夏栽培技术

半夏栽培技术

半夏栽培技术

【生物学特性】

半夏根浅,喜温和、湿润气候,怕干旱,忌高温。夏季

宜在半阴半阳中生长,畏强光在阳光直射或水分不足条件下

,易发生倒苗。耐阴,耐寒,块茎能自然越冬。

半夏为多年生田间杂草性植物,一般于8~10℃萌动生

长,13℃开始出苗,15~26℃最适宜半夏生长,高于26℃

或低于13℃,即发生倒苗。但地下块茎耐寒能力强,0℃以

下在地里能正常越冬,且不影响第二年发芽能力。

半夏当年出苗为心形的单叶,第二至第三年开花结果,

有2或3裂叶生出,每年出苗2~3次,第一次为3~4月(5~

6月倒苗),第二次为6月出苗(7~8月倒苗),第三次9月

(10~11月倒苗)。叶柄基部形成珠芽,成熟需40~60天

,5~8月为地下球茎生长期。花期6-8月,果期8-9月。

【栽培技术】

(一)选地整地

1.选地

宜选湿润肥沃、保水保肥力较强、质地疏松、排灌良好、富

含有机质、呈中性反应的砂质壤土种植,亦可选择半阴半阳

、冬暖夏凉、湿润多雾的缓坡山地。前茬选豆科作物为宜,

可连作2~3年。涝洼盐碱地不宜种植。

12.整地

地选好后,于10~11月间,深翻土地20cm左右,除去石砾

及杂草,使其风化熟化。播种前再耕翻一次,整细耙平,起

宽1.3m的高畦,畦沟宽40cm;或浅耕后做成0.8~1.2m宽

的平畦,畦埂宽、高为30cm和15cm。畦埂要踏实整平,以

便进行春播催芽和苗期地膜覆盖栽培。结合整地,每亩施入

厩肥或堆肥2000kg,过磷酸钙50kg,翻入土中作基肥。半

夏高产栽培的所需肥料以亩施N﹕P205﹕K2O=15~17.5kg

﹕10kg﹕16kg为好。(二)播种

采用块茎和珠芽。

1.块茎播种

(1)种茎选择

结合采收或每次半夏倒苗(6~8月)后,挖取地下块茎。选

横径粗0.5~1cm,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块茎作种用。

(2)种茎贮藏

种茎选好后,将其拌以干湿适中的细沙土,贮藏于通风阴凉

处。

(3)播种期

以春栽为好,秋冬栽种产量低。早春5cm地温稳定在6~8℃

时,即可用温床或火炕进行种茎催芽。催芽温度保持在20℃

左右时,15天左右芽便能萌动。二月底至三月初,雨水至惊

2蛰间,当地温达8~10℃时,催芽种茎的芽鞘发白时即可栽

种(不催芽的也应在这时栽种)。

(4)播种方法

在作好的畦上,直径2cm以上的一级大块茎、1cm左右的二

级块茎、0.5cm左右的三级块茎及小珠芽分别按25、20、15

cm行距开播种沟,沟上宽10cm,底宽5cm。此时如土干可

顺沟浇水,待墒情适宜时,将l~3级的种茎分别按9、6、3c

m的株距摆匀。一级种茎沟内种1行,二和三级种茎沟内交错

种2行,小珠芽按2cm的株距均匀撒开即可。一级种茎复土8

~10cm,二级6~7cm,三级以下的不少于5cm深。栽后,

上面施一层混合肥土(由腐熟堆肥和厩肥加腐熟粪水、草土

灰等混拌均匀而成)。

每亩用量2000kg左右。然后,将沟土提上覆盖,厚约5~7c

m。每亩需种100kg左右,过密,幼苗生长纤弱,且除草困

难;过稀,苗少草多,产量低。覆土也要适中,过厚,出苗

困难,将来珠芽虽大,但往往在土内形成,不易采摘;过薄

,种茎则容易干缩而不能发芽。栽后遇干旱天气,要及时浇

水,始终要保持土壤湿润。

2.珠芽播种

夏秋间,珠芽已成熟,采取叶柄下成熟的珠芽,进行条

栽,行距10~15cm,株距6~9cm,栽后覆以细土及草木灰

,稍加压实。也可按株行距8cm×10cm挖穴点播,每穴种2

3~3粒。亦可在原地盖土繁殖,即每倒苗一批,盖土一次,

以不露珠芽为度。

(三)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

半夏植株矮小,在生长期间要经常松土除草,做到除早、除

小、除了,株间杂草宜用手拔除。中耕宜浅不宜深,深度不

超过5cm,避免伤根。

2.排水灌溉

半夏喜湿怕旱,在播种时应浇1次透水,以利出苗。若采用

地膜覆盖的去膜后,久旱无雨土壤干时应及时浇水,松土保

墒;立夏前后,天气渐热,半夏生长加快,可适当浇水且浇

后应及时松土。夏至前后,气温逐渐升高,干旱时可7~10

天浇水一次。处暑后,气温渐低,应逐渐减少浇水量。若雨

水过多,应及时排水,避免因田间积水,造成块茎腐烂。

3.追肥

半夏生长期追肥4次。第一次于4月上旬齐苗后,每亩施入1﹕

3的腐熟粪水1000kg;第二次在5月下旬珠芽形成期,每亩

施用腐熟粪水2000kg;第三次于8月倒苗后,当子半夏露出

新芽,母半夏脱壳重新长出新根时,用1﹕10的腐熟粪水泼浇

,每半月一次,至秋后逐渐出苗;第四次于9月上旬,半夏

全苗齐苗时,每亩施入腐熟饼肥25kg,过磷酸钙20kg,尿

素10kg,与沟泥混拌均匀,撒于土表,起到培土和有利灌浆

4的作用。经常泼浇稀薄腐熟粪水,有利于保持土壤湿润,促

进半夏生长,提高半夏产量。

4.摘花蕾

于5月抽花葶时分批摘除花蕾,保证养分集中于地下块茎,

促进块茎生长,提高产量和质量。

5.培土

在6~8月间,成熟的珠芽和种子陆续落于地上,此时要进行

培土,从畦沟取细土均匀地撒在畦面上,厚约1~2cm。追

肥培土后无雨,应及时浇水。一般应在芒种至小暑时培土二

次,二次培土后行间即成小沟,应经常松土保墒。

(四)病虫害防治

1.病害防治

(1)叶斑病

初夏发生为害叶片,病叶上出现不规则形的紫褐色斑点,轮

廓不清,后期病斑上生有许多小黑点,严重时,病斑布满全

叶,使叶片卷曲焦枯而死。

防治方法

①发病初期喷1﹕1﹕120波尔多液、65%代森锌500倍液、5

0%多菌灵800~1000倍液或托布津1000倍液,每7~10天1

次,连续2~3次。②用大蒜1kg加水20~25kg喷洒。③拔除

病株烧毁。

5(2)病毒病

又称缩叶病,多在夏季发生,为害全株。染病后叶片变形、

皱缩、卷曲,直至枯死;植株生长不良,地下块根畸形瘦小

,质地变劣。

防治方法

①选无病毒株留种,并进行轮作。②施足有机肥料,适当追

施磷钾肥,增强抗病力。③出苗后喷洒40%乐果2000倍液,

每隔5~7天一次,连续2~3次,防治蚜虫。④发现病株,立

即拔除并集中烧毁深埋,病穴用5%石灰乳浇灌,以防蔓延

。⑤应用组织培养方法,培养无毒种苗。

(3)块茎腐烂病

多在高温多湿季节、低洼积水地块发生,为害地下块茎。发

病后块茎腐烂,地上部分枯黄,倒苗死亡。

防治方法

①选用无病种茎,种前用5%的草木灰溶液或50%的多菌灵1

000倍液浸种。雨季及大雨后及时疏沟排水。②及早拔除病

株用5%石灰乳淋穴消毒,防止蔓延。

2.虫害防治

红天蛾

夏季发生。幼虫咬食叶片,造成孔洞或缺刻,发生严重时,

可将叶片食光。

6防治方法

用90%敌百虫晶体800~1000倍液喷洒,每5~7天一次,连

续2~3次。

(五)其它栽培技术应用

(1)喷施植物激素

在半夏生长前期,用500~1000ppm的赤霉素溶液喷施地上

部分,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可增加半夏的块茎数量。喷施

2%的KH2PO4和500ppm的三十烷醇对半夏种子及珠芽发芽

率均有明显的提高,且有增产作用。用2%的KNO3溶液于播

种前处理块茎24小时,有利于提高发芽率、叶面积及产量。

(2)喷施亚硫酸氢钠溶液

半夏在夏季气温持续高达30℃时,由于高温和强光照而发生

“倒苗”。“倒苗”是半夏抗御高温、强光照的一种适应性

,对保存和延续半夏的生命起着积极作用。但就半夏生产而

言,“倒苗”缩短了半夏的生长期,严重影响半夏的产量。

在生产中,应采取措施延迟或减少半夏的夏季“倒苗”,是

提高半夏产量的重要措施。在栽培中除采取适当的蔽荫和喷

灌水以降低光照强度、气温和地温外,还可喷施植物呼吸抑

制剂亚硫酸氢钠(0.01%)溶液,也可喷施0.01%亚硫酸氢

钠和0.2%尿素或0.2%过磷酸钙混合液,以抑制半夏的呼吸

作用,减少光合产物的消耗,从而延迟和减少“倒苗”,取

得明显的增产效益。

7【种植模式】

1.地膜覆盖 (1)盖膜 栽后立即盖—

层地膜。所用地膜为目前农用普通地膜(厚0.014mm)或高

密度地膜(厚0.008mm)。地膜宽度视畦的宽窄而定。盖膜

三人一组,先从畦的两埂外侧各开一条8cm左右深沟。一人

展膜,二人同时在两头拉紧地膜,平整后用土将膜边压在沟

内,均匀用力,使膜平整紧贴畦埂上,用土压实,做到紧、

平、严。

(2)去地膜

清明至谷雨,当气温稳定在15~18℃,出苗达50%左右,应

掀去地膜,以防膜内高温烤伤小苗。去膜前,应先进行练苗

。方法是中午从畦两头揭开通风散热,傍晚封上;连续几天

后再全部揭去。促进半夏早出苗,保持土壤疏松,提高产量

2.粮药套作种植 (1)播种

根据旱半夏喜荫的习性,利用小麦和玉米为其创造生长环境

。具体办法是在头一年播种小麦时,将麦垄加宽至30cm,

预留半夏播种行,第二年春分时节,在预留播种行中,开深

8~9cm的沟(太深出苗迟,影响产量,浅则易旱死)以大

约2~3cm的株距,撤播半夏种茎。小麦收获后及时点玉米

,同时在半夏苗垄中,撒约3~5cm厚麦糠并浇水,保湿降

温防止半夏倒苗。秋季玉米收获后,于白露一秋分时收获半

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