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作者:毛凡李潼
来源:《经营管理者·中旬刊》2016年第10期
摘要: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对经济目标的追求,但也不能排斥对社会责任的承担。

近些年,诸如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报道屡屡触动着公众的神经,因社会责任缺失导致的问题不仅严重损害了社会公众利益,也给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企业作为经济社会的基本组织,树立现代经营理念,切实承担起社会责任已成为现代社会文明的一个鲜明体现。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和谐社会对策研究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意义
在现代经济社会,企业作为基本的构成单元,其生存发展必然与其内外部的相关利益者产生各种冲突,这些冲突同时又通过自身的特有功能反作用于社会,这种关系衍生出了企业的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谢尔顿于1924年正式提出,发展至今,主要是指企业在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还要承担起对员工、消费者、环境等方面的责任,增进和维护社会公众利益。

从某种意义上讲,社会责任的承担与企业本身的发展存在着“反身性”关系: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企业创新产品或服务,进一步提升竞争力,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为企业发展赢得良好外部环境,更有利于节约资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反,社会责任缺失的企业通常会被公众“遗弃”而走向衰落,甚至是灭亡。

2015年经济工作会议上,党中央把“引导企业树立现代经营理念,切实承担起社会责任”上升到战略的高度加以明确,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一种激励机制,对企业管理来说是一场新的革命,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二、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缺失原因及对策分析
近些年,诸如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问题频频遭到媒体曝光,从“大气污染”、“水污染”到“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假疫苗”等事件,因企业社会责任缺失折射出的问题无不触动着公众神经,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在实现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社会责任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具体表现为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如在相当的时期内,我国评价一个企业的优劣主要看资产规模、经营收入、净利润等指标,这种评价体系使得企业以单纯追求规模和利润为目标,而忽略了社会责任,另外,一些企业认为只要合法经营、依法纳税就是尽到了应尽的责任,却没有意识到应维护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还有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或处于成长阶段的企业)由于考虑到履行社会责任会加大其开支和成本,增加其经营的困难,就有意识地逃避社会责任,从而导致社会责任的缺失;另一方面,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实践起步较晚,相关法律法规建设相对滞后,如许多外企在回答为什么本企业在中国的社会责任执行标准低于其母国或其他
发达国家标准这个问题时,也明确表示是因为中国目前还没有出台关于捐赠免税或纳税优惠的法律法规,而这些法律都会影响企业参与公益活动的积极性;最后,政府部门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管不到位,“权利寻租”滋生腐败现象时有发生,甚至一些政府部门为了片面追求经济的发展,纵容企业的违法行为。

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时下发展的潮流,探索新的发展方式、发展理念是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加快社会责任体系建设不仅是企业的事,还是政府的事,与人民大众息息相关。

1.政府方面:一是加大宣传引导力度,提高企业认知。

政府有责任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进行宣传和引导,如全面倡导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制度,并强化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全面性,定期作出评估,建立企业社会责任档案,对于认真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进行表彰和宣传,对于忽视社会责任的企业进行批评和惩罚,引导其转变观念,强化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

二是加快法制建设,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目前,我国涉及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法律法规内容相对分散,他们之间也缺少制度设计所必需的统一性和关联性,使得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在操作性层面上稍稍欠缺,因此要加快法制建设,及时完善和出台一系列专门的诸如产品质量、消费者权益保护、职工劳动保障、环境保护、社会公益以及市场经济秩序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政府工作人员自身建设,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树诚信政府形象,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2.企业方面。

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势必要求企业要与国际接轨,走全球化发展道路,因而企业社会责任应遵循国际标准体系的基本规范与要求,并结合国内社会环境及自身特点,建立适合本企业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一是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企业社会责任的落实,首先应从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着手,使公司在决策时,能兼顾到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员工是公司重要的内部利益相关者,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之于员工,不仅仅体现在提高员工的待遇、改善员工的工作条件等方面,还应充分考虑员工参与公司治理的程度和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的作用,在这方面,可学习国际上的先进做法,调整董事会、监事会成员的设置,合理分配董事会、监事会中各方利益代表的比例,扩大职工董事的适用范围,使职工参与能真正落到实处。

二是建章立制,通过内部的制度设计来约束自身行为,从而保障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

战略层面上,企业应将社会责任融入经营战略中,把对社会和环境的关心与企业的战略、价值观相结合,管理层面上,企业应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强化人本管理,增强职工的归属感和主人翁精神,生产层面上,要对产品的管理严格把关,从原料的选择,到产品的加工,以及包装要做到不掺假,不欺骗,杜绝“毒奶粉”、“瘦肉精”等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3.社会公众方面。

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事关每一个社会公众的利益,因此我们每一个社会公众都应积极投入到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中:一是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

从近些年的实践来看,通过媒体的监督,一些企业的违法或不道德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一些腐败的社会现象也得到了惩治,社会环境得到了改善。

二是充分发挥各行业协会、商会的自律作用。

各行业协
会应着眼于本行业的健康发展,规范行业行为、保障公平竞争,促进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是充分发挥消费者的监督作用。

广大的消费者是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最终对象,消费者对其质量最有发言权,消费者要主动积极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既是对消费者自身的保护,同时也是对企业的有效监督。

参考文献:
[1]李立清,李燕凌.企业社会责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雷婷婷,企业社会责任的探究【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8(10).
[3]焦红静,浅议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依据及其发展【J】 .商业时代,2010(13).
[4]陈春花,从理念到行为习惯:企业文化管理【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5]乔治·索罗斯,金融炼金术【M】.海南出版社,孙忠.译,1999.
作者简介:毛凡,黄河水利委员会经济发展管理局,经济师;李潼,黄河水利委员会经济发展管理局,助理经济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