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力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大力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大力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大力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范文,网,素质,综合,农民,大力提高,,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调研报告中查看更多范文。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特别指出,要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在新农村建设这一历史进程中,无论是发展农村生产、还是增加农民收入,无论是建设整洁文明的新农村、还是实现民主管理、推进农村管理的变革,都离不开农民素质的提高。

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大力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一、我国农民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
农民素质指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的基本性质和基本素养。

主要包括农民的体质、知识、技能和品德等方面,体质主要指劳动者的身体与心理健康状况,而知识则是指农民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技能是指劳动者所具有的技术和能力,而品德则是指劳
动者所具有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等。

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民的知识技能应包括农民根据市场变化应用新知识、新技术进行生产和经营管理的能力。

高素质农民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一)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

熟悉党和国家有关农业与农村经济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具有鲜明的创业精神、创新意识、新的就业观念,为人正直,积极向上,富有事业心,热爱祖国与人民。

(二)具有一定的科技文化水平。

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掌握先进农业生产、储运保鲜加工、农业机械、农村能源环保等方面现代技术知识与生产技能。

(三)具有一定的经营管理与产业开发能力。

了解与掌握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和信息管理知识等,能理论联系实际,边学习边创业。

(四)形成较强的技术辐射带动作用。

创办的产业(企业)科技含量高,产品新、质量好、销路畅、效益高,一定程度上代表农业科技在应用领域的先进性和发展方向,成为中坚农户和科技示范户。

同时,乐于带领周围农民学科技、用科技,共同富裕。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民素质总体上有了显著的提高,但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农民的科学文化知识比较匮乏。

由于目前这一代农民所受的基础教育相对较差,造成了他们对新技术、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普遍较低,对市场经济还停留在粗浅、模糊的认识水平上,对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缺乏必要的思想和物质准备。

(二)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待提高。

一些地方宗族、地域观念根深蒂固,封建迷信大行其道,一些消极思想和陈规陋习沉渣泛起,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三)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尚有差距。

相当一部分农民的生产水平还停留在传统的生产技术上,没有及时掌握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的产品生产技术,虽然有进一步调整结构的愿望,但缺乏技术支撑,结构调整也难以实现。

(四)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较弱。

一方面,农民对国家依法治国的方略所知甚少,由不懂法而造成的违法事件时有发生,更不懂得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一些农民片面理解民主,把民主等同于“绝对的自由”,进而向基层政府提不合理的要求,甚至阻挠基层政府依法行政。

二、提高农民素质的措施
(一)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科技文化素质。

第一,文化素质是农民综合素质的基础,要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必须先抓文化教育。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必须从“娃娃”抓起。

在扶贫开发中,要注重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力量,使适龄儿童全部入学,接受九年义务
教育。

要千方百计杜绝辍学现象,确保农村不出新文盲。

第二,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

办好职业中学,使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办好农民文化学校,消除农村青壮年文盲,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把扫盲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结合起来,普及文化科学技术知识。

在构建农村教育结构时,必须加强师范教育,通过师范教育培养出大量的合格教师,以适应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第三,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宣传教育。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宣传工具越来越先进,覆盖面越来越大,在对农民进行教育方面比办培训班有明显的优势,不仅面广,而且成本低,应该很好地利用起来。

各乡镇,特别是村,要将宣传教育高度重视起来,进行精心组织。

可利用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报纸、杂志、图书及其它载体,扩大科技知识的传播,传播的内容要兼顾先进性、实用性与易接受性。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大力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2)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范文,网,素质,综合,农民,大力提高,,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调研报告中查看更多范文。

(二)促进农民思想观念更新。

要通过教育、宣传、示范以及引导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等途径来促进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

一些农村地区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与外界接触少,人们思想保守,观念陈旧,对新事物反应迟钝。

因此,应引导他们首先从封闭的环境中走出来,给予他们更多的参与社会经济生活的机会,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外面的世界,感受新事物,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转变思想观念。

(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第一,用科学理论,先进文化教育和武装广大农民,引导广大农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良好精神状态。

要持之以恒地向农民传播先进观念,努力使他们养成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培养积极进取、团结互助、尊重知识的现代精神文明。

第二,广泛普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二十字基本道德规范,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增强道德意识,提高道德素质。

第三,切实加强诚信建设,逐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要在广大农村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引导农民群众充分认识讲诚信与自身利益的密切关系,牢固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信用意识和道德观念。

第四,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为农民思想道德教育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要紧密结合新的历史实践,在加强对广大农民群众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切实把法制教育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使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承,密切配合,共同发挥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
行为的重要作用。

(四)深入开展科技下乡活动。

当今时代,在农民综合素质中,尤以科技素质和驾驭市场经济能力两项最为重要。

为了提高农民这两方面的素质,除了要搞好培训外,深入持久地开展科技下乡活动是一条有效途径。

科技下乡活动,既是科技部门的事,也是农口有关部门的事,又是扶贫部门的事,需要有关部门紧密配合协同完成,各有关部门要尽职尽责,把科技下乡看成是全社会的责任,是自己工作份内之事。

要动员组织各级科技队伍,定期到农村传播科技知识,进行科技指导,言传身教,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五)加强民主法制教育,增强民主法制观念。

首先要抓好村级干部的法制教育。

通过举办村委会干部轮训班等各种形式,有组织地开展学习教育活动,以有效增强村级干部队伍的法制意识,提高民主管理和依法办事的水平。

其次,要着力营造广大群众学法、用法的浓厚氛围,按照与阶段性中心工作相结合、与专项工作相结合、与村民的生产生活需要相结合的原则,采取村民夜校、集市咨询、征订普法教材、开展法律知识竞赛、联户组织送法上门、电视广播专栏以案说法等灵活形式,有计划、有重点、有目标地开展群众性法制宣传教育,使广大群众在学法中守法用法护法。

总之,提高农民素质已刻不容缓,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紧锻造一支适应新形势、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
的农民队伍。

当然,提高农民素质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随着对农民素质重要性、农民素质状况等问题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以及国家有关提升农民素质的政策和行动的不断完善和实施,中国农民素质状况将会不断得到改善,将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最后,小编希望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不周到的地方请多谅解,更多相关的文章正在创作中,希望您定期关注。

谢谢支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