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简介(一)感冒类一、甘和茶甘和茶由香薷、水翁花、藿香、防风、连翘、苦丁茶、茵陈、苍术、布渣叶、山楂、甘草、玉叶金花等20多味中药组方,是感冒类非处方药品,味甘而药性温和,有疏风清热、解暑消食、生津止渴之效,治疗暑湿感冒兼食滞最宜,症见发热、头痛、关节疼痛、食滞饱胀、腹痛吐泻。
有盒装及袋装两种,可冲泡或煎服。
成人一次2-3盒,每日1-2次。
风寒感冒者加生姜2片、葱头2个、苏叶3克同煎。
严重慢性病患者、孕妇、老人及小儿最好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3天内未见效即到医院就诊。
其中,香薷、水翁花解暑散热,苍术、山楂健胃去湿消食,苦丁茶消积滞、降血脂,玉叶金花生津止渴。
藿香,芳香化浊,解暑辟秽。
本品为四时感冒食滞的家庭常备良药,符合效、廉、便的要求,历来备受广大群众欢迎赞赏,以源吉林为正宗品牌。
二、维C银翘片银翘散方原由银花、连翘、薄荷、荆芥、甘草、淡豆豉、芦根、牛蒡子、淡竹叶等几味组成,有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之用,后加入维生素C、马来酸氯苯那敏、对乙酰氨基酚等成为本品,用薄荷油代薄荷,更加强其功效,服用较方便,对风热感冒及流感初起,都有一定作用。
但风寒感冒则不宜,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有胃酸过多者慎用,对本品西药过敏者禁用。
服用法见说明书。
其中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荆芥薄荷发汗退热,牛蒡子利咽喉,芦根、竹叶甘寒利尿而不伤阴,甘草和诸药泻火解毒,加入西药加强其退热祛风之效。
三、感冒清由南板蓝根、大青叶、金盏银盘、岗梅、山芝麻、对乙酰氨基酚、穿心莲叶、盐酸吗啉呱、马来酸氯苯那敏组成,有疏风解表、清热解毒之效,治风热感冒初起,发热、头痛、喷嚏、鼻塞、流清涕、咽喉肿痛、全身酸痛等证。
板蓝根、大青叶、山芝麻、穿心莲清热解毒泻火,对抗多种病毒及致病菌,岗梅利咽生津,金盏银盘止渴。
治感冒加入西药,增强抗病毒、抗过敏及解热镇痛之功力,故对风热感冒初起有效。
有加入三桠苦者,对感冒及流感更胜一筹。
上世纪70年代初,经肇庆药检所从20多个药物中筛选,三桠苦抗流感病毒能力最强。
对西药成份过敏者禁用,白天服用会有打瞌睡等副作用。
孕妇慎用,胃寒者可用苍术10克泡水送服。
四、抗病毒口服液由板蓝根、石膏、芦根、生地黄、郁金、知母、石菖蒲、广藿香、连翘组成之口服液,有清热去湿、凉血解毒之功效,可治风热感冒、头痛发热、咽痛咳嗽等症。
板蓝根、连翘清热泻火解毒,可对抗多种病毒,为本品主药,知母、石膏清气散热,芦根甘寒生津利尿,菖薄、藿香、郁金芳香化浊、解暑散郁,生地凉血,故对风热感冒引起各期的病症均宜,但嫌偏寒,胃寒及体弱者慎用。
本品口服液多为儿童而设,成人需加量使用。
五、复方鱼腥草颗粒由鱼腥草、黄芩、板蓝根、连翘、金银花等组成,有清热泻火解毒之用,可治风热外感之咽喉疼痛、咳嗽等症。
其中鱼腥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对感冒引起的咽喉炎症、支气管炎及化脓性扁桃腺炎,效果不错。
如扁桃体化脓者服后未减缓,应找医生诊治。
胃寒及体弱者慎用,可加苍术10克同泡服。
中成药简介(二)六、保和丸由山楂、神曲等组成,有消食和胃之用,对饮食不节所致消化不良、胃脘胀痛、大便泄泻、舌苔厚腻等有效,为家庭常备中成药。
七、藿香正气丸(附保济丸)由藿香、紫苏叶、厚朴等药组成,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之用,对暑湿泄泻、屙呕肚痛有效;四时感冒兼食滞(肠胃型感冒)见屙水、呕吐、腹痛都可用。
药性偏温燥,湿热者不宜;口淡、苔白厚属寒湿者适用。
有丸、散、水剂、胶囊及片剂等剂型,而以水剂及胶囊成份较浓,可针对性选用,首次服用可加倍用量。
亦为一般家居及旅行常备中成药。
此外,保济丸亦可治感冒食滞症,有头痛发热、腹痛吐泻症状的胃肠型感冒适用,也是偏温燥之成药,作用与藿香正气丸基本相同。
八、双料喉风散由正梅片、川连、甘草等组成,有清热解毒、生肌止痛之用,对急性咽喉炎引起的咽喉肿痛、口腔溃疡、舌炎(“生飞蜘”)和皮肤溃烂(生肌收口期)、婴幼儿皮炎、溃烂(“挟咸”)等有较好疗效。
如口腔溃疡,最好临睡前,清水刷牙后,再用加盐之温开水漱口,然后喷药,不要说话,上床睡觉。
轻者,次晨即见效;重者多用几次并戒服过于辛辣厚味的食物。
如皮肤溃烂,可先用苎麻叶(或银花藤)煎水清洗后,待伤口干水,然后喷药,可防腐生肌,促进伤口愈合。
婴幼儿皮炎溃烂,则先用车前草及洗米水(米泔水)煎煮清洗后再喷药。
咽喉肿痛者直接喷药即可(西瓜霜的作用也与此相似)。
九、蛇胆川贝(陈皮)末由蛇胆汁、川贝为末制成,有祛风、化痰、止咳之用,对风热咳嗽痰多(急慢性支气管炎)有效。
还有蛇胆川贝液,更为儿童服食方便之用。
而蛇胆陈皮末,则重祛风利气、化痰止咳。
祛痰力不及川贝末,而利气止咳力较强,但略偏燥。
中成药简介(三)十、蛇胆川贝枇杷露(膏)由蛇胆汁、川贝、枇杷叶等组成,有祛风化痰、润肺止咳之效,对感冒咳嗽(支气管炎)后期,风热或肺燥型的咳嗽有效,但不宜在感冒咳嗽早期服用,不然反而有“困邪”之弊,贻误病情。
蛇胆川贝枇杷膏,则加入蜜糖制成。
其润肺止咳之效更显,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或肺燥型咳嗽及一般支气管炎后期,咳嗽不爽者有效,以少气、舌红苔少痰稠为主症。
此膏更不宜在咳嗽早期服用。
痰湿盛,舌苔白厚腻者不宜。
外感未清者,最好暂不服用此“露”与“膏”。
另外,服用时忌生冷、肥腻或燥热饮食。
十一、王老吉冲剂由岗梅、山芝麻、五指柑等组成,有清热解暑、去湿生津等之用,对感冒风热、咽喉疼痛、口苦口干、温热食滞等病症有一定辅助治疗功效。
始创之王老吉凉茶味道较苦,药效较优,现市面上的罐、纸包装者可作一般清热凉茶饮用。
脾胃虚寒者不宜饮用。
十二、夏桑菊颗粒由夏枯草、冬桑叶、野菊花组成,能清肝明目、疏风散热,可作风热感冒、头痛目赤之辅助治疗。
脾胃虚寒者不宜饮用。
十三、沙溪凉茶由岗梅、金钮扣、蒲桃、颠茄等组成,能清热解毒、疏风散热、定肺止咳、化湿宽中,可治四时感冒、外感传里、咽痛咳嗽、斑痧热积、周身骨痛等病症,为家庭常备的凉茶,一般人可饮用。
中成药简介(四)十四、喉疾灵由山豆根、了哥王、板蓝根等制成的糖衣片。
能清热解毒、散肿止痛,可治腮腺炎、扁桃腺炎、急性咽喉炎。
药性寒凉,孕妇及体质虚寒者忌用。
十五、众生丸由蒲公英、虎杖、岗梅、黄芩、板蓝根等药组成,能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消炎止痛,治感冒发热、头痛、喉头痛,急慢性咽喉炎及扁桃腺炎引起的声沙、疮毒,可内服及外用。
虚寒者慎用。
十六、腹可安由扭肚藤、救必应、石榴皮等5种中草药组成。
能清热利湿、收敛止痛,对胃肠湿热、消化不良引起的绕脐腹痛,呕吐腹泻有效,为家居旅行的常备中成药。
虚寒者不宜。
十七、香砂养胃丸由广木香、春砂仁、白术等12味中药组成,为胃痛非处方药。
可温中和胃,行气止痛,对食少吐酸,脘闷倦怠等脾胃虚寒或寒食偏重的慢性胃炎患者有效。
其药性偏湿燥,胃热或胃阴虚见舌红苔黄,口干苦者不宜。
十八、理中丸(附子理中丸)由党参、干姜、白术等4味中药组成。
能温中散寒,补气健脾,对脾胃虚寒引起的慢性胃炎和慢性结肠炎症见便溏,肢冷胃寒,舌淡苔白,脉缓虚者有效。
肠胃湿热及胃阴虚者不宜。
加附子为附子理中丸,加附子、肉桂为附桂理中丸,对脾胃虚寒较重者适宜,忌生冷寒凉饮食十九、消炎利胆片由穿心莲、溪黄草、苦木等组成,能消炎利胆。
配合有效的抗菌素,对急、慢性胆囊炎有较好的效果,或者病情的后期服用,对病情的善后有非常大的作用。
中成药简介(五)二十、胃乃安为解放初期广东省十大著名老中医之一梁乃津献方。
由黄芪、三七、红参、珍珠层粉等组成,有补气健脾、行气活血、消炎生肌的功效。
对于病程长,症见口淡、少气、倦怠、恶寒、失眠多梦的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的治疗效果确切。
对于口干,大便干的胃阴不足者不宜。
不宜同时进食茶和萝卜,以免影响效果。
二十一、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由熟地、山萸肉、山药、泽泻、丹皮、茯苓六味中药组成。
六种味道,三补三泻,是滋补肾阴的代表方。
治疗症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口燥咽干、足跟疼痛、遗精等肾阴虚病症,还可以治疗早期白内障。
早晚空腹各服一次,以利吸收。
知柏地黄丸为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而成,加强泻火功力,治疗肾阴不足、虚火上炎之虚火牙痛、骨蒸潮热、盗汗等症。
对于熬夜、阴液受损、虚火上炎的口腔溃疡,连续服用,效果明显(加上双料喉风散外用,效果更佳)。
杞菊地黄丸为六味地黄丸加枸杞子、杭菊花而成,除能滋补肝肾外,还有明目之功。
主治头晕目眩、视物不清、眼珠涩痛、迎风流泪等症,对熬夜、眼睛干涩、疲劳也有不错的治疗效果,也可以治疗老年性白内障。
感冒发热勿服。
二十二、金匮肾气丸(济生肾气丸)六味地黄丸加附子、肉桂组成,是医圣东汉张仲景首创,为温补肾阳方剂,能温补肾阳、化气利水。
治疗肾虚水肿、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等症,也可以治疗属肾阳虚的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前列腺炎等症。
济生肾气丸由本方加车前子、怀牛漆组成,能加强补肾利水功效。
感冒发热勿服。
二十三、壮腰健肾丸由狗脊、黑老虎、千斤拔、桑寄生、鸡血藤、金樱子、菟丝子等组成,功能壮腰健肾、养血、祛风湿,治疗肾虚腰痛、膝软无力、小便频数、风湿骨痛等症。
胃肠湿热者慎用。
常用中成药(续)妇科用药二十四、逍遥丸由柴胡、当归、白术、茯苓、白芍、薄荷等组成,能疏肝健脾,养血调经。
对于妇人平时心烦易怒、两胁作痛、乳房胀痛、头晕目眩、食少、月经不调、乳腺增生、更年期综合征等有效,也可以用于普通人有以上症状的慢性肝炎等。
附:丹栀逍遥丸上方增加丹皮、栀子,增加清热的功能,有以上症状加上头痛、目赤、口苦、咽干、午后发热、或者长期低热等可以应用。
二十五、生化汤丸由当归、川芎、桃仁、炮干姜等组成。
功能化瘀生新、温经止痛,为产后良药。
妇女产后多寒,况且有出血,中医认为,离经之血便为瘀,因此产后服用最佳,可以作为产后常规用药。
恶露不尽导致腹痛、发热,亦可服用。
也可以用于治疗产后子宫收缩不良及人流术后,用黄酒煎服。
二十六、小柴胡冲剤由柴胡、黄芩、半夏、生姜、党参、甘草组成,能和解少阳,原治伤寒半表半里之症。
对于妇人平素体虚,易感冒,尤其在经期容易感冒,用之效果不错。
本方有党参,配合柴胡、黄芩,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还可以配合“玉屏风”同时服用,增强扶正之力。
二十七、十全大补丸主要由四君子(党参、茯苓、白术、蜜甘草)补气药和四物汤(川芎、当归、白芍、熟地黄)补血药组成,能温补气血。
用于气血两虚,面色苍白,气短心悸,头晕自汗,四肢不温,术后或者长期功能性子宫出血致体虚者可用。
但孕妇忌用。
本方为纯补之剂,实热者忌用。
中成药简介(续)妇科用药二十八大黄庶虫丸:主要由熟大黄、土鳖虫、水蛭虻虫、桃仁、白芍、甘草等组成。
本品功能活血破瘀、通经消痞,可用于瘀血内停所致的腹部肿块、肌肤甲错、经闭不行、痛经。
配合治疗巧克力型卵巢囊肿,效果不错。
二十九乌鸡白凤丸:主要由乌鸡、当归、白芍、人参、鹿角、香附等组成,功能补气养血、调经止带,用于气血两亏引起的月经不调、行经腹痛、少腹冷痛、体弱乏力、腰酸腿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