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气环境现状与对策
通过加强和完善环境影响评价、排污申报、达标排放、排污收费、总量控制、 排污许可证、限期治理、事故或者突然性事件应急处理等环境管理制度中有 关大气污染防治的规定,强化了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大气污染防治监督 管理能力。
县人民代表大会
确保遵守和执行大气污染防治法规
县级层次
县环境保护局
执行国家级、省级、市级大气污染防治法规
大气污染防治法的发展历程
《大气污染防治法(1988)》
1987年9月5日,第六届全国人大第22次会议通过, 1988年6月1日起施行
《大气污染防治法(1995)》
1995年8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大第十五次会议作出修正
Cutpoint Particle aerodynamic diameter(μm)
严重灰霾期间不仅积聚态粒子比例大大增加,而且粒径向大方向 偏移,大大增加了颗粒物的消光性 (段菁春等 2006)
>18
3.2
1.8
5.6
0.1
10
0%
1
1%
1
颗粒物中的毒害组份:多环芳烃
PM2.5
苯并[ a ]芘
广州市 (新垦、五山、荔湾)13种多环芳烃的总浓度范围39~154ng/m3. 其中苯并 [a]芘浓度最高可达19 ng/ m3 ,远超出了我国现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10ng/m3),与新 标准日均2.5ng/m3相比,差距更大.
• 上海市死亡人数为 2980人,占当年总死亡人数的1.6%, 对上海市造 成的经济损失近23.7亿元人民币。
• 广州市死亡人数为 1715人,占当年总死亡人数的2.2%, 对广州市造 成的经济损失近13.6亿元人民币。 • 西安市死亡人数为 726人,占当年总死亡人数的1.6%, 对西安市造成 的经济损失约5.8亿元人民币
④ 根据相关国际条约履约制定了相关规定,如:第四 十五条、五十九条规定了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管理
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后的主要作用与效果
• 完善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体系
建立了较完善的国家和地方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 建立了大气污染监测制度,组织监测网络,制定统一的监测方法。
• 完善了环境管理制度
11.62%
我国中东部氮氧化物污染上升最快
两个区域重合部分 中国中东部地区排放清单 全中国排放清单 卫星观测结果
2005
2011
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酸雨污染格局没有明显改变
2009 年,酸雨分布未发生明显变化。全国酸雨污染仍然较重,酸雨 (pH<5.6)发生面积约120万平方公里。
检测研究表明,北京 PM2.5 中重金属砷浓度达到 日均浓度中位数为23.08纳克/立方米。根据2012 年 2 月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砷的年平 均参考浓度限值为6纳克/立方米,此次研究检测 浓度为该限值的3.85倍。
颗粒物中的毒害组份:重金属
主要毒害重金属元素均 富集于 PM2.5 中。以北京为 例,PM2.5中重金属占PM10 中重金属的比例分别为: Pb (88.5%) > Cd (81.8%) > Zn (81.5%) > As (77.1%) > Cu (75.9%) > Cr (71.7%) > Ni (67.9%) > Mn (63.3%) > V (46.8%).
《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
2000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大第十五次会议进行修订, 2000年9月1日起施行
大气污染防治法 (1988)
第一章总则 8条 第二章大气污染防治 的监督管理 8条 第三章防治烟尘污染 5条
大气污染防治法 (1995)
第一章总则 9条
大气污染防治法 (2000)
第一章总则 10条
全球大气汞排放的空间分布图
污染物跨境引国际关注
从以传统酸性物质、沙尘输送为主向二次污染传输转化 日、韩、美国等将大气污染元凶直指中国
报告内容
我国大气环境状况和特征
我国大气环境管理政策 未来科技及政策趋势
我国大气环境管理政策
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工作 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
我国典型地区大气氧化性持续增强
O3
城市群臭氧(高健 等)
华北平原(丁爱军 等)
东部沿海和中西部典型区域臭氧污染均呈加重趋势 近地面臭氧增加较快,但其控制途径尚不明确
城市群大气O3污染处于高水平
ppb
平均最大值
区域最大值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北京 珠三角 香港 长三角 EMEP SCAQMD 数据来源:北京 (2000年);香港(2006年);珠三角(2007年); 长三角(2005年),SCAQMD(2005年);EMEP(2003年)
5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
6
0.025
5
2012
500
1000
6.6a 6 6
150
25a 20 20
0.25a
5 5
2000 2004 2009
表2 中国、WHO及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重金属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限值 •concentrations corresponding to an excess lifetime risk of 1:100,000. WHO, 2000.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Guidelines for Air Quality Geneva.
在我国西南、华南地区出现的区域性的酸雨污染由原来的硫酸型酸雨 逐渐向硫氮混合型酸雨转变,且呈加剧趋势。
酸沉降当量超临界负荷区域(2006)
我国成为PM2.5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北非撒哈拉沙漠
中国沿海地区
2001-2006年PM2.5浓度平均值 (Source:NASA,2010年)
PM2.5环境影响:人体健康
(段菁春,2006)
颗粒物中的毒害组份:重金属
• 我国近年来重金属污染事件频发,据 环境保护部统计,2009年环保部接报 的12起重金属、类金属污染事件,致 使4035人血铅超标,182人镉超标, 引发32起群体事件。其中大气重金属 污染也是主要来源之一.
2012年6月6日晚,清远市处置工作领 导小组及专家组召开联席会议,与会人员 一致认为:造成清远连州市星子镇儿童血 铅超标的主要污染源是连州发电厂,首要 污染物是电厂烟尘。
中国大气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 (AE: Duan and Tan, 2013)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重金属)
Hg 环境空气质 量标准 GB3095-1996 50 新标准 GB3095-2012 WHO 欧盟 印度 500 1000 Pb 1000 V As Mn Ni Cr(VI) Cd 发布时 间 1996
区域性大气复合污染不断蔓延
二 氧 化 氮 柱 浓 度
NO2
CO
一 氧 化 碳 柱 浓 度
臭 氧 地 面 浓 度
O3
AOD
颗 粒 物 光 学 厚 度
大气能见度下降
灰霾发生频率居高不下
灰霾生消过程气溶胶粒径分布变化
Mass Percentage in TSP(%)
Mass Percentage in TSP(%)
25% 20% 15% 10% 5%
<0.056
严重污染期间 2003.11.1-11.2
25% 21% 17% 13% 9% 5%
灰霾消失2003.11.3-11.4
可见光范围
<0.056
>18
0.056
0.18
0.32
0.056
0.56
10
1.8
3.2
5.6
0.18
0.32
0.56
0.1
-3%
Cutpoint Particle aerodynamic diameter(μm)
人为源SO2污染分布最广的区域
二氧化硫(万吨)
8.60%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10.51% 2.82% 46.07% 5.26% 5.61% 9.51%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其他工业行业
生活污染源源 (Richter, Wittrock and Burrows IUP/IFE-UB)
仅按GB3095-1996以SO2、PM10、NO2三项指标衡量
2010年,在监测的471个城市中,81个城市(其中30个为重点 城市)空气质量达不到二级标准,8个城市空气质量劣于三级。 劣三级城市与上年持平,表明重污染城市达标难度加大.
与世界其他国家城市的比较
WHO 公布了来自全球91个国家1100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浓度及排名状况。中国 的32个省会城市包含其中,这些城市的PM10浓度介于38-150μg/m3 ,排名位 于812-1058之间。
第五章法律责任10条 第六章法律责任 20 条 第六章附则 2条 第七章附则 1条
《大气污染防治法(1995)》的修正
① 总则中增加若干原则性规定 ② 增加了若干具体的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制度,如:“酸雨控 制区或者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管理制度(第二十七条)”
③ 扩充了第三章“防治烟尘污染”的条款数量和内容,并将
燃煤排放 , 钢铁工业 , 机 动车排放是重要大气重金属 污染源.
大气重金属的粒径分布特征(AE: Duan and Tan, 2013)
颗粒物中的毒害组份:重金属
我国总体重金属污染高于美 欧等发达国家城市水平,与印度 和巴基斯坦等发展中国家城市相 近或略低。与WHO的参考限值相 比,As和Cd超标较严重,其次是 Ni和Mn,Pb超标率较低,V未发 现超标现象。整体上看,我国大 气重金属污染形势不容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