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滥用抗菌药物引起的危害及整改
滥用抗菌药物引起的危害及整改
现在有些资历较高的医生持有这种观点:认为目前对某
史国塑垡堑塑堕旦!!!!至i旦箜!鲞笙!塑 鱼!!!!丛!!里翌g垒2P!!丛坚!!!!:!!!:!:型!:!
·65·
种抗菌药耐药的菌株如果暂时停用一段时间,过后再续用此 类抗菌药耐药性就会消失。笔者对这种观点不敢苟同。随 着抗菌药物的发展,新的知识理念也在完善,对于抗菌药物 的耐药特性人们有了新的认识。临床上常将抗菌药物分为 高耐药性可能性药物和低(或无)耐药性可能性药物。如果 一种抗菌药物在临床使用2年内,就发生耐药者,耐药性可 持续存在或发展;若2年内未见耐药说明不太容易耐药或出 现耐药的可能性较低旧1。 4避免耐药性产生的措施
自从某些微生物产生的抗生物质被人类发现并研制成 抗生素以来,细菌就开始把抗菌药物也视为“抗生”对象,制 造出能灭活抗菌药物的多种物质。如各种灭活酶,使抗菌药 物的活性减弱,甚至完全失活。 3.2细菌耐药性的特点 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有些是 固有的,有些则是获得的,耐药菌甚至能把耐药基因传播给 其他菌种,使多种细菌对不同类的抗菌药物产生交叉耐药 性。细菌固有的耐药性是天生的,耐药基因可象人类遗传基 因一样延续下去,但更危险的是可在细菌种属间水平传播, 获得性耐药性是指原本敏感的细菌经接触抗菌药后,遗传基 因发生突变,代谢途径改变,从而产生耐药性,获得性耐药性 可分为社会获得性耐药性和医院获得性耐药性,后者更常 见、更严重。
参考文献
1汪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执导原则一宣贯手册.中国中医药出版 社,2004,10:1-2.
2吴笑春.遏制致病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上).中国药师,2006,1 (9):33-35.
3常用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细菌耐药性.中国执业药师学会.全 国执业药师继续教育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4:134—136.
作者单位:550003贵阳,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药剂科
万方数据
些调查显示,肉禽类产品普遍存在残留抗菌药物超标,产品 出国因此屡遭查封。 2滥用抗菌药引起的危害
滥用抗菌药的后果在全球来说越来越严重,最大的危害 就是细菌对抗菌药产生耐药性。滥用抗菌药的过程就是培 养耐药细菌的过程,令人忧虑的是细菌产生耐药性越来越普 遍,耐药程度越来越严重。可供选择的抗菌药越来越少,治 疗耐药菌感染越来越困难,耐药人群也由成人扩大到了儿童 乃至新生儿。那是由于婴儿在母体内已过早地接触了抗菌 药物,产生了先天耐药性,这也是为什么1岁以内婴幼儿因 感染呼吸道疾病做药敏试验会对大部分抗菌药物不敏感的 主要原因之~。WHO发出警告:“新生的、能抵抗新药物的 超级细菌,将把人类带回感染性疾病肆意横行的年代”。全 球每年因耐药带来的经济负担越来越沉重,制服耐药菌所需 的费用几乎要比敏感菌高出百倍。然而经济损失并不是滥 用抗菌药的最重要的恶果,令人堪忧的是足以有效地消灭细 菌的“利器”越来越少,世界将面临细菌主宰人类生命的可怕 景象。 3细菌耐药的现状 3.1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细菌耐药性又称抗药性,是指致 病微生物、寄生虫以及肿瘤细胞对于化疗药物作用的耐药性 和对抗性。长期使用抗生素时,占多种的敏感菌均不断被杀 灭,耐药菌株就大量繁殖,代替敏感菌株,使细菌对该种药物 的耐药性不断升高,这是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o。
4.2 医院中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避免或减少医院性交 叉或院内感染,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是防止院内耐药菌交 叉感染的重要措施。 4.3建立耐药监测网,掌握本地区、本单位重要的常见致病 菌对炕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为临床选用抗菌药物提供 参考。 4.4开发新的抗感染药物 4.5加强药政管理,规定抗菌药物凭处方供应,避免滥用药 物,实施以教育为基础的医疗管理,坚决制止在经济利益驱 动下的滥用,让所有的医师和药师(包括药商)了解控制耐药 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固然必要,向广大人民群众普及这方 面的知识也必不可少,只有在医师、药师和患者积极、坦诚的 配合下,才能最大限度地做到合理用药。
【关键词】 抗菌药;耐药性;合理应用
目前,有关抗菌药滥用的问题是一个相当严峻的问题, 抗菌药物所遭遇到的耐药问题已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甚至 国家安全和全球稳定。因此,合理使用抗菌药将直接关系到 临床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 1我国目前抗菌药物使用现状 1.1抗菌药物在院内使用中的主要问题①经验性或臆断 性用药太多,投药前送检相关标本做微生物学抽检过少(据 统计,采用标本做细菌培养的不到用抗菌药的1/10),上呼 吸道感染多半是病毒感染,临床上却常运用抗菌药,WHO对 我国的评估是中国的97%病毒性支气管感染,患者使用了抗 菌药…;②适应症过宽或失控,且无适应症的,目的不明确的 所谓预防性用药不少;③药种选择不当,使用广谱抗菌药物 偏多而依据不足,据统计,仅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全国一年 就多花费7亿多元…;④用药方法不当,如联用药种类过多 或不合理,更换频繁,剂量偏大或疗程过长;⑤未充分运用药 物代谢动力学与药效学知识指导合理用药。 1.2抗菌药院外使用情况抗菌药作为治疗感染性疾病的 首选药物,成为国内外应用最为广泛、发展最快的药物。在 许多国家,抗菌药是处方药,只有通过医生处方方可使用。 而在我国由于大多数零售药店没有全面实行抗菌药处方制 度,患者仍可以不经过医生处方,自行购买到抗菌药,又由于 受专业知识的限制,许多患者感冒后通常情况下会自己首选 抗菌药服用。患者简单地认为咳嗽、喉痛、流涕是使用抗菌 药的指征,于是一有感染症状时就自行购买抗菌药服用,并 且陷入一些用药误区:抗菌药越贵越好;抗菌药用的种类越 多越不易让细致病菌漏网;几乎70%以上的患者不认真阅读 说明书,此类行为助长了抗菌药的滥用…。 1.3世界大环境的影响抗菌药物的滥用不仅仅体现在人 类患疾病时,更让人忧虑的是人类在日常生活中对抗菌药物 的滥用。在美国,青霉素的年产量(15 500 000 kg)足以供应 全球每人4 g;四环素和头孢菌素年产量分别为4 500 000 kg 和1 100 000 kg,其中近4成被用于畜禽并随之进入人类食 物链。水果和蔬菜里也残留着一些抗菌药物,即使经过洗涤 也无法消除殆尽。因此,不论是素食者还是肉食者,都被动 地从食物中摄入微量或少量的抗菌药物。而在我国每年至 少生产800 000 kg喹诺酮类药物旧o,半数被养殖场用掉;一
·64·
史垦塑垡垫塑廑旦!!!!生i旦箜!鲞釜!塑 坠垫!丝塑旦翌g垒£P!!堕型!!!!!!!!:!:堕!:i
的评价现阶段抗菌药的应用情况,警示人们应合理应用。方法 借鉴国内外抗菌药 使用状况分析抗菌药的不合理应用。结果 抗菌药的不合理使用已给人类敲响警钟。结论合理使用 抗菌药是人类战胜致病菌的有利手段。
·临床案例·
1例儿童I型肺结核、结核性变态反应性关节炎 误诊分析
杨霞
患儿男,8岁。于2005年8月中旬开始出现食欲减退, 体质量下降,消瘦,面色苍白,右腕关节肿胀、僵直不能活动, 时轻微干咳,伴无诱因低热、乏力、盗汗。在外院就诊达1余 年。按“风湿性右腕关节炎”诊断,予抗风湿治疗,未见好转, 右腕部疼痛加重,乏力及消瘦明显,后来我院就诊。
入院查体: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均正常。发育欠佳,营 养不良,个矮小,皮肤弹性差,面色黄,右腕关节肿胀,弯曲时 疼痛。
实验室检查:轻度贫血,肝功正常。红细胞沉降率 17 mm/h,抗“0”400 U以下。心电图正常。
x线检查:摄胸部正位片示两肺纹理增多、粗、紊乱,边 缘模糊毛糙,以内、中带明显,于右肺上野第3前肋间外带见 一絮状密度增高影,边界模糊,肺门影增大、增浓、模糊,其内 可见淋巴结肿大之斑点影。摄取右腕关节正、侧位片,示关 节炎x线表现。
依据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综合分析,
作 万者单方位数:4据01520重庆市合JiI区中医院
确诊为I型肺结核、结核性变态反应性关节炎。予抗结核治 疗6个月,上述症状消失,肺部病灶吸收。右腕功能改善。
结核性变态反应性关节炎,也称Ponet氏综合征,是一类 比较少见的关节病变。大多见于成年人,儿童发病甚少。本 病多并发于成人原发性肺结核和淋巴结核,个别并发于肠结 核或肾结核。是由结核杆菌毒素引起的机体过敏性反应。 急性发作时表现为弛张热或不规则热,乏力,结节性红斑和 关节炎。由于关节症状是本病的重要临床表现,因而与风湿 性关节炎极易混淆。儿童一般症状不明显,多表现为乏力、 全身不适、低热、盗汗,后期方出现关节红肿、热痛等征象。 本例由于在院外误诊,延误了治疗时间进而使关节出现了肿 胀、疼痛、僵硬等症状。主要误诊原因总结如下:年龄较小, 症状少,忽视有盗汗、低热、干咳等症状,缺乏对患者的全面 检查及全面分析,放射科检查不全(只单摄取右腕部平片), 未做抗“0”、红细胞沉降率及结核菌素试验,而经抗风湿治 疗无效后也未及时进行分析判断,做出正确的进一步检查, 使之误诊、误治,延误了对其结核病的治疗。
影响抗菌药物合理性应用因素很多,包括:知识的局限、 医生与患者的相互影响、经济利益驱动、卫生保健系统及其 规章制度不完善等。遏制致病菌对抗茵药物的耐药性是全 社会、全人类的共同任务。 4.1严格遵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合理使用抗菌 药物。对抗菌药物的使用应加强管理,患者在用药前尽可能 提供用药指征;了解本地区致病原的耐药性,了解本地区致 病菌的流行趋势和易感染性对正确应用抗菌药物很重要。 正确的抗菌治疗开始于适当的经验治疗。但不适当的经验 治疗可造成许多不良后果,正确应用抗菌药物应考虑以下几 方面因素:作用机理、病原菌的MIC、到达感染部位的渗透能 力等。当患者情况好转或病原菌明确后停止使用治疗或改 用窄谱抗菌药的目标性治疗同最初的经验性治疗一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