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课程论文论文题目:低碳经济下理性消费的实现课程:能源、环境与现代生活姓名:张凯悦年级:2012级学号:2220123032400972013年5月14日低碳经济下,理性消费的实现张凯悦 2012级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类2班摘要:随着全球变暖等问题的加剧,低碳经济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追求,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方面应该发挥起重大作用;另外,与国外一些国家相比,中国在低碳消费方面的举措还有待完善。
本文将立足于我国国情,围绕如何实现理性消费提出一些实质性的措施。
主要包括全民低碳意识的培养、消费者正确消费观的树立、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的理性选择、中国旧物利用市场及其相关政策的完善、碳补偿体系的构建与完善等。
措施将涉及政府、消费者个人等几大利益主体,对全面推动我国低碳消费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消费与经济责任消费节能旧物利用碳补偿0.引言近年,随着全球变暖,生态环境恶化等全球性问题的日益突出,自2003年首次出现在英国时任首相布莱尔发布的官方文件《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之后,低碳经济的理念走入人们的视野。
各国也针对发展低碳经济做出很多努力。
而消费始终是作为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要实现低碳经济,低碳消费责任重大。
从当前中国的状况来看,广大民众在消费方面的低碳环保意识还有待提高,我国有关法律还不太健全,因此,我国在低碳消费方面还有一段路要走。
1.低碳经济与消费的关系1.1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指碳生产力和人文发展均达到一定水平的经济状态,旨在实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全球共同愿景[1](shared vision)。
一方面强调碳排放约束不能损害人文发展目标,比如:在农业社会,几乎没有化石能源的消费和碳排放,单位碳排放的经济产出可能非常高,但社会发展水平整体低下,这显然不是我们追求的低碳经济。
另一方面对人文发展施加了碳排放的约束。
如:工业化进程消耗大量化石能源,排放大量温室气体,虽然积累了大量的物质财富,但对人类长远未来可能带来灾难性的严重后果。
1.2低碳经济与消费水平有一种观点认为低碳经济就是降低消费水平,过自虐的苦行僧日子。
这其实是一种误解,不可否认,发展低碳经济,对人们的需求是有制约的。
但低碳经济不是要压抑正常的生活需求,也不是要完全摆脱现代生活方式回到农耕经济社会中去。
低碳经济的目标是要在保证高标准生活需求的同时,降低那些奢侈浪费的高碳消费。
1.3消费模式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依赖于高耗能的动力技术系统,其环境代价是增排温室气体。
因此必须改变人类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探索一种低碳的可持续的消费模式,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低碳经济所倡导的低碳生活是一种简约,简单,简朴的生活方式,其实质是一种生态消费模式和可持续消费观。
使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能够和谐共生,共同发展,实现代际公平与代内公平[2]。
2.树立理性的消费观念2.1责任消费责任消费是指在消费行为中,消费主体相信他们的消费或购买行为必定会对未来社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作用。
虽然责任消费的内容不仅仅涉及环保方面,还包括生产产品的劳动者是否获得公平待遇等问题,但消费者责任消费意识的树立,会使消费者在消费时树立一种责任意识,这将使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更加理性。
2.2消费公正消费行为背后体现的不仅仅是经济,也蕴含了道德。
消费主体在消费自然资源和物质资料时应充分考虑到其他消费主体的消费权益,考虑消费活动对自然的影响,这就是所谓的消费公正。
3.理性消费的措施3.1消费阶段的低碳(1)戒除以高碳为基础的“便利消费”嗜好。
便利是现代商业营销和消费生活中流行的价值观。
不少消费便利在人们的不经意中浪费着巨大的能源。
比如:据制冷技术专家估算,超市电耗70%用于冷柜,而敞开式冷柜比玻璃门冷柜高出20%。
如果大中型超市普遍采用玻璃门式冷柜,顾客购物时只需举手之劳,一年就可节电约4521万度[3]。
(2)戒除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消费嗜好。
“限塑”的意义不仅在于遏制白色污染,还在于节约塑料的来源——石油资源,减排CO2。
(3)戒除以能源和环境为代价的“奢侈消费”的嗜好。
据有关资料显示,2010年第一季度,全国车市销量增长最快的是豪华车,其中大排量的宝马进口车同比增长82%以上。
提倡低碳生活方式,并不一概反对小汽车进入家庭,而是提倡有节制地使用私家车[4]。
(4)使用低碳饮食方式。
低碳饮食就是低碳水化合物,主要注重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消耗量,增加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量。
低碳饮食可以控制人体血糖的剧烈变化,从而提高人体的抗氧化能力,抑制自由基的生长。
但由于目前国民的认识能力和接受程度有限,不能立即转变,因此低碳饮食将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工作[5]。
(5)要对公共消费加以控制。
中国的公共消费浪费特别多,在高速公路上跑的小汽车多数是公车;办公大楼里,空调用电等浪费也很多。
3.2旧物利用案例:近日,外国人即将回国,在路边摆摊卖起衣物,准备换钱回家。
北京市双井城管分队在日常巡查时,教育劝说四名外国人改正了自己的行为[6]。
很多美国人喜欢周末逛旧货摊,希望能够“人弃我取”,在别人不要的东西里找到自己的宝贝。
在美国,Yard Sale是很平常的一件事,但在中国,由于相关法律的规定,该活动受到一定的限制。
与中国的旧货市场商品单一、管理不完善相比,国外旧货市场已经有上百年的经营历史,旧货市场跳蚤市场在发达国家也常常是随处可见。
据统计,光是日本东京就拥有200多个旧货市场,50000多个营业网点。
各国的旧货业经营方式不一,比如,美国很多家庭会在周末进行庭院甩卖,将家里没用的东西堆放在门前的草坪上进行甩卖。
西方一些国家也经常见到慈善机构经营的旧货商店,出售居民自愿捐赠的旧物品,既盈利也用于慈善事业。
从旧货市场的发展程度可以看出,我们与国外的差距不仅显示在观念上,还显示在对旧货管理体制上的差距[7]。
3.2.1我国旧货市场发展的条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经济及市场竞争的加剧,城乡及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人们经济收入差别的客观存在,对同类消费品的需求及使用更新率增加,继而出现很多“过剩”的东西——旧货,为旧货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现在,政府加大了对旧货行业的重视,相关的法律法规在进一步完善,这都预示着我国旧货行业的发展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天地。
3.2.2我国旧货市场发展的障碍比较关键的因素是传统思想和观念。
旧货行业虽然是一个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旧货业存在着偏见,认为旧货档次低、不体面,宁愿花高价购买新商品,也不愿购买“下手货”。
一部分拥有闲置旧货者,也对旧货买卖不屑一顾,宁可把旧货放在家里不用或送人,也不愿卖掉。
由于观念的原因,地方政府对旧货行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把旧货流通同收破烂等同起来。
所以,应该把提高对旧货行业的认识放在了首位。
如果观念不改变,将会是影响旧货行业发展的最大因素。
另一个比较明显的因素是政策法规的不健全,导致旧货行业的交易行为和管理不规范。
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旧货定价制度,加之缺乏诚信机制,因此,旧货买卖双方在价格上常常难以达成一致。
由于缺乏统一的定价标准,很容易出现非规范性行为。
另外,在质量、使用安全、卫生、经营手续等方面都缺乏规章保障,致使多种问题并存,从而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挫伤消费者购买旧货的积极性[8]。
在旧货交易中,人们普遍对旧货的质量存在疑虑,物品来源也是人们所关注的重点。
这正好反映了旧货交易缺乏诚信机制,影响了旧货交易的发展。
所以,如何保障物品的质量是影响旧货市场发展的又一大障碍。
除此之外,目前我国仍然存在旧货流通基础设施简陋、经营网点少、市场规模小、经营秩序有待规范和人员素质亟需提高等突出问题。
3.2.3我国针对旧货市场发展所做出的努力2003年2月1日,国家经贸委、公安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促进我国旧货行业发展的意见》。
2009年3月9日,商务部出台了《关于健全旧货流通网络的意见》,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各地政府积极配合商务部意见,掀起了新一轮健全旧货市场的热潮。
《意见》要求各地积极推动旧货流通网络建设,以盘活企业存量资产,充分挖掘社会闲置资源,满足不同群众的消费需要。
3.2.4联系消费者的日常生活谈谈旧物利用与低碳消费方式把一个孩子从婴儿期养到学龄前,花费确实不少,部分玩具、衣物、书籍用二手的就行。
使用二手商品不仅可以省钱,而且可以物尽其用,把有用的东西分给最需要它的人,节约社会资源,保护环境,使我们的消费行为更加理性,生活更加低碳。
在旧物利用方面,我们不妨借鉴一下国外的一些国家。
例如:瑞士在每周有固定的“家具处理日”,瑞士市民会将旧家具和旧物品包好之后抬到大门口,在上面注明必要的提示,过路的行人如果需要,就可以抬回家去。
美国的Yard Sale(庭院旧物处理)。
3.2.5关于实现低碳的其他设想对于消费者行为,要有相应的经济政策措施对奢侈浪费加以限制。
一种设想,叫能源消费累进税制(或者叫碳排放累进税制)。
我们的碳排放空间是有限的,而每个人的基本消费需求也是有限的,因而可以给每个人一定的碳排放量,超出之后就得交税,超得越多税率就越高,跟我们的所得税一样。
这样既兼顾了基本需求的满足,又可以使消费者行为更理性化,减少奢侈浪费的部分。
要强调的是,能源消费税应是累进税率,而不能是统一税率。
统一税率只会打压穷人,鼓励富人消费。
4.碳补偿以及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的构建4.1碳中和碳中和是指通过计算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然后透过植树等方式把这些排放量吸收掉,以达到环保的目的。
我们可以通过植树、营造碳汇林的方式,来增加地球上的碳固定,来补偿我们我们消耗的碳,以此来达到低碳消费的目的。
碳补偿计划可以作为低碳消费的一种补充。
4.2构建绿色家庭、绿色社区在全国开展开展绿色家庭和绿色社区创建活动就是增强全民低碳教育的实践,这一活动包括增加绿色碳汇,吸收减少空气中的温室气体,节约生活能源消耗和各种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等广泛的内容,活动是一个很好的形式[9]。
5.结语我国低碳消费的实现,从主体来看,一方面政府要加快制定相关法律,完善相关制度机制。
另一方面消费者个人要从自身做起,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
从过程来看,不仅要实现消费中的低碳,还要积极参与以营造碳汇林为主要形式的碳补偿计划。
最后,实现低碳消费关键看行动。
[参考文献]:[1]潘家华、庄贵阳等.《低碳城市:经济学研究方法、应用与案例研究》[M].26-27[2]薛建明.《生态文明与低碳经济社会》[M].78-79[3]薛建明. 《生态文明与低碳经济社会》[M].222-223[4]薛建明. 《生态文明与低碳经济社会》[M].223-224[5]薛建明. 《生态文明与低碳经济社会》[M].224-225[6]王彬. 《北京晨报》[7]《号脉旧货行业加快法律与诚信机制建设——包组网访问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李显冬教授》.2009-07-17 16:54:44 [8]《号脉旧货行业加快法律与诚信机制建设——包组网访问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李显冬教授》.2009-07-17 16:54:44 [9]张丽、刘建雄.《走向低碳时代——家庭社区绿色创建启示录》[M].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