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药品定价分析
一类是药品价格虚高型 主要销售在县级及县级以上的 公立医院 基层医疗机构实行药品零差率制度后开始
迅速向基层蔓延,造成对患者的过度用药、滥 用药,导致看病费用难以有效降低,过度浪费 有限的医保费用。
企业有足够的操作空间给医生、医疗机构、 招标采购部门等相关环节高额回扣。
在医院销售的药品主要是这种价格虚高药
• 非处方药剂型、既可作为非处 方药品又可作处方药品(“双 跨”)的剂型
• 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的批 发价格、零售价格
• 医院制剂、《医保目录》所列 民族药和中药饮片
市场调节定价
即企业自主定价(零售价)
• 除进入医保目录的药品外,其 他大多数药品都采用企业自主 定价的模式(约占77%左右)
二、药价虚高虚低
2、此前,医院 通过招标定下采 购价格,采购价 格的加价率不能 超过15%,此次 文件并未提及取 消这部分定价
4、药价改革牵涉多部门、 多群体的利益,光取消最高 零售限价还不够,还需要配 套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机制、 医保制度等多方面
THANKS
批发价是指最后一级商业公司给医院的价格;实际零售价是指药品销售终 端销售给患者的最终零售价格。对于医院而言,发改委规定批发价和实际 零售价之间的加价率不能超过15%
按照定价权不同,药品的定价可分为政府定价,政府指导定价和市场调节定 价。其中,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定价时,政府会给企业一个最高零售限价, 企业在此价格基础上报出一个价格,并通过投标竞标,最终取得在某地区医 院销售的资格,而企业报出的这个价格得到认可后,即为中标价
• 二次议价为何反而造成价格混乱? 在顺价加价15%的政策下,药厂高价竞标, 政府又禁止医疗机构二次议价,双方乐见 其成,药价虚高不下
采购禁止二次议价
最高零售限价
含义: • 指的是相同成分,相同规格,相同剂型,
相同含量,相同包装标准,相同厂家类型 的药品最高可以在药房或医院可以出售的 价格
缺陷: • 一是药价只降不升,多数廉价药短缺 • 二是最高零售价处理不好药品价格与质
品,根据调研,在二三级医院,销售额最大的 前三十种药品基本全部是这种药品,而且前三 十种药品的销售额能够占到三甲医院总药品销 售额的一半以上,县级医院这个比重甚至超过 60%;
一类是药品价格虚低型 在很多地方“唯低价是取”的招标政策下中
标价虚低,其他药企无法与之进行价格竞争,其 产品主要销售在基层市场,消费对象为处于弱势 群体的社会底层百姓,即使产品有质量隐患对患 者造成伤害,这类消费者大多也基本无力无法申 诉。
量的问题 • 三是定价政策不能及时反映市场供求状
态,与药品集中招标价格重叠,定价方 法不够科学合理 • 四是单靠发改委有限的人力资源,很难 获悉药品的真正成本 • 五是政府定价容易导致寻租空间
揭秘药价虚高背后的利益链 20130329 现场快报_高清.mp4
三、药价改革
政策一览:2015年6月1日起,除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仍暂时实行最高出厂价和最高零售价管理外,其他药品政府 定价均予以取消,这部分药品约为2700余种。同时,自1996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出台的166个药品定调价文件被一举废止。
1、此次药品价改的基本思路 就是取消大部分药品的政府定 价,仅通过医保控费和招标采 购进行管控,药品实际交易价 格由市场竞争形成,基本取消 原政府制定的药品最高出厂价 和最高零售限价
3、取消了政府定价,也就 是取消了单独定价的政策红 利,但招标采购过程依然需 要进一步阳光化,比如建立 全国招标采购平台或者采用 挂网采购的方式
• 药品二次议价 是指医疗机构在实际采购时,在省级招标
确定的价格基础上,与供应商进行“二次 谈判”,通过“二次议价”来压低实际采 购价格
• 为何政府禁止二次议价? 在这个问题上,浮上台面的理由无非是维 护省级招标采购的公信力、防止“劣药驱 良药”以及防范在“二次议价”中可能出 现的“潜规则”等等。而其中一个“重量 级”理由,就是防范在“二次议价”过程 中可能出现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以设 置红线的方式来压缩药品流通环节中的灰 色地带
一、药品定价
我国对药品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或者市场调节价。列入国家基本 医疗保险药品以及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以外具有垄断性生产、经 营的药品,实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对其他药品实行市场调节价
政府定价 政府指导定价
市场调节价
政府定价
即国家发改委定价(出厂价)
• 《医保目录》中的西药、中成 药里属于处方药的剂型,含属 于处方药但未列入《医保目录》 的剂型
是指医院的药品销售在购进价的基础上 不加价,进什么价、卖什么价
供货价
甲
10
乙
20
丙
30
毛利空间 1 11 21
甲乙丙的生产成本都为9元
医生回扣 0 5 10
加价率管制政策的滔天罪行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曾被谐称为“天下第一司”,其高管曹长庆、刘振秋、周望军、 郭剑英等人主管中国药品价格期间,药价虚高、回扣泛滥、药品价格离奇离谱成为
我国药品定价分析
我国药品的价格体系
药品价格通常有:成本价、底价、出厂价、开票价、实际结算 价、批发价、实际零售价、中标价、最高零售限价等等
成本价
制药企业核算的生产某种药品所需成本费用
底价、出厂价 开票价、实际结算价 批发价、实际零售价 中标价、最高零售限价
底价实质上就是出厂价,就是成本价加上企业合理利润后的定价。但由于 药品的销售是由专业的销售公司来进行的,还有大部分的药品要经过医院 进行销售,为了给这些销售公司和医院让度利润空间,就产生了底价代理 模式 在底价代理模式下,生产企业按照政府批准的最高零售价格的15%-25%左 右价格水平开票给代理商(相应地称为15扣、25扣)。但是,为了应对国 家发改委针对药品出厂价格调查,制药企业显然不能再开出底价发票,需 要“高开”票,这样就产生了开票价和实际结算价
• 《医保目录》以外的麻醉药品、 一类精神药品、按国家指令性 计划生产并由国家统一收购的 避孕药具和计划免疫药品、处 于中国药品物质专利保护期内 的药品
• 《医保目录》以外的血液制品 (指各种人血浆蛋白制品)
政府指导定价(含单独定 价)
即国家发改委、省级物价局(最高 零售价)
• 《医保目录》内属于非处方药 的剂型,以及各地调剂进入地 方医疗保险报销范围的品种
1、药品加价率管制政策: 顺价加价15%政策 零差率政策
2、禁止二次议价
3、最高零售限价
药品加价率管制政策
顺价加价15%
是指医院的药品销售只能在购进价的基 础上加价15%
供货价 15%加价收益 毛利空间
甲
10
1.5
1
乙
20
3
11
丙
30
4.5
21
甲乙丙的生产成本都为9元
药品加价率管制政策
零差率政策
相反,严格执行国家价格政策、质量标准等
相关政策的规范企业,生存状况却不容乐观,发 展越发艰难。
政府的药价管制已经使得价格竞争机制完全
失灵,导致中国的医药工商行业无法实现优胜劣 汰,效率高、质量好、成本低的企业无法通过公 平竞争做大做强,而正如上述的两类企业却能够 依存于现行扭曲的市场环境生存下来。
药价为何如此混乱?
全社会最为深恶痛绝的问题,这一问题愈演愈烈,持续数年挑战社会神经的底线。
倒逼药厂只能千方百计抬 高药价,让政府药品集中 招标采购成为一个罪恶的 载体,重创政府公信力
让大量安全有效的廉价药消失
医生收受药品回扣成为普遍现 象,且愈演愈烈,毁了我们一 代医生
让中国的药价虚 高几倍、十几倍 甚至是几十倍, 让老百姓付出了 沉重的经济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