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部审计论文

内部审计论文

摘要审计费用作为客户与注册会计师之间重要的经济联系,是审计研究的重要对象。

2001年证券监管委员会颁布了关于披露审计费用的相关规定,由此开启了学者们对审计费用的研究之路。

本文以内部控制审计模式为切入点,对内部控制审计模式和审计费用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理论上认为,内部审计部门的存在可以减少审计师的审计成本和审计风险,从而降低审计收费,且董事会型内部审计模式是所有模式中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审计收费,提高审计质量的模式。

这说明董事会型内部审计模式是未来我国内部审计模式的一种趋势。

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模式和审计收费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

但从实证的检验结果来看,我们并未发现董事会型内部审计模式可以减少审计收费。

最后,本文对实证检验中两者不甚相关做了进一步的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内部审计模式;董事会型;审计收费;审计成本AbstractAudit fee, the important economic connection between customer and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 is an important object in auditing research field.In 2001 Securities regulatory commission promulgated disclosure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about the audit fee, so it opens the road to the scholars for studying the audit fee. In this paper, we choose the internal control audit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to study its influence on audit fee in internal control audit period of voluntary. It is theoretically believed that, the existing of interior auditing department may reduce the audit charge, and the board of directors interior audit model can reduce the audit fee and improve the audit quality in the maximum in all. This indicated the board of directors interior audit model may be the future interior audit model in our country. In the empirical examination, we had not discovered the board of directors interior audit pattern may reduce the audit fee. At last,we make the further reason analysis on the reason why they were not connected . Key Words: internal audit model; board of director; audit fee; audit cost第I页共I页目录1 绪论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1.3研究思路 (2)1.4主要内容 (2)2 相关文献综述 (3)2.1内部审计模式相关研究 (3)2.2审计收费相关研究 (4)2.3文献简评 (4)3 相关理论基础 (5)3.1委托代理理论 (5)3.2交易费用理论 (5)3.3利益相关者理论 (6)4 内部审计模式与审计收费关系实证研究 (6)4.1内部审计的定义与职能 (6)4.2审计收费的影响因素 (7)4.3内部审计模式对审计收费的影响 (8)4.4假设的提出 (10)5 实证结果的进一步讨论及相关政策建议 (16)5.1对我国审计收费与内部审计模式不相关作进一步分析 (16)5.2相关对策与建议 (17)结论 (19)参考文献 (20)致谢 (22)1 绪论1.1研究背景在审计市场上,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审计服务,上市公司购买审计服务,事务所与上市公司之间的这种买卖审计服务的行为是通过市场机制由双方经过充分的双向选择完成的。

审计费用作为二者之间重要的经济联系,是审计研究的重要对象。

审计费用的水平决定了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的资源投入,从而也就影响了审计的质量。

2001年12月24日我国证券监管委员会发布《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6号——支付给会计师事务所报酬及其披露》以后,使得审计数据的公开取得成为可能。

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合理保证企业经营效率与效果、财务报表的可靠性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谢晓燕,2009[1]);反之,则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性得不到保证。

美国于2002年颁布了SOX法案,该法案的颁布标志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开始纳入强制性信息披露范围。

同时,也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提出对“财务呈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

1.2研究意义内部审计模式影响企业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从而影响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而内部审计质量是影响审计收费的因素之一,我们有必要探索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模式下对审计收费的不同影响,选择最优的内部审计模式,以促使其更好的为企业和外部审计服务。

因此,研究内部审计模式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具有积极意义。

1.2.1使决策者认识到最优内部审计模式的重要性通过比较内部审计模式对审计收费的影响,确立最优的内部审计模式,有助于健全公司治理系统的微观基础,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减少企业成本,使公司治理结构更合理和有效。

1.2.2推进内部审计部门的权威性和独立性最优内部审计模式的确立能够为内部审计开拓新的局面,有助于推动企业成立独立于各管理层级的审计部,将其置于审计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下,对董事会负责。

同时,赋予内部审计部门对所有职能部门和个人进行审计的权限,以确保内部审计的结论和建议能得以有效执行。

1.2.3促进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提高通过内部审计模式对审计费用的比较,使得内部审计人员意识到自身的重要性,将激励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在转变目标定位、树立管理服务理念的同时,重视工作的实效性,确保审计建议得以落实,也第有助于企业领导应对内部审计予以足够重视。

1.2.4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提供理论证据上交所和深交所发布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均要求上市公司必须设立内部审计部门,且其直接对董事会负责。

究竟这个政策的出台是否合理,通过内部审计模式对审计费用的比较,可以从一方面验证其合理性。

1.3研究思路本文主要的研究目标:探讨上市公司在自愿进行内部控制审计阶段,内部控制审计对审计费用的影响,以此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审计费用以及内部控制相关信息的披露机制。

为此,本文首先叙述了本文选题的背景及意义,并对与审计费用相关的文献进行梳理与评价,之后运用经济学理论解释内部控制审计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其次,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进行进一步的验证。

实证回归分析分两步:第一步,选择全样本分析法。

将进行内部控制审计与未进行内部控制审计的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实证检验上市公司进行内部控制审计是否如理论分析一样,会导致审计费用有所增加;第二步,选取单样本(进行内部控制审计的上市公司)进行研究。

研究分析选取不同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内部控制审计的上市公司支付的审计费用是否有差异,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

1.4主要内容研究内部审计模式对审计收费的影响,对提高决策层、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培养内部审计人员自身素质,以及对审计收费市场的监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内部审计模式对审计收费影响展开研究,共分为五大板块来阐述内部控制审计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相关的研究内容如下:第一大板块:绪论。

绪论主要论述选题的研究背景、意义、思路及主要的内容。

第二大板块:相关文献综述,主要从三方面进行了阐述:内部审计模式研究、审计费用相关研究以及文献评述。

其中内部审计模式研究又从内部审计基本模式研究和内部审计模式影响两方面进行了论述;审计费用的相关研究主要从审计费用的影响方面进行了论述。

第三大板块:介绍了本文写作的理论基础,包括委托代理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

第四大板块: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模式对审计费用影响进行实证研究。

首先,结合我国现状提出假设,设立内部审计部门的上市公司,采用隶属于董事会型的内部审计模式的上市公司的审计收费低于其他类型的内部审计模式的上市公司。

然后,构造审计收费模型,采用上市公司的审计费用作为因变量,将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模式作为自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并得出结论。

第五大板块:针对我国内部审计模式对审计收费不甚相关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结论部分概括了本文的主要结论和创新,指出了本文的不足,并对将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2 相关文献综述2.1内部审计模式相关研究国内外有关内部审计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内部审计的基本模式的探讨;二是内部审计模式的影响研究。

2.1.1内部审计的基本模式研究内部审计的模式是一系列审计程序,主要包括审计过程总览、审计计划、外勤取证、交流审计结果、后续程序、时间预算等。

Paule E. Lindow 等(2002)认为审计模式是一种审计技术或方法,包括账表导向审计、系统导向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2]等。

内部审计的基本模式可以分为两个方向,一是从组织治理的角度出发,主要是探讨内部审计在组织结构中的隶属问题,偏重独立性方面的研究;二是从审计方法的角度出发,研究审计工作的切入点,我们主要研究从公司组织治理角度出发的内部审计模式的类型。

从组织治理的角度,我国学者徐淑华(2000)[3]。

将内部审计模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董事会领导模式。

(2)总经理领导模式。

(3)监事会领导模式。

李维安(2002)将内部审计组织模式区分为外部控制主导型(英美为主)和内部控制主导型(德日为主)两种,前者主要是指在董事会下设内部审计,由外部独立董事构成的审计委员会领导,后者主要是内部审计由兼任董事长的公司行政首领领导,很难与管理当局保持独立,基本很少涉及对高级管理人员的监督门[4]。

蔡春等(2006)对内部审计的组织模式做了较为系统的归纳: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模式、监事会领导模式、总经理模式和财务总监(财会部门)领导模式[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