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年中国健身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2019-2020年中国健身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健身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目录
1.健身千亿市场铸就,仍有极大潜力待挖 (3)
1.1.需求觉醒与消费升级引领健身行业发展 (3)
1.2.行业规模逼近千亿,渗透率有极大提升空间 (4)
1.3.分工逐渐细化,产业链初步成型 (6)
2.雄关漫道,中国健身行业迈步从头越 (7)
2.1.美国健身行业:健身文化盛行,产业链高度成熟 (7)
2.2.国内健身行业:曲折中发展,机遇与弊端并存 (11)
2.2.1.多种经营模式并存,拥抱最佳发展机遇 (12)
2.2.2.商业健身传统盈利模式存在弊端,亟待精细化运营 (14)
2.2.3.产业分散严重,全国性龙头品牌尚未出现 (16)
3.多因素刺激健身行业持续发展,行业变革箭在弦上 (16)
3.1.政策端:多项政策接连出台,健身行业迎来政策红利 (16)
3.2.需求端:中产阶级崛起与人口健康现状共同推动需求增长 (18)
3.3.一线城市健身市场逐步饱和,下沉将是未来主要趋势 (19)
3.4.市场竞争格局分散,行业整合升级趋势加速 (21)
4.相关受益标的 (22)
4.1.山鼎设计(SZ300492):拟收购健身教练培训龙头赛普健身 (22)
4.2.英派斯(SZ002899):受益于健身器材需求扩张 (24)
4.3.西王食品(SZ000639):运动营养品业翘楚 (25)
5.风险提示 (26)
5.1.健身行业发展速度不达预期 (26)
5.2.健身行业相关政策调整风险 (26)
健身行业作为舶来品,已在国内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历程。

2014年国务
院46号文以及2016年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使
得整个行业的发展达到高潮。

但国内健身房行业收入增长过度依赖新开
店速度以及利润过度依赖沉睡用户的特点,使其经营效率难以与发达国
家成熟健身房相媲美。

同时,资本的过度火热也催生如共享健身舱这类
的快餐式项目,造成了行业资源的浪费。

健身运动归根结底还是一种习
惯与文化,需要经济水平的支持以及长时间的养成,就注定了健身行业
的发展是一个慢行业。

由于国内人口基数庞大及健身渗透率极低,整体
行业空间巨大。

随着传统健身房行业格局通过洗牌之后日渐清晰,以及
以健身工作室为代表的精细化运营模式逐渐站稳脚跟,我们认为整体行
业趋势向好,建议重点关注健身教练培训、健身器械供应商、健身营养
品等健身服务产业公司。

1.健身千亿市场铸就,仍有极大潜力待挖
1.1.需求觉醒与消费升级引领健身行业发展
国民消费升级与健康意识加强的大背景下,健身需求逐渐觉醒。

易观
智库的数据显示,体重指标(BMI)与人均GDP存在一定程度的正向相
关。

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升,中国的国民BMI已逼近肥胖标
准。

2017年中国约有54%的人口处于亚健康状态,健身作为一种时尚
而又健康的生活方式加速崛起。

从百度关键词指数来看,与健身相关
的关键词从2015年起热度明显增加,人们追求健康生活的愿望也被展
现。

同时在微信、微博等热门社交平台,与“健身”有关的分享内容
也明显增多,健身活动受到的关注度明显提升。

图3: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亚健康问题严重,引致巨大的健身需求
图4:2015年起健身相关词汇的百度热度显著增加
1.2.行业规模逼近千亿,渗透率有极大提升空间
健身参与度逐年提升,商业健身市场规模逼近千亿。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
院数据,2018年中国商业健身市场规模达983亿,近年复合增速超12%,
远高于成熟健身市场国家。

而在经常参与锻炼人口数量亦是逐年攀升,
预计2020年占比将达39.2%,达到4.3亿人。

从健身人群特征来看,女
性参与占比达67.7%远高于男性;年龄分布方面,30岁以下占整体健身
人群比重超过一半;而在经济实力上,大部分健身人群为中高及以上水
平。

健身会员渗透率低,行业潜力有待开发。

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中
国健身人口数量远低于美国,健身习惯与文化的培养仍需要较长时间。

而《2018IHRAS 亚太健身俱乐部产业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前十大城市健身会员渗透率仅有0.97%,不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十分之一,并低于健身文化并不流行的日本。

综合来看,国内健身行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健身渗透率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1.3.分工逐渐细化,产业链初步成型
国内健身行业经过多年发展,健身行业分工不断细化,产业链已经初步
成型。

健身行业产业链的上游包括健身器械、教练培训和课程研发,结
合硬件、人员内容形成健身行业的资源提供方。

健身产业中游包括健身
中心、健身APP、O2O服务平台,覆盖线上、线下各个场景,提供多元健
身服务。

健身行业的下游包括运动周边、信息查找、社交平台与数据管
理等后端服务。

:我国健身产业核心参与者众多
2.雄关漫道,中国健身行业迈步从头越
2.1.美国健身行业:健身文化盛行,产业链高度成熟
美国健身行业发展始于20世纪30年代,经历数十年的发展与探索培育
起较为健康的消费者习惯、完成了行业整体塑造。

20世纪60年代到80
年代,大众对健身活动作为增强体质的方法已被广泛接受,健身中心快
速爆发。

1977年《施瓦辛格健身之路》的上映再一次为健身带来巨大流
量,健身被赋予自尊自爱自我价值实现的深刻意义,从而进一步刺激健
身文化的流行。

图13美国健身行业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已形成成熟的产业链运营
健身已经成为美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且健身人群年龄跨度大。

在迈入21世纪之后,美国鼓励健身产业的相关政策取得显著成效,在2001-2005年美国健身俱乐部进入高速增长期,这一时期每年增速保持在10-15%的惊人速度。

根据《The IHRAS Global Report 2018》的数据显示,2017年美国健身行业营收超过300亿美元,健身俱乐部总数达到了38477家,会员数6090万,人口渗透率达到了17%,每6个美国人中就有一个参加健身俱乐部。

美国健身房拥有多种服务模型,其中精品健身房、工作室市场占比达到
35%,一定程度上反映健身行业发展程度较高。

比较有代表性的连锁健身
品牌包括Life Time Fitness、Planet Fitness以及24 Hours Fitness等。

表 1: 美国健身俱乐部按健身房数量和会员人数排名
以美国最优秀的健身品牌Life Time Fitness为例,从1992年成立发
展至今,建立了从线上到线下构建起一整套客户服务体系,覆盖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