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的健身行业市场分析

中国的健身行业市场分析

中国的健身行业市场分析中国的健身行业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已经走过了20多个年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倡导,以及2008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中国人的健身意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此外,由于城市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的加大,许多收入较高的年轻白领也加入了健身的行列,在写字楼、居民区附近,各种健身俱乐部星罗棋布,什么牌子的都有,国外的LifeFitness、Precor、Naut ilus以及StarTrac,国内的更是数不胜数,好家庭健,英派斯健身,万年青,舒华,澳瑞特。

其实中国健身行业是一个发展中的小行业,受不成熟市场影响很大,过去十年和未来十年都面临还能大挑战。

仅以中国销量第一的电动跑步机为例,国内销量占全部健身器材销量的70%左右,但数量仅仅是美国市场销量的1/6,但在13亿人口的大国,为什么在次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异?中国健身器材行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一些问题也日益显露出来。

特别是在国际市场缺乏知名品牌,产品附加值较低,同时,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中国不少生产企业还处在仿制生产阶段,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在消费领域,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健身器材产品在家庭的普及率及用于健身运动的人均消费还很低。

2005年1-12月,中国体育用品工业企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41,297,650千元,比2004年增长29%;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40,784,927千元,比2004年增长30.29%;实现累计利润总额1,539,813千元,比2 004年同期增长了44.94%。

2006年1-12月,中国体育用品工业企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51,537,399千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24. 61%;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49,740,392千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24.2%;实现累计利润总额1,821,3 17千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18.62%。

相关分析:健身市场发展状况健身行业研究2007年1-5月,中国体育用品工业企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22,429,326千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14.13%;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21,283,642千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15.69%;实现累计利润总额693,157千元。

中国健身产业为什么在全民健身和国外市场的引导下,仍然如此低迷?主要原因主要有三点:一,行业缺乏灵魂健身器材行业是类似于传统的机械制造和轻工业器材其销售方式也很有限制,仅仅为了单纯的利润为起点,并不能产生很大的口碑效应。

健身器材价格也非常混乱,由于缺乏统一透明的价格体系,一些经营者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成本,他们又不得不把压力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因此,健身器材市场经历了一段混沌期。

那时一台跑步机可以卖到16万,这还是7折后的价格,而实际上3折就应该可以买到。

从某种意义上讲,健身行业最初的状况是卖方‘蒙’着卖,买方也是‘蒙’着买。

在各省大城市的健身机构,也只去购买昂贵的欧美器材,也不愿意去考虑国内价格低廉的品牌,而对于低端消费者也收到用户的青睐,来自于原材料的成本和人力成本。

其产品效应遵守业内的“二八法则”,即用户平时用到的80%的功能是由产品20%的性能提供的,另外80%的性能只提供20%的功能,显然性能和功能成了“两家人”。

不过欧美国家的用户却是对中国如此廉价实用的产品赞叹不已。

中国健身器材的利润值接近于8%,欧美健身器材远销到中国,利润为40%,但是就是在这利润差距相差5倍的情况下,国内产品却遭到如此尴尬的境地,确实需要我们的反思。

二,企业缺乏激情各企业规模小,联合竞争力不强,新兴企业习惯于政府引导,政策支持,要想生存,必须打着政府的旗号加上出口加工的牌子,想独立运作一个品牌,走出中国是比较艰难的,再加上政策的不平衡性和信息以及管理的不到位也大大限制了这一行业的发展。

从单纯的产业链角度来看,健身器材行业分为品牌,生产,销售三大环节。

品牌是一个产品发展的关键,也是处在整个产业链的上游,目前仍被欧美几大著名生产厂商所控制,生产则是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以及生产能力,这样,中国就成了世界上健身器材的制造大国,因此这样中国健身行业中企业处于产业链的下游以代工生产为主,无法树立自己的品牌。

全球跑步机出现了60%“厦门造”的口号。

相关分析:健身市场发展状况健身行业研究以OEM生存的企业就更是注重成本,健身器材最主要的原材料来自于刚才成本比率接近80%左右,由于世界能源的缺乏,外购大幅涨价钢材成本也自然有涨无跌,健身器材成本也随之拉伸这种模式一直处于产业链最低端,很难获得高利润。

相关企业认识到:健身器材用户是做一个,少一个。

这样健身器材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当然,中国也有少量健身器材企业以OBM方式运作,但也不是很单纯的如国外著名健身器材厂家那样,自己也做一些代工,顺便打造自己的品牌,如好家庭,英派斯,出口到国外也只能进入大型超市进行出售,属于比较低端的方式,但是这种运营模式的好处在于可以规避掉行业内不可控的风险,如原材料上涨或者税收方面的问题,同时成本上会有所控制。

为此,企业纷纷希望从OEM向OBM转型,中国年出口健身器材仅20亿美金,国内仅100亿人民币,欧美国家已经达到500亿美元以上,在这样一个成熟市场的引导下,中国企业也难以有所作为,一是销售渠道的问题,二是缺乏真正的品牌效应,说是健身器材出口内销两旺,其实不然,没有一个领导的品牌加上国人的观念不清晰,这样也同时影响了本土企业自身在国内的发展,转型OBM仍然无法找到真正出路。

三,市场缺乏促进国民收入在近期20年内都是从温饱倒小康的过度,市场需要培育,行业不可能象其他成熟产业呈几何增长。

价格方面市民难以接受,单功能的跑步机及格在2000元,最普通的划船机也没低于1200的,这种价格对于大多出工薪阶层的人来说不会轻易购买,也是健身其他不能大众化的原因.选择余地小,实际上人们的消费层次存在一定的差异健身的兴趣爱好也不同,器材种类少功能单一,没特色也是用户敬而远之的原因.售后服务也是一个问题,由于售价的偏高,用户也希望产品质量好耐用,但是出现部分损坏,经销单位和厂家不重视这种现象,也不把好产品质量关,不搞好售后服务也间接的影响了市场的发展。

在奥运年之后,中国将迎来健身产业新的篇章,中国健身产业必定面临重新洗牌的局面,进行再整合。

城市居民对体育用品的消费已经从低档为主向中高档方向发展,农村居民尤其是已经进入小康生活标准的农村地区,对中低档体育用品的消费也将逐步形成新的需求。

随着农村地区收入的增加将使健身市场的潜力变成现实,中国健身器材市场的年销售额将达1000亿元人民币,中国人对健康的关注正在形成一个黄金市场。

在人们讨论奥运会是不是一个分水岭的时候,中国健身产业正在偷偷的酝酿,需要以新的面貌,新的姿态,新的方式表达出来,更需要一个领导中国健身产业发展的品牌出现,这才是中国健身产业的真正出路。

中国健身行业已经慢慢的走进一个瓶颈,发展缓慢,传统的出口内销,已经不能满足业内企业的需求,加上现正处于世界经济金融危机的风口浪尖,企业无法发展,市场难以开拓,需居安思危,不能得过且过。

那么,中国健身行业需要怎样来调整自己来面对现状呢?其实各大中小企业纷纷呐喊,中国健身行业需要一场彻底的“革命”由于本土健身行业的几十年发展,加上起源于由国外流传到中国,各企业人士思维已经根深蒂固,无法打破这种传统发展模式,且认为在此模式下,企业尚能生存,怀着也许在10年20年之后会建立属于自己一片天的侥幸心理走进这个舞台,殊不知社会主义建设都需要做成“带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何况中国健身行业呢,如果说“带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全世界一场新的革命,前无古人,后无来着,那么健身行业必须有这种胆魄和雄心,转变思维求发展,闹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让新的“健身”以新的方式重新在中国这片大地上升起,折射全世界。

俗话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那么"独健身,不如众健身",把健身的人群连成在一起,绑在一起,拴在一起,那么会是什么效果呢?首先这其实是把健身运动作为一种生活新方式的概念的营销,比前单纯的为健身而健身的传统营销概念更加”人性化“,客户接受程度会大大提高。

像是国内很多健身俱乐部,健身协会,健身夏令营都是这种概念,不过这个”众“只是小“小众”,仅仅容纳数十到百人之间,生活方式应该是“大众”的,你是这样,我是这样,他是这样,大家都是一样。

要把这个“众”最大限度的扩张,激发用户的欲望。

其次企业求生存求发展,在此大环境下,既能够更加快速的开拓国内充满潜力的市场,又能够及时争取到更多的市场份额。

很多企业有自己的健身俱乐部,健身馆,同时又和其他私营的场馆建立合作意向,但仅仅用户有限,基础用户虽然存在,但是根本无法更大手大脚的向前迈步,眼睁睁的看着潜力市场份额一点一点的被国外健身企业占据,自己也无法有所作为。

把成千上万的人集合在一起健身?这不是痴人说梦的话吗?哪会有那家企业实力达到如此地步,又会有哪样的场地可以容纳下那么多人一起健身,还包括交通,安全种种问题的存在。

把人们连在一起,不对一对一的,应该是多对多的,这就是网络的概念。

从小网到大网,从小“众”到大"众"。

网络,已经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也不是一种狭义的概念。

人和人在一起,两人成排,三人成列,多人成网。

企业运作,一家独营,两家联销,多家连锁。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网络信息产业也是突飞猛进,在今天网络传播,网络电话,网络电视,网络教育,网络金融,网络保险,无一不贯穿于网络,网络的重要性和普及型,已经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变现在了方方面面,而且已经被绝大多数人所接受,试想一下您周围的事物,含有网络性质的东西有多少呢,如果没有这些存在,是否觉得非常的麻烦,买张飞机票或者充一张手机卡还得去营业厅,诸如种种,网络不仅仅体现是方便快捷,更加体现了生活的节奏和意义。

在网络这个大概念下,我们的健身产业又将怎么样更好的融入进去呢,怎么样找到一个更好的载体让给健身产业更好的运作起来呢?仅仅靠小“众”的概念是远远不够的,不如就让大“众”化的互联网承载这个光荣而艰巨的健身产业大“众”化使命吧!互联网(INTERNET,又译因特网、网际网),即广域网、局域网及单机按照一定的通讯协议组成的国际计算机网络。

简单的来说,这个网络就是把世界上所有的电脑连接在了一起,在广义的网络概念中,互联网同时也承载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它是永远不会倒闭的,是一座风吹不走,雨刮不掉的“金靠山”。

首先,电脑已经作为国民消费的必需品,走在了家庭消费前10的行列,个自上世纪末,计算机产业的迅猛发展和世界科技技术的带动下,互联网普及程度和发展趋势根据数字表明,每年均按15%以上的比例增长,在不久的5年中,即将达到饱和,在如此一个稳定中飞速发展的基础下,健身产业选其作为一个特殊的载体是再好不过的方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