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第1学期河北经贸大学期末考试试卷《财务报告分析》比亚迪公司年度财务报告分析目录一、比亚迪2012年度财务报表 (2)(一)资产负债表 (2)(二)利润表 (5)(三)现金流量表 (6)二、比亚迪宏观、行业、战略分析 (10)(一)公司简介 (10)(二)行业分析 (10)(三)SWOT分析 (12)(四)五力模型分析 (14)1、研发能力 (15)2、成本控制能力。
(15)3、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16)4、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17)5、产业内的竞争 (17)(五)公司展望 (18)三、比亚迪资产负债表分析 (19)(一)对资产负债表整体状况的初步分析 (22)(二)资产负债表各项目分析 (23)一、资产项目 (23)二、负债项目 (25)三、所有者权益项目 (25)四、利润表分析 (25)(一)主要项目分析 (28)五、比亚迪现金流量表分析 (31)(一)现金流量构成分析 (34)(二)现金流量表的具体的项目分析 (36)六、偿债能力分析 (37)(一)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37)(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39)七、获利能力分析 (41)(一)销售获利能力分析 (41)(二)资产获利能力分析 (43)(三)投资获利能力分析 (43)八、营运能力分析 (45)九、杜邦分析 (49)十、财务分析报告 (50)一、比亚迪2012年度财务报表(一)资产负债表(二)利润表(三)现金流量表二、比亚迪宏观、行业、战略分析(一)公司简介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由王传福创立于1995年,2002年7月31日在香港主板发行上市(股票代码:1211.HK),是一家拥有IT和汽车两大产业群的高新技术民营企业。
2003年,比亚迪收购西安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现“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正式进入汽车制造与销售领域,开始民族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征程。
发展至今,比亚迪已建成西安、北京、深圳、上海四大汽车产业基地,在整车制造、模具研发、车型开发等方面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产业格局日渐完善并已迅速成长为中国最具创新的新锐品牌。
宏观背景分析(二)行业分析1、行业前景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就业面广、消费拉动大,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0年全国汽车销售 1806万辆,同比增长32.37%,继续保持世界第一汽车产销大国。
无论是日、韩的经验还是中国已有的汽车消费轨迹都表明,中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正是汽车消费加速普及的阶段,在正常的宏观经济增长背景下,汽车消费能取得比消费整体及GDP 更高的增速。
中国的汽车消费正处于一个成长较快、且对宏观经济非常敏感的中期时段。
2、行业特征:(1)我国成为全球主要的汽车消费市场在全球经济恢复举步艰难的情况下,2009年我国汽车工业取得了全球瞩目的成绩,有望成为全球产销量第一的国家。
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由于人口众多,人均汽车保有量仍然很低,巨大的购买潜力陆续变成拉动我国汽车工业快速增长的动力,汽车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预计我国汽车工业在今后十年里仍将呈现一个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
同时我们应该看到,我国目前只能说是全球产销量第一,我们还没有成为全球汽车强国,我国汽车工业在技术开发水平与世界汽车强国还有一些差距。
(2)经济稳定发展和政策因素是汽车产销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我国汽车工业快速发展的势头急速回落,尤其是2008的下半年,汽车产销状况非常低迷。
2009年我国宏观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影响有限,我国城镇化稳步推进,居民生活水平提升较快,为我国汽车工业发展提供了保障;另外,年初我国出台和实施了一系列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刺激了国内汽车市场的快速复苏并呈现出较快的发展势头,年产销超过千万辆,在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2009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79.10万辆和1364.4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8%和46%,其中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038.38万辆和1033.1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4%和53%,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40.72万辆和331.3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3%和28%。
在所有政策中,1.6升及以下乘用车购置税减半政策对汽车产销增长影响的力度最大,2009年该类车型销售为719.55万辆,同比增长71%,销售增长贡献度70%。
(3)产业结构调整还表现在自主品牌占有率有了较大提高。
2009年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共销售457.70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4%,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日系、德系、美系、韩系和法系分别销售219.66万辆、145.83万辆、101.78万辆、81.17万辆和27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21%、14%、10%、8%和3%。
自主品牌轿车共销售221.73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30%,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日系、德系、美系、韩系和法系轿车分别销售185.74万辆、143.82万辆、97.26万辆、71.76万辆和27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5%、19%、13%、10%、4%。
(4)汽车出口仍处于低谷,但降幅逐渐收窄根据我会统计的汽车整车企业出口情况看,2009年汽车出口33.24万辆,比上年同期下降46%,其中乘用车出口14.96万辆,比上年同期下降57%,乘用车中轿车出口量最大,全年出口10.81万辆,比上年同期下降59%;商用车出口18.28万辆,比上年同期下降32%,其中货车出口量最大,全年出口14.12万辆,同比下降27%。
与国内市场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相比,国际汽车市场需求仍旧十分低迷,严重影响了我国汽车产品的出口。
从分月出口情况看,下半年以来汽车出口形势有好转迹象,降幅逐渐收窄。
(5)汽车行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据我会整理汇总的1-11月全国汽车行业13947家规模以上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快报显示,主要经济指标均高于上年同期,具体为:1-11月,全国汽车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054.33亿元,同比增长21%;全国汽车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988.27亿元,同比增长52%;累计实现利税总额3309亿元,同比增长45%。
(6)新产品推出步伐加快据我会对2012年新上市乘用车品种统计(含改进和新推出的车型),与往年相比,2012年新上市品种创历年最高,上市新品种共有221款(约327个品种),比2011年多出114款,其中轿车最多,达到175款,比上年多出75款。
SUV和MPV分别达到28和15款,比上年分别多出24和12款。
从国别来看,自主品牌最多,共有120款,比上年多出83款,其次为日系,为40款,以下为德系和美系,分别达到24款和18款,法系和韩系最少,为10款和9款。
(三)SWOT分析优势:(1)领先的电动车产品线:比亚迪依托自己在电池领域的强大技术实力开发出全球第一款不依赖充电站的双模电动车——比亚迪F3DM,F3DM双模电动车搭载全球首创的DM双动力混合系统;自F3DM之后,比亚迪再度发布了纯电动车e6,并将其批量交付出租车公司使用,e6也成为了全球首款批量生产的纯电动出租车。
2010年9月30日,比亚迪纯电动客车K9在比亚迪长沙基地顺利下线。
(2)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优势:比亚迪的汽车电池和驱动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比亚迪收购合并了汽车产业链和电池电机产业链的上游企业,技术和成本方面的优势更加明显,已经建立起自上而下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3)在汽车电池、储能电站领域的优势: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最核心技术、利润最丰厚的一环,比亚迪自主研发生产了ET-Power铁电池,铁电池含有的化学物质可以回收;目前比亚迪正基于铁电池核心技术开发储能电站,实现能源储存,形成对智能网的技术支持。
比亚迪储能电站相比于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现有储能技术,具有明显的成本和运行寿命优势。
铁电池和储能电站解决能源储存问题,而比亚迪对于太阳能技术的研究不仅解决了能源来源问题,还同时推动了比亚迪电动车项目的发展;比亚迪生产的磷酸铁锂电池电压3.7V、容量1.8Ah、比能量144Wh/kg、比功率98W/kg、重量0.046kg,各项技术指标均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4)价格优势:比亚迪汽车的多款车型与其他同款的车型相比,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性价比较高。
这为其赢得了更多的市场。
劣势:(1)汽车电池存在一定缺陷:专利隐患、低导电率、低电容、低温性能差以及成品率低,是磷酸铁锂电池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
(2)在电动汽车结构和安全领域处于劣势:比亚迪汽车公司在电动汽车结构和安全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逊色于外国的戴姆勒等公司。
(3)比亚迪汽车还是有许多的问题,尤其是在质量上,大的问题不多,小的问题不断,耐用性和性能都不能和其他大品牌比。
(4)比亚迪在车型的设计上处于劣势,多款车型被指模仿其他车型没有自己的特色。
(5)汽车电池生产成本还很高,大规模推广应用还有赖于更成熟的廉价的技术研发。
机会:(1)国家规划的支持:到2011年,电动汽车产销形成规模,形成50万辆各类新能源汽车产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左右。
科技部和财政部推行“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车计划,规划2012年将示范城市由13个扩展到20个,推广10万辆新能源汽车开展示范运行。
到2015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汽车总产销量的20%,全部新车平均燃料消耗量比2008年降低20%左右,CO2排放不高于160g/100km。
(2)政策的支持:政府出台一系列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利好政策、新能源产业联盟的成立以及相关行业技术标准的即将出台,使得中国新能源汽车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期。
随着一系列新能源产业扶持政策和行业技术标准体系的出台,中国电动车市场化一定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列入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十二五”期间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发展扶持力度的加大,比亚迪未来将驶入一条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威胁:(1)新能源汽车市场配套设施有待完善:没有配套设施,新能源汽车很难推广。
中国电动车市场化的发展程度取决于很多因素,不仅包括技术层面、还有配套设施建设、行业技术标准制定、政府扶持力度、消费者购买习惯等外部环境因素。
(2)比亚迪汽车在车型方面屡受诟病,迟迟未能有自主创新的车型推出可能导致其汽车等级无法提升,也可能导致其在大众中印象。
(3)其他车企的竞争:丰田、本田、日产、大众、通用等车企业也具备一定的新能源汽车研发能力,技术领先优势有可能被赶超。
结论: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占据着国际领先地位,已经建立起自上而下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受到国家规划和政策的支持照顾。
但是其电动汽车技术尚未完全成熟,在车型设计方面缺乏实力,面临着其他国际车企的竞争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