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生产技术
中国水稻区划工作已有60多年的历史,1957年丁 颖将全国水稻产区划分为6个稻作带和8个稻作亚 区,在水稻生产和科研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以后的水稻区划工作奠定了基础。
我国的水稻分区
我国稻作分区,近年以丁颖(1957年)的研 究为基础,结合我国水稻气候生态区划研 究,划分为6个稻作区。
1、华南湿热双季稻区:品种以籼稻为主。 2、华中湿润单、双季稻区: 3、西南高原湿润单季稻作区 4、华北半湿润单季稻区:秦岭淮河以北。 5、东北半湿润早熟单季稻作区 6、西北干燥单季稻稻作区
米糠
二、水稻生产概况
(一)世界水稻生产概况
FAO年统计数据,2004
水稻是世界仅次于小麦的第二大粮食作物。 稻米是亚洲各国人民的主要粮食。
水稻生产多分布在热带,亚热带高温多雨 的平原或丘陵地区。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全世界89.6%的水 稻面积分布在亚洲。
亚洲主要产稻国水稻生产概况
表中数据为2000~2004年平均值。*:含台湾
栽培稻种在植物分类学上属禾本科(
Gramineae)稻属(Oryza)植物。目前世界上栽培
稻有3个起源地: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
据丁颖研究,我国栽培稻起源于华南普通 野生稻种的多年野生稻,有自己独立的演 变系统。可分为籼稻和粳稻两个亚种,每 个亚种又分为早,中和晚稻两个群,每个 群又分为水稻和陆稻两个型,每个型又分 为黏稻和糯稻两个变种 。
五是不同生态区农艺与农机相结合的水稻 生产要素优化组装的精正栽培研究。
三、我国的水稻分区
我国稻作分布区域辽阔,52°29′N的黑龙江漠河, 南自热带18°9′N的海南省崖县,北至东自台湾,西达 新疆,低自东南沿海的潮田,高至海拔2600m(云南省 宁蒗彝族自治县永宁乡上瓦村)的云贵高原,都有水( 旱)稻栽培。
(三)发展动态与展望
第一,示范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和高新技术。 第二,加强栽培技术创新。
一是水稻超高产光合作用高效光能转化的 应用研究; 二是水稻优质高产生理基础研究; 三是水稻优质高产地上部与地下部形态特 征及抗逆特性的生理、生化机理和物化技 术创新研究;
四是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水稻无公害优 质高产形成机理研究;
20世纪50年代总结了一批“南陈,北催” 和广东潮汕经验代表的看苗诊断,促控结 合的水稻高产理论和技术。
70年代中后期,杂交水稻开始大面积推广。
近几年,免耕,抛秧等省力的轻型栽培法 发展很快。
(二)目标、任务及内容
未来的水稻生产,在稳定面积的基础上,大力主攻 高产优质。要求从目前每公顷6t提高到8t。而且品质符 合市场要求,效益符合农民意愿。实现这一目标,大体 要分为如下三步:
பைடு நூலகம்
1995~2004年中国水稻生产概况
2. 各省份情况
水稻种植面积和稻谷 总产量以湖南省最多, 2001年分别为369.2万公 顷和2328.9万吨;单位面 积产量以江苏省最高。
以稻谷总产多少为顺序,
水稻的主产省依次为湖南、
江苏、江西、湖北、四川、
广东、广西、安徽、黑龙
江、浙江、福建、云南、
贵州、辽宁、河南、海南
和上海。
全国分省稻谷产量分布图(1990)
近10年江苏省水稻生产情况
2007
3402万亩
527公斤/亩 1794万吨
四、我国稻作技术的发展
(一)背景与发展趋势
20世纪初,我国稻作面积约1400万公顷。随着人口的增加, 到20世纪40年代末,稻作面积增加到2500万公顷,以单季稻为主, 产量仅为1-1.5吨/公顷。新中国成立以来,稻作研究和水稻生产 获得了巨大发展。从1949年到2001年,水稻种植面积由2571万公 顷增加到2882万公顷,增长11.2%;稻谷单产从1.89吨/公顷增加 到6.16吨/公顷,增长226%;中国稻米总产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技 术进步、单产提高而引起。
第一步,从现在起5~8年时间,积极研究 与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力争单产早上7吨水 平,并初步改善我国稻米品质状况。
第二步要用10~15年时间加强技术创新,促 进单产上8t水平,在高产的同时基本实现我 国稻米的优质化。
第三步则是确保单产稳定超8t的基础上, 全面实现我国稻米生产的优质化、现代化 ,实现可持续发展,使稻米生产保持与人 口增长、经济建设、市场需求相适应。
农作物生产技术
一、水稻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
全国以稻米为主食的人口约占总人口的50%。建国后半个 多世纪来,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平均占谷物播种面积的26.6%, 稻谷总产占粮食总产的43.6%,占全国商品粮的一半以上。 因此,水稻生产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2. 水稻是高产作物
可通过水分管理调节土壤肥力,提高对肥料和光、热、 CO2等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从而获得高产。据研究,在地力 相仿、施同等肥料的情况下,水稻干物质积累量常较旱地 作物多,经济系数也比其它粮食作物高。
3. 水稻的适应性强,种植范围广
稻的分布
Irrigated rice
Deepwater rice
中国水稻种植区划
来源:《中国农业区划的理论与实践》
各稻作区主要自然生态条件(中国水稻所)
I :华南双季稻稻作区 II:华中双单季稻稻作区 III:西南高原单双季稻稻作区 IV: 华北单季稻稻作区 V:东北早熟单季稻稻作区 VI:西北干燥区单季稻稻作区
第二节 水稻的类型和品种
一、栽培稻种的起源
Rainfed rice Upland rice
Floating rice
4. 稻米的营养价 值较高
与其它粮食相比,稻米 所含粗纤维最少,淀粉粒 特小,易于消化,各种营 养成分的可消化率和吸收 率都高,适于人体的需要。
5. 稻谷加工后的副产品用途很广
米糠是家畜的精饲料,在酿酒及医学、化工上 用途很广。稻草不仅可造纸、编织草袋和绳索等, 还是一种很好的硅酸肥和有机肥。
(二)我国水稻生产概况
1. 总体情况 单产由50年前的不足2t/ha,增加到现在的超过 6t/ha。近10年来种植面积变化较大,由1996年的近 3200万ha,减少到2003年近2700万ha。总产由1996的 近2亿t,减到2003年1.6亿t。从2004年起,由于农业 政策的变化,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种植面积和总产 得到扭转。单产近10年没有明显大的提高,基本稳定 在6.20 t/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