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作轴对称图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方案

《作轴对称图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方案

(2)学生面对探究性问题的解决方法。
提炼对作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全员参与,体现集体的智慧。
了解教案效果,及时调整教案。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究,完成从具体——抽象——具体的思维螺旋上升过程,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
自我点评
本节课尽量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教案情境,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呈现有关内容。重视动手操作,实践探究,但如果只有操作,而没有数学体验,数学课又很容易上成劳技课,所以,本节课的设计在重视活动的同时,又重视知识的获取,因为动手操作的目的本身就是在于更直观地发现新知识。
一、选择题
1.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有()
A、1条B、3条C、1条或3条D、无数条
2.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3.下列图案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4.下列英文字母属于轴对称图形的是()
A、N B、S C、L D、E
5.下列各时刻是轴对称图形的为()
A、B、
问题与情景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预习新知
得出概念
揣摩思考
应用新知
分类训练
课堂小结
1、观察课本中的7副图片,你能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吗?
2、你能列举出一些现实生活中具有这种特征的物体和建筑物吗?
3、动手做一做:把一张纸对折,然后从折叠处剪出一个图形,展开后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它有什么特征?
(1)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这个图形就叫做。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
在学生作图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在△ABC上,取的是否是A、B、C三个顶点;
(2)是否掌握了做一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的方法;
(3)尺规作图是否规范。
分步设问,便于引导学生理解作图方法。
通过教师作图、板书的示范,让学生体验作图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经过折叠验证,让学生感受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通过归纳,让学生掌握做一般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练习、实践,巩固所学知识,了解教案效果。
活动3:
欣赏和设计:
自己设计一个轴对称图案。
学生先欣赏轴对称图案,然后自己设计图案。
教师指导,学生交流。展示学生作品。
在学生设计图案中,教师关注:
(1)是否每个学生在动手设计;
(2)设计方法是否正确;
(3)设计能力上的个体差异。
让学生在欣赏美中去感受美,创造美。及时展示学生作品,为每一位学生创造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为不同程度的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满足多样化的需要,并通过多元评价方式,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ABC的轴对称图形可以由哪几个点确定?
(3)在△ABC上,取哪几个点做出其关于l的对称点?
(4)如何做一个已知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
课堂练习:
教科书第41页练习第1,2题。
教师逐步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思考分析,学生尝试作图。
师生共同总结作图方法及步骤,通过折叠的方法加以验证。
在上述基础上,归纳出做一般平面图形的方法。
在学生归纳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是否找出了上述图形的共同点;
(2)叙述的完整性、准确性、规范性。
通过观察图片‘让学生感受轴对称图形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让学生明确: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它们的对称轴。
观察轴对称图形,寻找对称轴,理解得到轴对称图形的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体现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得到的不同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的能力
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在经历了实践、观察、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后,学生能主动、有条理、清晰地阐述自己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
活动2:
问题:
如果有一个图形和一条直线,如何做出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的图形呢?
教科书第40页例1.
提出以下思考问题:
(1)△ABC关于直线l的对称图形是什么形状?
活动四:
(1)小结:学完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布置作业:
①教科书习题12.2第1,5题;
②探究教科书第42页提出的问题及教科书习题12.2第8,9题。
学生自己总结,不全面的由其他学生补充完善,教师重点关注不同层次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批改、总结。
教师重点关注:
(1)对学生在练习中反应出的问题,有针对性的予以分析。
(2)轴对称: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即两个图形重合时互相重叠的点)叫做。
(3)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区别:轴对称是说个图形的位置关系,
轴对称图形是说个具有特殊形状的图形。
联系:都能沿着某条直线。这条直线是对称轴。
C、D、
学生畅谈收获
称轴。
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活动,选出代表发言,教师倾听学生的交流。
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对对称轴的方向和位置的理解。
学生动手画图,教师观察、指导。展示学生作品,听取学生的评价。
在画图中教师应关注:
(1)首先画出的是一个什么图形?(并非要求是轴对称图形)
(2)是否改变了折痕,并重复几次。
学生通过实践、观察,归纳以上四个小活动中所得到的图形之间的公共点,教师给予引导、纠正,并给出完整的归纳。
《轴对称(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哈拉道口学区中学刘志辉
课程名称
轴对称(1)
教案目标
1.通过实例认识轴对称,掌握轴对称和关于直线成轴对称这两个概念。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和归纳能力。
教案重点
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念。
教案难点
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区别和联系。
(1)成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部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就关于这条直线成;反过来,如果把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看
成一个整体,那么它就是一个图形.
1、标出下列图形中的对称点
2、下面给出的每幅图中的两个图案是轴对称的吗?如果是,试着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并找出一对对称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