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版权输出案例

版权输出案例

版权输出案例
【篇一:版权输出案例】
积极开拓版权输出的各种渠道这本书的成功输出很大程度得益于我
们找到的这家泰国合作伙伴,而与这家出版社的合作源于我们结识
的一家版权代理机构。

这家版权代理机构既了解我社的明星产品,
也了解泰国这家出版社的产品需求,正是通过他们的牵线和引荐,
才促成了这次成功的合作。

版权输出的渠道主要有直接渠道和间接渠道两种:一是直接渠道,
主要是积极参加各类国际书展。

国际书展是出版社了解国际图书市
场以及出版行业最新动态的窗口,也是实施走出去的最佳渠道和平台。

二是间接渠道,也就是充分利用版权代理机构的资源和平台。

通过他们的牵线搭桥,完成与境外出版社的合作。

尤其是在与境外
一些小型非著名出版社的合作过程中,版权代理机构的作用更是不
可小觑。

近年来还出现了第三种渠道,那就是出版社通过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建立自己的专有输出渠道,实现从“借船出海” 到“造船出海”的
转变。

严格来讲,这也应该算作直接渠道的一种。

准确把握产品的定位实现精准推荐图书作为商品的一种,其产品的
定位对于商品的销售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西方意识形态、价
值观念的不同及科学发展的程度不同,使我国传统文化和科学技术
图书难以进入到国外尤其是欧美国家的主流社会,这就是产品的定
位问题。

我社作为一家科技类出版社,很多科技类图书并不适合版
权输出。

而通过版权代理机构的介绍以及与这家泰国出版社的沟通,我们了解到,该社在当地摄影类图书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

我们准
确地把握了旅行虽有国界,但摄影技巧却并无国界的特点,把这本
旅游与摄影结合起来的创新产品向对方进行了大力推荐,从图书内容、卖点、作者信息到市场表现,甚至是各大媒体对作者的采访文
章视频等一一详细地介绍给对方,不仅了解对方的需求,更引导他
们的需求。

这~案例的成功再次证明摄影类图书已日益成为我社版
权输出的拳头产品之一,也体现了摄影类图书是适合国际图书市场
的产品定位。

切实建立激励版权输出的长效机制从这些年的工作实践来看,版权
输出的特点是前期投入大、见效慢、收益小,在短期内期望走出去
实现收支平衡并非易事,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出版社的积极性。

而我社多年来一直被评为版权贸易先进单位,版权输出的数量也一
直在行业中名列前茅,这得益于我社对版权输出工作的一贯重视和
内部机制的保障。

内部机制的支持和保障是有效开展版权输出工作的前提,我社切实
建立起了走出去战略的长效机制,具体措施包括设立专门机构,在
岗位设置、制度激励、绩效考核等方面对版权部门和相关充分利用
多样化的版权输出形式影印复制权是出版社和作者拥有的一项重要
权利,而海外机构存在大量复制中国报刊文章和图书的问题,按照
国际惯例,影印复制权版权费将是我国出版单位和作者的另一大收入,并且能够较好地促进中国优秀文化走向世界。

我社在北京国际
图书博览会上与美国版权结算中心的会谈中及时了解到这一信息,
并在会下进行了多次深入的沟通,查阅各种相关资料,了解这种授
权形式是否会对本地图书的销售带来影响,经过利益权衡,最终在《旅行摄影圣经》的输出中对该书的影印复制权也另行进行了输出,将这本书的附加值发挥到最大。

由此可见,走出去的形式已日益呈现出立体化、多样化的特点,除
实体书输出外,影印复制权、印刷服务出口、合作出版、数字出版
合作等模式在不断创新,出版社应该在充分了解各类信息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争取一种产品多种形式的输出,将社会效益
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2012年我社成功地将一本名为《旅行摄影圣经》的图书输出到泰国
一家出版社,这是我社首次成功地向泰国输出版权,是真正意义上
的输出到非华语国家,且输出合同的授权条件非常高,预付金、文
档费和首印量都改写了我社版权输出的纪录。

这本书的成功输出本
身虽然是一个独立事件,但在过程中又切实结合了成功实现版权输
出的一些必备的要素,偶然中也体现了必然,现汇总如下,以飨同行。

中国论文网 /2/view-5811950.htm
积极开拓版权输出的各种渠道
这本书的成功输出很大程度得益于我们找到的这家泰国合作伙伴,
而与这家出版社的合作源于我们结识的一家版权代理机构。

这家版
权代理机构既了解我社的明星产品,也了解泰国这家出版社的产品
需求,正是通过他们的牵线和引荐,才促成了这次成功的合作。

版权输出的渠道主要有直接渠道和间接渠道两种:一是直接渠道,
主要是积极参加各类国际书展。

国际书展是出版社了解国际图书市
场以及出版行业最新动态的窗口,也是实施走出去的最佳渠道和平台。

二是间接渠道,也就是充分利用版权代理机构的资源和平台。

通过他们的牵线搭桥,完成与境外出版社的合作。

尤其是在与境外
一些小型非著名出版社的合作过程中,版权代理机构的作用更是不
可小觑。

近年来还出现了第三种渠道,那就是出版社通过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建立自己的专有输出渠道,实现从“借船出海”到“造船出海”的
转变。

严格来讲,这也应该算作直接渠道的一种。

准确把握产品的定位实现精准推荐
图书作为商品的一种,其产品的定位对于商品的销售也有着举足轻
重的作用。

中西方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不同及科学发展的程度不同,使我国传统文化和科学技术图书难以进入到国外尤其是欧美国
家的主流社会,这就是产品的定位问题。

我社作为一家科技类出版社,很多科技类图书并不适合版权输出。

而通过版权代理机构的介
绍以及与这家泰国出版社的沟通,我们了解到,该社在当地摄影类
图书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

我们准确地把握了旅行虽有国界,但摄
影技巧却并无国界的特点,把这本旅游与摄影结合起来的创新产品
向对方进行了大力推荐,从图书内容、卖点、作者信息到市场表现,甚至是各大媒体对作者的采访文章视频等一一详细地介绍给对方,
不仅了解对方的需求,更引导他们的需求。

这~案例的成功再次证
明摄影类图书已日益成为我社版权输出的拳头产品之一,也体现了
摄影类图书是适合国际图书市场的产品定位。

切实建立激励版权输出的长效机制
从这些年的工作实践来看,版权输出的特点是前期投入大、见效慢、收益小,在短期内期望走出去实现收支平衡并非易事,这在很大程
度上打击了出版社的积极性。

而我社多年来一直被评为版权贸易先
进单位,版权输出的数量也一直在行业中名列前茅,这得益于我社
对版权输出工作的一贯重视和内部机制的保障。

内部机制的支持和保障是有效开展版权输出工作的前提,我社切实
建立起了走出去战略的长效机制,具体措施包括设立专门机构,在
岗位设置、制度激励、绩效考核等方面对版权部门和相关编辑予以
政策倾斜,让业务部门与版权部门通力合作,设立版权输出专项奖。

比如在《旅行摄影圣经》的推荐过程中,由于责任编辑是对该书最
为熟悉的人,我们充分发挥责任编辑的积极性,帮助版权部门对产
品进行了精准筛选和推荐,对产品的内容、卖点和读者定位的推荐
都是切中肯綮,大大提高了推荐效率。

应该说这一案例的成功很大
程度上得益于责任编辑的积极主动配合,而编辑的积极主动配合则
源于我社版权输出的长效机制,全社总动员,让大家共同参与走出
去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充分利用多样化的版权输出形式
影印复制权是出版社和作者拥有的一项重要权利,而海外机构存在
大量复制中国报刊文章和图书的问题,按照国际惯例,影印复制权
版权费将是我国出版单位和作者的另一大收入,并且能够较好地促
进中国优秀文化走向世界。

我社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与美国版
权结算中心的会谈中及时了解到这一信息,并在会下进行了多次深
入的沟通,查阅各种相关资料,了解这种授权形式是否会对本地图
书的销售带来影响,经过利益权衡,最终在《旅行摄影圣经》的输
出中对该书的影印复制权也另行进行了输出,将这本书的附加值发
挥到最大。

由此可见,走出去的形式已日益呈现出立体化、多样化的特点,除
实体书输出外,影印复制权、印刷服务出口、合作出版、数字出版
合作等模式在不断创新,出版社应该在充分了解各类信息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争取一种产品多种形式的输出,将社会效益
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作者单位系人民邮电出版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