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课件-ppt
而齐国终究因为愤恨楚王而不救助楚国,楚国 处境极为艰难。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 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 ‚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 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 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平既疏, 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 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① 又凭借丰厚的礼物贿赂楚国当权的大臣靳 尚,让他在怀王的宠姬郑袖的面前编造谎言。 怀王居然听信了郑袖的话,又放走了张仪。 设诡辩:说骗人的假话。
屈原在那‚举世混浊‛、‚众人皆醉‛的恶 劣环境中, ‚宁赴常流‛‚葬身鱼腹‛决不‚以 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也决不‚以皓皓之白, 蒙世之温蠖‛地去死,他是以死明‚志‛。 1、歌颂了他洁身自好的高尚节操和宁折不弯的 斗争精神,2、表现了他对理想和正义的执着追求, 对卑劣、腐朽的切齿痛恨,是对邪恶势力的强烈控 诉,3、也是对浑浑噩噩的人们的呼唤和激励。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1、屈原的这种反抗终究是消 极的,2、同时他这种孤芳自赏,傲世疾俗的思想 感情,也反映了他轻视群众,脱离人民的阶级局限 和时代局限,表现了他的‚国无人莫我知‛(《离 骚》)的孤独感。
简介屈原的影响:
屈原的一生是一个悲剧,他的政治生活虽然失败了, 但作为伟大爱国主义者和伟大诗人却赢得了人民的同情 和尊敬。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日端午节,全中国各地划 龙船, 吃粽子,就是用来纪念屈原的。 屈原的诗作,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写真。他 同腐朽没落的贵族政治集团作斗争的顽强精神,他坚持 自己的理想而宁死不屈的坚定意志,他出污泥而不染的 高尚情操,他眷恋祖国,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爱国主 义思想,形成了他的诗作的基调。这便是屈原的作品传 颂千古的原因之一。屈原的诗作打破了以《诗经》为代 表的四言诗的格调,吸收民间形式,创造了一种句法参 差多变的新诗体‚楚辞‛,它继承和发展了《诗经》的 比兴手法,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后代一切有成 就的文学家,都从屈原和他的作品中吸取了营养。
2、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5、火尚足以明也
顾
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②顾野有麦场 ③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④莫我肯顾 ⑤顾吾念之,强秦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⑥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⑦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 ⑧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
1、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2、君有疾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3、疾风知劲草,路遥知马力
1、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2、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概括屈原的人生经历,每个时期分别从 文中找出一个字来概括。
任
疏
作
绌
迁
沉
屈原与端午节
六十二岁时,他看到楚国的前途已经绝望,于 公元前 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日,跳进湖南省汩罗江 自杀了。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日端午节,全中国各 地划龙船, 吃粽子,就是用来纪念屈原的。江上的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 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 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 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害其能:嫉妒屈原的贤能。 害,作‚患‛讲,这是嫉妒的意思。 造为宪令:制定国家的法令。 属(zhǔ):写作。 伐:夸耀,炫耀。 疏:疏远
司马迁写此传也意在抒 写个人幽愤,在本文末说 他对屈原是“悲其志”。 联系屈原生平,说说屈原 的“志”是什么,司马迁 为什么“悲其志”。
屈原的“志”
忠 君 爱 国
疾王听之不聪„„ 方正之不容 …… 竭忠尽智以事其君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现 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冀幸„„其存„„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蝉蜕……浮游……泥而不滓 举世混浊……众人皆醉…… 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
屈平使(自己的)道德端正,使(自己的)品行正直
诚信却被怀疑,忠贞却被诽谤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 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 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 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 濯 淖污泥之中, 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 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 可也。 阐明道德的广大崇高、国家治乱的规律,无不完 全表现。 他的志趣高洁,他的品行端正 来超脱于尘埃之外
简介屈原的生平
屈原是两千多年前中国的一位伟大的诗人,同时是 一位思想家、政治家。他生于楚国的贵族家庭,知识渊 博,有政治和外交才能。他曾得到楚怀王信任。但由于 上官大夫的诽谤而被楚怀王疏远。屈原鉴于在秦国威胁 下的楚国的危机,主张改良内政,联合齐国以求自存。 但是,当权者靳尚和怀王的宠姬郑袖受了秦国使者张仪 的贿赂,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正确意见,和齐国绝交了。 怀王甚至被秦国诱去做了三年的俘虏,囚死在秦国。楚 怀王死后,顷襄王即位,他比他的父亲还要糊涂,在令 尹子兰和上官大夫的挑拨和诋毁下,屈原被流放在外二 十多年。六十二岁时,他看到楚国的前途已经绝望,于 公元前 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日,跳进湖南省汨罗江自杀 了。
坚 持 真 理
司马迁为什么悲其‚志‛?
司马迁与屈原有相似的身世 :一样的怀才, 正直,忠君爱国,有志向;一样的受谗被疏,面临 生死抉择。唯一不同的是屈原是以死明‚志‛,司 马迁是以生践‚志‛ 。所以司马迁是借写屈原的 身世在抒发自己的感愤。 1、是对屈原才能、品格的崇敬(见上页) 2、是对腐败的政治(君昏、臣佞)的控诉(谗人 间之,信而见疑,忠而被谤,怀王不知忠臣之分, 此不知人之祸也,爽然自失 ……) 3、是对屈原遭遇的同情(可谓穷矣 ,能无怨乎, 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怪其自令若是……)
第一部分(1--3): 叙述屈原由被信任至被疏 远的坎坷经历,介绍并高度评价《离骚》。
1、简介屈原。 2、屈原被疏。
3、述评《离骚》。
第二部分学习提示
第二部分: 写屈原由‚黜‛到‚迁‛和楚国由强 到衰 的过程。(4--10)
1、屈原被黜,怀王三次被秦所骗而最终客死于秦。
2、顷襄王昏愦腐朽,屈原被迁。
什么原因使怀王怒而பைடு நூலகம்屈原?
为什么作《离骚》?
不满国君的昏庸和朝廷的黑暗,
故忧愁忧思而作《离骚》。 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文章有没有就《离骚》的内容、写法 作介绍?
内容:《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 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 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 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屈原的人格和作品风格相结合:其文约,其辞微, 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 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 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 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 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 ‚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 商﹑于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 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 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 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 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 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 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 救楚,楚大困。 ★ 绌:通“黜”,指罢免官职。
司马迁大约因为屈原、贾谊都 是文学家,又都怀才不遇,贾谊还 作过《吊屈原赋》,所以就把他们 当成“同列之人”合写一传。课文选 的是屈原的传文部分。秦朝以前, 古书中都不记载屈原的生平事迹。 《史记》中的这篇传记,是记载屈 原生平事迹最早,最完整的文献。
目标展示
1.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学习屈原 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 的高尚品德。 2.学习本文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写 作方法。 3.掌握本课的文言常用实词;熟记 通假字,正确理解古今异义的词, 复习巩固判断句与被动句。
拓展思考
1、 司马迁是 如何看待屈原的 ‚自沉‛的?我们 又如何看待司马迁 的观点?
2、我们应如何看待 屈原的‚自沉‛?
司马迁既崇敬屈原“眷顾楚国,系心怀王” 的忠君爱国品格又希望他“游诸侯”,不赞 同他去死。
司马迁的这一思想矛盾反映了写史和评史 的不同出发点。写史,他是从人物的客观实际出 发。屈原所处的历史条件及他在楚国的地位决定 他不可能离开楚国,司马迁肯定这一点,是尊重 客观事实。而评史则是从作者所处时代的思想高 度出发。司马迁从汉初‚大一统‛的观点看待战 国历史,便觉得屈原事秦事楚都无所谓,重要的 是要让贤才发挥作用。也是对楚国政治黑暗的控 诉和对屈原遭遇同情的一种愤懑的说法
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 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纷纷 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此郎中还把雄 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 夫尸体免遭伤害。从此 ,每年五月初--屈原投 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 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 这样流传下来。
②兵败丹淅 ③蓝田退兵
6.⑤诸侯击楚
7.⑥赴秦身死
二、作者写楚国的命运,用意是什么?
这些事发生在‚屈平既绌‛以后,说明罢黜屈 平是错误的。怀王复释张仪、赴秦身死,都与未 听屈原的劝谏有关。
1、博闻强志 2、聊斋志异 3、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4、寻向所志
5、其志洁,其行廉
6、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1、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朗诵课文 1、弄清字的读音与句读 2、理清文章的内容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 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 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 诸侯。王甚任之。 ★博闻强志:知识广博,记诵的事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