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构造”说课内容一、课程的基本情况(一)课程名称:汽车构造(二)课程性质:专业课(三)总课时及学分:96/5(64理论教学、32实践教学,一周的汽车构造拆装实习)(四)前续课程:工程制图、工程力学、电子电工技术、机械设计基础后续课程:汽车电器电子设备、汽车检测与维修、现代汽车电控技术等专业课(五)课程地位及作用:为汽车类专业(包括汽车运用技术和汽车服务与营销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在专业培养中学生首先学习的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汽车的基本结构和现代轿车的结构、工作原理有较详细的认识和掌握,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维修基本技能的培训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教学目的:理论方面,了解并掌握汽车的基本结构特别是现代轿车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实践方面,通过仿真教具、计算机仿真拆装和实物拆装,掌握汽车基本结构、各部件的功用、实际位置及相互间的运动关系等;思想道德方面,激发专业热情、建立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
(七)教材选用:国家高职高专汽车技术规划教材(八)学习重点:发动机、底盘及汽车电器等学习难点:现代轿车电控技术、自动变速器二、课程设置(一)课程定位课程的定位紧紧围绕汽车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岗位核心能力进行,对学生职业能力及职业素质的提高起着关键的作用。
1、培养目标以面向汽车后市场,从事汽车维修、检测、管理、评估、保险、销售等工作,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有较强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技能人才。
2、职业岗位核心能力(1)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汽车拆装、检查、修理能力,汽车故障诊断能力,汽车性能检测能力,汽车维修企业管理能力。
(2)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一定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二手车评估、保险与理赔、电子商务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以职业能力为重点,并通过工学结合、企校合作方式,对汽车行业的市场需求进行较充分的调查,对整个课程体系特别是汽车构造的课程进行多次的设计与修改以尽量适应汽车行业的发展及需求。
2006年7~9月,我专业组织了若干以学生为主体的社会调查小组。
通过问卷形式,对上海国际汽车城所涵盖的具有代表性的维修企业(或销售公司)进行了调查,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为我们进一步办好本专业起到了积极导向定位作用。
本次调查单位25家,其中国企11家,合资企业4家,私企10家;管理层和部门一线人员总经理(站长)5人,技术总监8人,维修(主任)主管12人;知识结构(学历)本科5人,大专14人,中专6人;技能(证书)有高级工14人,技师1人,中级6人,其他4人。
其调查范围客观反映了是上海地区汽车后市场服务行业的主流。
企业所需要的素质和能力分析表三、教学内容(一)内容选取除讲授传统的汽车发动机、底盘、车身和电器的总体结构及工作原理外,还增加汽、柴油机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微机控制电子点火系统、电控液压自动变速器、ABS防抱死和驱动防滑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
同时以汽车技术的发展和市场需要为导向,不断修订教学大纲,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将上海地区的主要车型引入教学中,做到与时俱进并为地区经济服务。
(二)内容组织理论教学64课时以课堂讲授为主,利用挂图、汽车透明模型教具、汽车构造多媒体课件等进行,注重汽车构造及原理的系统分析及典型车型结构的对比。
实践教学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与理论各章节紧密配套的课程实习,时间为32学时,直接到汽车实训中心进行现场教学;二是与汽车维修初级考证配套的汽车构造拆装专门实习周,并采用“汽车构造拆装软件”先进行计算机模似拆装,然后再进行汽车各部总成实物的拆装。
实践教学采用实训指导教师演示操作,再进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专门的拆装间进行,注重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和手脑并用,以加强操作记忆和技能训练。
(三)教材及相关资料教材选用国家高职高专汽车技术规划教材,以关文达主编《汽车构造》(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10)为主。
为配合教学,多位教师还制作多媒体课件;同时在相关企校合作单位(一汽大众、国家第56技能鉴定站)的参与下,建立了两套公用题库,一套是与理论教学配套的题库约400~600道题,还有一套是汽车构造拆装并汽车初、中级考证的实践性题库约200~400道题;自编了《汽车构造拆装实训指导书》,确定15个拆装项目和14~16个维修初级考证项目;此外,还采用了多本参考书和其它相关的汽车专业杂志,以充实教学内容。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一)教学模式本课程为了培养高等职业技能型人才,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构建了与理论教学既相对独立又相辅相成的实践教学。
在教学设计上突出了理论部分以实用、够用为主,实践部分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和岗位操作技能相结合,岗位操作技能与职业等级证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达到64:62,实践教学比例大幅增加,符合技能性人才的培养。
实践教学的安排,课程前先进行专业认识实习,通过参观上海大众汽车总装厂、校内汽车实训基地、汽车透明模型、总成实物解剖件等首先对汽车总体构造有一个大概的认识;课程中进行15个项目的拆装实训,加深对各部总成、内部构造和相互间运动关系的了解;课程后再安排汽车维修中级考证实训、汽车维修高级考证实训等;实现“早实践,多实践,三年实践不断线”,“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职业教育模式。
(二)教学方法以前的教学方法上对学生是采用被动的灌输式或填鸭式,强调学生记忆和重复教师传授的东西;目前则采用对学生是启发式、互动式,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不断更新。
1、首先要确立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教师是主导,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承认和爱护学生,给同学充分表达和创新的空间;2、注意调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及专业热情,进行课堂提问、讨论、辩论、质疑等,提出一个问题或案例让学生思索;3、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以思想品德、综合素质、基础理论水平、实际操作技能、安全防护意识和各种职业资格证书为综合评价依据。
为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明确规定:考取汽车维修中级等级证书的,可免“汽车构造”的积欠考,考取汽车维修高级等级证书的,可免“汽车维修”和“汽车检测技术”的积欠考,因此,大大激发了学生实践、实习和实训的热情。
(三)教学手段“汽车构造”是一门比较成熟又是非常年轻的课程,“成熟”的是讲它的基本结构到现在为止,四大块没有太大变化;“年轻”是指电子技术在汽车中的广泛应用,在节能性、环保性、舒适性及电子控制方面等变化非常快。
因此,必须运用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手段,灵活多样,既考虑到学生记笔记的需要,又考虑到扩大教学容量要求,采用板书、挂图、多媒体课件、模似示教板、透明模型教具、总成实物解剖件及整车实物等的多种教学手段。
(四)网络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网络良好,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进度安排、部分多媒体课件、复习指导材料、实训指导材料、题库及答案、参考书籍及相关材料等均可网上查寻。
随着新教学大楼建设的进行,网络教育平台会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五、教师队伍(一)主讲教师1、周云(1)讲授的主要课程汽车概论专业课周2课时四届学生共计480人汽车构造专业课周6课时二届学生共计162人汽车运用技术专业课周3课时二届学生共计160人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专业课周4课时二届学生共计84人汽车营销专业课周2课时一届学生共计320人(2)主持或参与的教学研究课题《汽车专业发展战略规划》校内 2004.9《汽车构造拆装实训指导书》校内 2005.10《汽车专业教学改革》校内 2007.5《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剖析》校内 2007.9“汽车故障实时检测诊断教学与应用系统”校外 2007.9注:项目来源:国家科技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立项代码:07C26211200081)项目主承单位: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天津市优耐特汽车电控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本人在项目中承担对静态、动态行驶的汽车电子系统诊断及分析部分。
(3)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加强运输整体控制,优化运输管理模式》包钢科技 2003.6 《关于如何把握高职定位进行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中国教育研究论坛 2008.4 《适应高职教育特点,加强汽车专业教学改革》教育教学实践 2008.4 《浅析高职教育的特点和定位》包钢科技 2008.5 (4)获得的表彰/奖励1993、4,由包钢科协、共青团包钢委员会授予首届“包钢十大青年科技明星”1994、5,由包钢团委、职教培训中心、人事处、科技处、工会、劳资处、技协、科协共同授予“首届包钢青工岗位成才”二等奖2004年度上海新侨职业技术学院年终考核优秀2005年度上海新侨职业技术学院年终考核表扬2006年度上海新侨职业技术学院年终考核优秀2007年10上海民办高校第二届“师德标兵”2、夏月琴(1)讲授的主要课程汽车构造专业课周6课时五届学生共计750人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专业课周6课时二届学生共计320人汽车修理专业课周6课时三届学生共计325人汽车保险与理赔专业课周4课时一届学生共计65人汽车检测专业课周4课时一届学生共计30人3、郭文军(1)讲授的主要课程:汽车概论专业基础课周3课时三届学生共计372人汽车维修技术及设备专业课周4课时四届学生共计441人汽车构造专业课周6课时三届学生共计372人汽车运用技术专业课周4课时三届学生共计378人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专业课周4课时一届学生共计85人(2)主持或参与的教学研究课题《汽车构造拆装实训指导书》的编写 2005年(3)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汽车柴油机故障分析及探讨》发表在包钢科技论文集 1998年《汽车运输企业配件采购招标制度的研究》获包钢机械化公司二等奖 2001年(4)获得的表彰/奖励1993年获包钢共合理化建议二等奖1998年获出席包钢公司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所带领的集体获出席包钢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06年度教师考核优秀4、毕龙(1)讲授的主要课程汽车概论专业基础课周2学时三届学生共计 180人汽车构造专业课周6学时三届学生共计 180人汽车检测专业课周6学时四届学生共计495人汽车专业英语专业课周6学时四届学生共计 618人汽车空调专业课周2学时一届学生共计 167人(2)主持或参与的教学研究课题“基于FLUENT的汽车液力变矩器的研究”注:项目来源:2005年上海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
项目期限:项目期限:2005、12~2007、12,本人为项目负责人(3)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自动变速器技术中液力变矩器的发展探讨》科技资讯第一作者 2007年34期5、张滨(1)讲授的主要课程2005 ~ 2006学年:汽车维修初级工、汽车维修中级工、汽车发动机拆装等,(总人数17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