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贵州茶产业竞争力研究

贵州茶产业竞争力研究


量 ;P A 表示全国农作物的单产量。 如果某省的A 值大于 P 舶 1则表示与全国平均水平相 比, , 该省的茶叶生产具有效率 优势, 值越大 , 优势越大 ; 如果某省 的A 舶 值小于1则表 ,
示与全 国平均水平相比,该省的茶叶生产不具备效率优
1 . 指标选择 对贵州茶产业的竞争力分析将分为国内和国际两个 方面。在国内分析上 , 将采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进行研
茶产业竞争力进行全面、 深入、 科学的研究, 梳理贵州茶产 业的竞争优势和竞争劣势, 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具
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 文献评述
产业进行了分析 , 并提出整合资源、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推 进产业化等建议。P l 王志亮(05认为贵州没有将 自 20) 然禀
赋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 , 但建立贵州茶叶产业竞争优

{ ! l 《 ;D
培育成在国内国际市场具有很强竞争优势的新型产业。[ 8 1
这些学者的研究从不同光的角度对贵州茶产业的竞争力
效率优势指数分析了特定地区、 特定农作物的土地产
出率与该地区所有农作物平均土地产出率的相对水平以
进行了研究, 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措施 。 但是 , 他们没有对 贵州茶产业竞争力进行定量的分析 , 相关的结论也缺乏数 据的支撑, 削弱了文章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因此, 本文将定 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 ,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相结合, 对贵州茶产业进行实证分析 ,并以此提出相应的对策 和
势不能仅仅依靠单一的自 然资源禀赋优势, 更重要的是改 善产业内各种生产要素和需求条件, 提高其发展水平, 尤其 需要政府和茶叶企业采取切实有效措施, 把贵州茶叶产业
我国是产茶大国, 也是茶叶消费的大国, 国内诸多学 者对茶产业进行了关注和研究。 在区域茶产业竞争力研究
拿9劳 … 翻 霸l ~ 婴i ( 1 譬 l 意3 8 o
力上 , 州茶产业在全 国仍然处 于相对 落后 水平 。在 国际 贵
市场 竞 争 力 方 面 ,贵 州 茶 产 业 不仅 落后 于 东部 发 达 地 区 ,
也 落后 于 同 处 西部 的 云 南 、 川 和 重 庆 。而 提 升 政 府 统 筹 四 管理 水 平 , 大 企 业科 研 投 入 , 长产 业链 , 强 国际 市场 加 延 加 开发 则是 提 升 贵 州 茶产 业 竞争 力 的 有 效 途 径 。 关 键 词 : 州 茶 产 业 贵
分析的阶段。 贵州民族研究所的颜勇(05通过对国内外 20 ) 茶叶市场发展趋势和特点的分析, 研究了贵州茶产业面临 的优势和不利条件, 并建议通过纳入地区“ 十一五” 规划、 调整产业结构 、 加强宏观调控等突进提升贵州茶产业的竞 争力。阎 田莹, 段豫川(09利用s v 20 ) wo  ̄析模型对贵州茶
竞争指数法、 显示性比 较优势法等方法对安徽省茶叶 产业
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并与其他几个产茶省进行比较 , 得 出了制约安徽省茶叶产业发展的各个因素, 提出了针对性 的对策建议。 曾国浩 、 嘲 朱克西(o8利用综合比较优势指 2o) 数法, 对云南茶叶与中国其他主要产茶省份进行了对比分
最 重要 因 素是 规 模 的 扩 大 , 而非 效 率 的提 升 。在 综合 竞 争
克/ 公顷, 仅为同时期全国茶叶单产量的5. %。 4 2 在出口方 7 面,07 贵州省茶叶出E量为32 居全国第十五位 ; 20年, l t吨,
出口金额为5. 51 万美元 , 居全国第十七位 ; l 出E单价为1 7 . 7
美元/ 千克, 为全国茶叶出口单价的8. % 2 4 9 。『 6 l 对贵州 所以,
低下的问题一直困扰着贵州茶叶的发展。在总产量方面, 20年, 07 贵州全省茶叶产量为2 4 . 万吨, 8 仅占全国茶产量的 24 . %。在单产方面,07 , 4 20年 贵州茶叶但产量为35 8 9. 千 2
较优势较为明显, 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但竞争力不稳定。这 些学者的研究丰富了我国区域茶产业竞争力研究成果, 为 其他地区相关产业的竞争力研究奠定了基础。1 5 1 但是, 前对贵州茶产业竞争力的研究还停留在定性 目
产省份进行对比分析。结论证明, 浙江茶叶国内和国际比
贵州是国内唯一低纬度 、 高海拔、 寡日照兼具的茶区,
独特的自然条件十分有利于茶叶生长。 而茶产业也是贵州 省重要的传统优势产业。截至20年, 0 7 贵州全省宜茶面积
70 0多万亩, 种植面积12 0万亩,] 【茶同面积居全国第八位 , 1 占贵州全省农作物播种面积l1. 但多年来 ,  ̄ 61 J %。 市场效率
冷謦
;l 免 l 1 驺A 羁
贵 州
产 业 竞 争 力 研 究
孙婷 婷
内容 摘 要 : 州 省茶 产业 稳 定发 展 , 争 力 逐 步 增 强 , 贵 竞 但 通过 国 内和 国 际 竞 争 力 的 实证 分 析 发 现 , 动 其发 展 的 推
方面 , 刘燕妮 、 章家清( o) 29 0 通过用综合优势指数法 、 贸易

析, 并运用灰色模型预测未来五年茶叶 产量以及竞争 力变
化趋势。得出的结论为, 云南省茶叶在国内比较优势较为
竞 争 力

引言
明显, 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伟伟, 闫 徐秀英( 0 ) 综合 2 7利用 0
比较优势指数法、 贸易竞争指数法 、 显示性比较优势法, 并 结合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对浙江茶叶与中国其他茶叶主
建议。
三、 贵州茶产业竞争力实证分析
及全国该比率平均水平的对比关系, 考察了该地区在该农
作物生产上的生产效率相对优势。其计算公式为:
AP lAP
: — …
H AP ,AP
i 代表具体某省 , i 代表茶叶, 所以A i P表示某省茶叶单 . 产量;P A. 表示某省农作物的单产; P Ai 表示全国茶叶的单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