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来源:忻州市政府网日期:2010-6-26 浏览:880 次【大中小】——2010年5月26日在忻州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忻州市市长李平社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2009年是我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取得明显成效的一年,是抓住机遇推进煤炭资源整合、调整产业结构取得突出成绩的一年,是抗击历史罕见的自然灾害、夺取农业好收成的一年,是狠抓重点工程建设、推动城乡固定资产高强度投资的一年,是兴办为民实事较多、群众得实惠较多的一年,是强化安全、化解矛盾、继续保持社会稳定的一年。
——全市经济平稳增长,回升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
面对严峻形势,我们坚持“抓项目、增投资,抓消费、扩市场,抓调产、促转型,抓三农、强基础,抓服务、帮企业”,扭转了经济下滑局面,推动经济增长进入上行通道。
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46.5亿元,困难之年实现正增长。
财政总收入74.33亿元,同比增长3.42%,一般预算收入33.54亿元,同比增长13.89%,两项收入总量连续两年摆脱全省垫底位次。
——粮食生产收成较好,农村经济稳定发展。
在三季连旱和冰雪灾害多重影响的情况下,市县两级拨出专款,对玉米收购、设施农业、良种推广、养殖小区建设、农机具购置以及设施农业灾后重建进行补贴和支持,有效保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高效农业快速发展,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粮食总产量达到22.8亿斤,是一个丰收年。
——重点工程建设强势推进,固定资产投资历史空前。
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千方百计增投资、上项目、抓服务、促进度,全市完成投资352.7亿元,比上年增长1.5倍。
忻阜、忻保、太佳、盂五四条高速公路全线推进,干线路、县乡路、通村路齐头并进,国字号、省字号、市字号重点项目全面铺开。
在全省重点工程建设总结表彰大会上,我市以“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幅全省第一,年度投资完成率全省第三”的成绩,受到省政府表彰。
——惠民工程深入推进,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围绕“路、电、水、气、医、校、房”等重点,实施了一大批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工程。
社会保障全面跟进,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升。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95元,同比增长8.9%,增幅高出全省2.2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3028元,同比增长7%,增幅高出全省3.4个百分点。
——环保攻坚实现历史性跨越,为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市集中供热、集中供气、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烟尘控制区建设全面推进,忻州城区集中供热面积突破1000万平方米,实现了两年翻两番、基本全覆盖的目标。
城区综合污染指数下降到1.48,全省第一;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58天,全省第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全省第三,蓝天碧水工程进入全省优秀等次。
——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社会秩序和谐稳定。
坚持全面抓、抓全面,安全事故发生率和死亡率大幅下降。
坚持真抓严管、源头治理,治超工作连续两年全省领先,我市在全国治超工作会议上作为唯一的地级市介绍了经验。
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政府应急管理工作考核全省第一。
坚持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信访工作进入全省先进行列。
——各项改革积极推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
政府机构改革验收评估全省第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顺利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成功,农村“三资”委托代理制度全面推行,文化体制改革任务圆满完成,我市被评为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市。
这里,我要特别向各位代表报告两件事:一是市政府年初提出的以“五个全覆盖”为重点的20件惠民实事全部落实,其中出生缺陷干预工程获省政府特别奖。
二是在第3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五台山以文化景观遗产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8处世界遗产、第2处世界文化景观遗产,这是忻州的盛事,山西的盛事!各位代表!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在面对多方面困难和挑战的情况下,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来之不易。
这是市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大力支持、有效监督的结果,是社会各界精诚合作、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全面落实市委“三五”工作总要求,团结奋斗、扎实工作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驻忻部队广大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公安民警,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向中央和省驻忻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忻州发展进步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一年来,我们着重抓了7个方面的工作:(一)全力应对金融危机冲击,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坚定不移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打好项目建设攻坚战。
出台项目考核评价办法,开展项目观摩促进活动,首次重奖项目建设先进县市区领导。
重点工程全面推进,危机时期充分发挥了拉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作用。
945个中央扩大内需项目,竣工790个,完成投资11亿元,市级配套资金全部到位;51项省市重点工程,完成投资339.73亿元,是年计划的156%。
九大工程扎实推进。
“申遗五台山”取得成功,二期工程全面上马;“治理云中河”河道成型,即将蓄水;“横通五保路”东西并进,快速建设;“整合北同蒲”环环紧扣,有序进行;“共建飞机场”成功获批,取得突破;“落成汽车站”已经奠基,协调推进;“新建市医院”开工建设,加快实施;“筹建灵河线”完成可设,列入今年全省重点工程开工项目;“绿化九龙岗”全面铺开,进展顺利。
高度重视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社会弱势群体的收入,努力扩大居民消费。
春季粮食价格大幅下跌时,市政府按保护价收购1.3亿斤玉米,农民收入1亿元。
拓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覆盖面扩大到全市1700个村。
推动“家电下乡”,销售额达到9759万元。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3.7亿元,同比增长18.4%,农村消费增幅超过城市3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0.8%。
实施“春季行动”和“金秋行动”,推动旅游市场整体升温,全年接待游客881万人次,同比增长6.1%,实现旅游收入80.9亿元,同比增长16.6%。
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环境。
市直部门单位组成134个服务工作组,深入40项重点工程、100个重点企业、25个困难企业,帮助解决资金筹集、项目建设和产品开发等具体问题。
认真落实“五缓四降三补”等政策,全面推行企业规范化集中收费,为困难企业打捆回购金融债务,为铁矿等资源型企业减免税费2121万元。
积极推动银企对接,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金融部门为26户企业提供贷款27.8亿元。
(二)坚定不移地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发展步伐。
扎实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兼并重组,矿井由175座压减到69座,单井生产能力由30万吨以下提升到100万吨以上,煤炭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本质安全度大幅提升。
抢抓机遇组建地煤集团,为保证老百姓生活用煤、保障城市集中供热、增强地方经济实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坚持火电、水电、风电并举,推动西龙池电站、轩岗电厂、龙口水电、河曲电厂二期、神池风电等项目建设,全市电力装机容量达到529万千瓦。
同国电华北公司签订了保德6×100万千瓦、静乐4×100万千瓦火电项目协议。
狠抓了晋北铝业和同德铝业建设,晋北铝业二期100万吨氧化铝即将建成投产,三期项目列入国家有色金属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加快扩张新型产业,中亚神力、侨友顺酐、金洋高岭土、高淳陶瓷、蓝天环保锅炉、静乐“1830”等项目进度较快,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关停淘汰了7户企业的56.4万吨落后产能,全年单位GDP耗能同比下降6.5%,超额完成下降5.6%的目标任务。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河曲县列入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山西泰尔、晋电化工等循环经济项目启动实施,禹王工业园区成为中科院煤焦中试基地。
提高企业金融创新和科技创新能力,引导企业开发品牌产品。
同德化工成功上市,成为我市第一家上市公司、全省首家中小板上市企业,“同德”商标成为我市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
(三)强化“三农”基础地位,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认真落实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市财政拿出7000万元补贴和支持农业,县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大幅增加。
引导农民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全市新建新型下凹式节能温室3787座、移动大棚2759座;建设养殖示范村60个,规模养殖场达到1350个,规模养殖户达到3.2万户。
积极推进农业丰产方建设,在忻定原地区发展现代农业试验区,在西八县建设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在全市建设优质杂粮经济区。
大力提倡推广“一村一品一社”的产业发展模式,探索民办政助小额贷款公司的经验,总结推广纪元公司创办“粮食银行”的经验。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西岁兴水库完成枢纽工程,滹沱河灌区、峨河灌区续建配套、河曲引黄灌溉工程开工建设,6座水库完成除险加固任务,建成坝系工程96座,开发整理耕地1.5万亩,确保了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
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四化四改”和“五个一”工程全面完成,开工建设6座大型沼气工程,新发展户用沼气5105户。
狠抓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继续实施“温馨工程”、“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一批培训项目,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5.1万人,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达到49.5万人,其中38.2万人实现了8个月以上比较稳定的转移,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增加到1446元,劳务经济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扎实开展扶贫开发,累计投入扶贫资金4.2亿元,整村推进873个村,移民搬迁8100人,减少贫困人口7.2万人。
(四)集中力量开展环境保护攻坚战,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
围绕“水、气、河、山、路”5大重点,不断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
全面推进污水处理厂建设,忻府、原平、静乐、宁武东寨、五台山风景区污水厂稳定运行,代县、宁武、繁峙、五台、神池、定襄建成投运,河曲、偏关、岢岚、五寨、保德加紧建设。
加快推进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建设,忻州城区垃圾发电厂奠基开工,原平、代县处理厂建成投运,宁武、保德、岢岚、神池全面开工,五寨、河曲即将开工。
全市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继续下降,分别控制在11.4万吨和3.731万吨,超额完成省政府年度减排任务。
全市二级以上天数总计达到5381天,较上年增加775天。
大力开展绿化造林,共完成营造林面积78.72万亩,各县市城郊森林公园建设全面启动。
(五)全力推进惠民工程和社会保障,努力改善民生。
狠抓了一批民生基础设施项目。
一是“路”。
忻阜、忻保、太佳、盂五高速公路建设全面铺开,灵河高速、环城高速前期工作全部完成,村村通水泥(油)路工程完成2511公里,惠及784个村。
二是“电”。
完成投资9.8亿元,建成河曲、静乐22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17个电网项目,构建了以10个220千伏变电站为核心的分层分区供电格局,供电能力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