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宋代染织纹样浅析..

宋代染织纹样浅析..


图3鸟衔菊花团花纹样
新疆阿拉尔出土的“重莲团花锦”(图 4),是以莲花作旋转对称组合为一团花, 没有了唐团花富丽华美、四平八稳的全对 称感觉,古朴、均衡而灵活。
图4 重莲纹锦
此外,宋团花纹仍有吸收前代与外来纹 样的特点,如敦煌宋代壁画供养人服饰中 的团花织锦纹样,团花则以十字为骨架, 以几何形四瓣花为中心,在四周配以花头 枝蔓形成团花,显得严谨有序具有唐代遗 风的特色 。
图 宋 敦 煌 壁 画 生 色 花 13
染织纹样中的生色花即在保留其花叶生态特征的基础 上稍加变化,以致形态生动活泼、朴实无华,显得清新自 然富有表现力,与丰满华丽的唐代纹样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折枝花、穿枝花是宋代花卉纹样的主要形式。折枝花是采 用花头、枝叶为基本素材,在单位纹样内作较为匀称的散 点排列,花头与折枝的关系通常呈旋转状,使花纹之间具 有起承转合的呼应关系,形成自然生动而又和谐统一的整 体效果;而穿枝花是以枝、叶、藤、蔓为基本素材,形成 具有动感变化的“S”形,使之反转连缀,并在转折的重点 处配以花头,呈现出流畅飘逸的美。
元因融入了少数民 族文化缠枝纹显得壮硕 凝重(图 9 );而明清 则与宋代的风格一脉相 承。缠枝纹的这种差异 同样表现在宋代丝织品 中,呈现出既有传承的 程式化的装饰风格,又 有写实风格的时代表现 (又称穿枝纹)。
图9 元缠枝纹
如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宋绫传枝牡丹纹(图10 ),实 物为北宋年间的制帖绫。花枝叶穿插自然规整,纹样造型 趋于写实,表现得纤巧典雅。明显不同于唐( 图11 )缠 枝纹由一个中心图案向四方对称延续、丰富饱满的构图; 也区别于元( 图12 )缠枝圆润、结构严谨疏朗大气的风 格。
汉代的卷云纹是魏晋 时期忍冬纹(图6)的由 来,至唐代这种纹样呈波 状形态,由枝蔓、叶片、 花头组成的,向上下左右 延伸的花草纹称为卷草纹 (图7),形状丰满肥硕, 卷曲流畅、活泼优美,形 成了一种程式化的缠枝纹 样;缠枝纹发展至宋则变 得纤巧灵动起来(图8)。
图6
魏忍冬纹图7 唐卷Fra bibliotek纹图8 宋缠枝纹
折枝花、穿枝花以其丰富的题材、均 匀和谐的散点排列、灵活优雅的穿枝形式 与自然生动的写实特色,成为了准确反映 宋代审美意境的典型纹样程式,取代了唐 盛极一时的宝相花纹、对鸟等纹样的主导 位置。这可从福州黄昇墓和江西德安周氏 墓出土的大量实物中得到证实 。
纹样所涉及的花卉题材有牡丹、芙蓉、山茶、月季、 海棠、竹、梅花、萱草等,此外还有人们喜爱的花鸟草虫、 飞禽走兽;穿枝花一般以丰硕的牡丹、芙蓉为主体,有的 配以梅花、海棠等较小的花蕾,形成花中有花、叶内添花 的奇特效果(图14、15、16)。
宋代染织纹样浅析
如果说唐代是一个崇侠尚武、开放热烈 的时代,那么宋代则是一个崇儒尚文、温柔 敦厚的时代。时代的变迁与社会风尚的变化, 两宋染织绣纹样虽不如唐代那么丰满富丽, 雍容大度,但显示出典雅秀丽、清新自然、 柔美洗练的纹样风格。
作为印记着人类文明的织物纹样,反映出 不同的时代背景。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 时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对外交流频繁, 形成了相对外倾,富丽丰满的审美风尚;与之 相反,温和儒雅的宋代王朝面对北方强悍的异 族侵略,屈辱求和,只求偏安一隅。统治阶层 弥漫着孤冷、伤感和忧郁的情调,由此寄情于 世外桃源的隐逸生活,陶醉于山水花鸟的闲情 逸趣,寻求自然清淡的天然之美,形成了相对 内倾,恬淡高雅的审美风尚。这种审美趣味和 世俗生活极大地影响了染织纹样的题材与风格 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影响。
图 5 灵 鹫 球 纹 饰 锦 袍
其二,缠枝纹在宋代显示了一种纤巧优美的 审美特色。 缠枝纹是中国常见的传统纹样之一,被广泛 用于石刻、彩绘、陶瓷、漆器、织绣等的装饰中。 其纹样忽而壮实肥美、忽而纤长柔细,每个时期 都各有特色,唐宋元的缠枝纹有着明显的传承演 变的关系,作其中的分析比较则能清晰地感知宋 代缠枝纹与其他不同之特点。
图14蔷薇山茶穿枝纹
图15 牡丹芙蓉穿枝纹
图16 花中套花式
应用于妇女服饰中的袖、襟、领等局部装饰中的二方 连续纹样,常以波纹曲线为骨架,在空间配以逆向花纹; 也有将写生折枝花头与枝叶的转向动势表现上下起伏,连 绵不断的装饰效果(图17)。
图17
刺绣花边
这些出土的轻薄如云的纱罗织物,极其精美地烘托了写 实生动的花卉纹样与清淡柔和的色调,至今看来仍让人感受 到一派鸟语花香的怡人气息。应该说宋代花鸟纹样的风格形 成,与当时重文尚雅的士大夫生活品味与格调高雅的花鸟画 的兴起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图1 宝相花琵琶锦袋
图2 鸳鸯瑞花纹纹锦纹样
宋代,团花纹虽然传承了前代的风格但还是 显示出特定的时代特色——自然灵动的风格。 如1973年由湖南衡阳何家宅北宋墓出土的宋 罗鸟衔菊花团花纹样(图3),纹样以展翅飞翔的 小鸟嘴衔菊花组成圆形适合团纹,在织物的几何小 花的衬托下形成对比,具有一定的装饰感和层次感。 纹样中花叶鸟的夸张处理显得尤为灵巧生动,此团 花纹已摆脱了唐代绝对对称的骨架,呈现出适合灵 动的构图特点。
其一,传统图案中的团花纹,在宋代的 继承与发展中演变成有别于唐代的自然灵 动的团花风格。 团花图案是中国典型的传统纹样之一, 在唐代形成了圆润饱满、色彩华美的时代 风格,如日本正仓院收藏的唐宝相花琵琶 锦袋上的团花纹样(图1)、鸳鸯瑞花纹锦 纹样(图2),织锦中团花纹表现得层层叠 叠、富丽精美、规则对称。
图10宋绫穿枝牡丹纹
图11葡萄缠枝纹
图12元缠枝宝相纹织金锦
其三,宋代的花草纹描写趋向写实,形成了这一时期 的流行纹样——生色花。 生色花意指色象生动的写生画,以其与自然物象近似 而称生色花。多见于宋陶瓷、壁画、染织等图案中。宋前 花草装饰变形趋于程式化的风格,宋以来开拓了一片自然 写实的图案风貌。宋代敦煌壁画中的生色花表现尤为鲜活 灵动(图 13 )。
而出土于新疆阿拉尔的另一织锦“灵鹫球纹饰锦袍” (图5)则显不同,团花部分是由不同大小的球纹构成, 大球纹中心由花树与两只相背而飞的灵鹫构成,小球纹分 别配以规则变化的花鸟纹,大小球纹互为呼应,呈现出结 构严谨,造型生动,动静协调的装饰效果,可以看出纹样 风格明显受公元10至13世纪时期波斯、拜占庭织物纹样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