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产生背景介绍
因为:In=I-折旧
40
3. 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
含义:一国年内各要素所有者的全部收入 构成:NI=工资+利息+地租+利润 与NDP的关系: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
支付+政府补助金 1.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构成产品价
格,但不成为要素收入。 2.政府补助金:不列入产品价格,但成 为要素收入
28
4.净出口(NX)
NX=出口(X)-进口(M)
(>0,外国支出购买本国产品,本国产出一部分)
总结:
按照支出法核算: GDP=C+I+G+NX =C+I+G+(X-M)
29
二、收入法
1.要素提供者的收入 (1)雇员收入:为别人提供劳动 (2)利息收入:资本所有者利息 (3)租金收入:出租固定生产要素
11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
一、 GDP的定义 “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
一国家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 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 (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 和。 ”
12
1. 一国……
国土原则:GDP 日本(北京)--中国GDP,日本GNP 国民原则: GNP
Haier(美国)--美国的GDP,中国 的GNP
但它是债权人的个人收入,所以要计入。
(2)政府支付给居民的公债利息,构成
个人收入。
42
5. 个人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 Personal Income)
含义:个人收入减去按法律规定 应缴纳的所得税以后的金额。
与PI的关系: DPI=PI-个人所得税=消费+储蓄
43
第五节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41
4. 个人收入(Personal Income )
含义:一国年内个人的实际收入的总和。
与NI的关系: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 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政府与企业对 个人转移支付+利息调整
利息调整:(1)消费者个人之间借贷关
系产生的利息:由于甲的利息收入是乙的
利息支出,二者互相抵消,不计入GDP;
3、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分析国民收入波 动原因和增长的问题,寻求稳定增长。
4、开放经济理论:分析国与国之间国民收 入的相互影响问题以及国际经济的调节。
5、宏观经济政策:为国家干预经济提供具 体政策措施,以及分析政策的效果。
9
三、研究方法
在处理问题时,越过了个体经济单位 的行为的细节和局部市场价格决定的细节, 把商品市场当作一个整体来处理,不同的 商品市场都被看成是一个市场。类似地劳 动力市场也被当作一个整体来处理,而不 管劳动力之间的差别;资本市场同样如此 处理。这种抽象的好处在于增加了商品市 场、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之间的联系和 对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解。
5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6
国民收入核算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GDP) 第三节 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 第四节 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第五节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第六节 名义GDP与实际GDP
7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主角:居民户 厂商 政府 外国
支出=C+I+G+(X-M) 收入=C+S+T+Kr,可得 (1)I+G+(X-M)=S+T+Kr 表示私人国内总投资+可支配的外国资
产=私人储蓄+政府储蓄; (2)I=S+(T-G)+(M-X+Kr),表
16
5. 物品与劳务……
GDP 既包括有形的物品 (食物、衣服、汽车),又 包括无形的劳务(理发、清 扫房屋,看病)
17
6. ……市场价值的总和
最终产品的价值用货币加以衡量 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非市场
活动不计入或难以计入GDP(如自己生 产和消费) 可以利用下式计量GDP :
3
3、宏观经济学产生的现实要求
20世纪30年代历史上影响最大的经
济危机使得古典经济学所描述的理想的
资本主义社会破灭。现实使人们对放任
自由的经济政策产生怀疑,增加了人们
对失业、危机的国家干预的要求。在经
济学研究上迫切需要从市场机制的研究
转向对失业危机的原因、对策和加强国
家干预的理由、方式的分析。因此需要
得到的收入。
30
2.业主收入:自我雇佣的企业主的收入 3.企业经营者收入:公司税前利润
包括公司所得税、分配前的股息、 未分配利润
4.企业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 (transfer payments)
5.折旧(depreciation)
31
工资
工作的酬金 津贴 福利 社会保险税
32
在投资中核算
26
2.企业的投资支出(I):
企业固定投资 居民住宅投资 存货投资 注:投资与资本的增加联系在一起的 1.投资仅指实物投资(购买证券不是) 2.投资是一个流量,而资本是一个存量 3.总投资(I)=净投资(In)+折旧(d)
27
3.政府的购买支出(G)
国防 基础设施建设 向公务员支付的薪酬等 注:GDP不包括政府的转移支付支出 (如:失业保险、退伍军人抚恤金、 老龄及残疾人补助金),获得者没有 提供劳务,通过税收将支付从一部分 人转移到另一部分人(用于消费C)。
生产要素报酬(NI)
23
一个例子(GDP=收入=支出)
一件衣服从生产到消费经过五个阶段:种植 棉花、纺织棉纱、织布、制衣、销售。
1、棉花价值15元(假设没有成本收入15元) 2、纺成棉纱价值20元(成本15元收入5元) 3、纱制成布价值30元(成本20元收入10元) 4、布制成衣价值45元(成本30元收入15元) 5、衣服销售价格50元(成本45元收入5元) 按GDP定义:最终产品价值50元(支出法) 它等于收入之和:15+5+10+15+5(收入法)
14
3. 全部……
经济中生产的可以在市场上合 法出售的所有商品
注: GDP不包括非法生产与销售的东 西(如:毒品)
15
4. 最终……
最终产品:由消费者消费的产品。 例如:某企业用纸生产贺卡。 中间产品:纸 最终产品:贺卡 中间产品:生产其他产品的产品 不包括中间产品是为了避免重复计算
n
GDP PiQi i 1
18
二、GDP的缺陷
GDP是反映经济运行最重要的指 标,但不是一个完善的指标: GDP没有包括在市场之外经济活动 的价值(市场外的交易、地下经济、 折旧),因此低估了一国经济活动的 社会价值;
19
GDP没有考虑经济活动对人 们生活质量产生的负面影响, 只做加法不做减法,因此高估 了一国经济活动的社会价值 (如闲暇、污染等) 。
38
1.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
计量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 所有的 生产活动。“某年某国产 出多少?”
39
2. 国内生产净值(Net Domestic Product)
含义:一国一年内扣除折旧后增加 的最终物质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的总和。
构成:NDP=C+In+G+(X-M) 与GDP的关系:NDP=GDP-折旧
10
四、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1、宏观经济学有微观经济学分析的基础; 如均衡分析、比较静态分析、边际分析。
2、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是 互补的关系。资源充分利用下的优化配置 问题和优化配置下的资源充分利用问题。
3、微观经济学作为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一直 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不能从微观分 析获得宏观的结果。
1.两部门经济循环模型
主角:居民户 厂商 支出=C+I 收入=C+S 储蓄-投资恒等式:I=S
44
2. 三部门经济循环模型
主角:居民户 厂商 政府 支出=C+I+G 收入=C+S+T 恒等式I+G=S+T→I=S+(T-G)
投资=私人储蓄+政府储蓄
45
3. 四部门经济循环模型
租金
出租房屋 出租土地
注:自己的房屋通过估算租金计入 GDP
33
利息
个人从企业获得的因资金借贷 所产生的利息净额
注:不包括 个人之间、企业之间、政府之
间因借贷关系而发生的利息 由政府支付的公债利息
34
利润
非公司企业收入:合伙企业和个人经 营企业的收入
公司税前利润 公司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税 股东红利 未分配利润
21
第三节 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
支出法
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 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总卖价来计算GDP
收入法
用要素收入来核算GDP
22
消费支出(C) 销售产品
产品市场
消费支出(C) 购买产品
厂商
生产要素
要素市场
工资、利息、地租、利润 (NI)
货币流量 实物流量
家庭
生产要素
宏观: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 后果,即对经济运行的整体,包括 整个社会的产量、收入、价格水平 和就业水平进行分析。重点研究消 费和投资、工资和物价的变动,货 币和财政政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
果。
8
二、研究的内容
1、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从总需求总供给出 发分析国民收入决定及其变动规律。
2、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把失业通货膨胀 与国民收入联系,分析相互关系和原因。
24
一、支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