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金融新编教案第八章

国际金融新编教案第八章

•1、概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英语: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简称:IMF) 于1945年12月27日成立,与世界银行并列为 世界两大金融机构之一,其职责是监察货币 汇率和各国贸易情况、提供技术和资金协助, 确保全球金融制度运作正常;其总部设在华 盛顿。
国际金融新编教案第八章
国际金融新编教案第八章
第三节 国际货币协调中的主要问题
一、国际收支调节的不对称问题 二、储备货币发行国和非发行国的不 对称问

储备货币是指一国的中央银行准备长期持有作为国 际清偿力的货币
三、以黄金为基础的单一储备币体系的不稳定问 题
四、多元储备货币制度下的不稳定问题
国际金融新编教案第八章
五、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汇率水平差距问题
国际金融新编教案第八章
•利率机制
•在本国利率高于外国利率
•本国:外国资金流入本国货币供给↑→ •外国:货币供给↓→ •直至两国利率水平相同
国际金融新编教案第八章
•总结 固定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扩张效应:本国和外国的产出

都上升
国际金融新编教案第八章
(三)浮动汇率制下得经济政策的国际传导
1、货币政策的国际传导
国际金融新编教案第八 章
2020/11/10
国际金融新编教案第八章
第一节 国际政策传导和协调的理论分析
(一)两国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当一国经济内部 发生冲击时,冲击会通过三种传导机制向另一国 传递。这三种传导机制是收入机制、利率机制、 相对价格机制。
国际金融新编教案第八章
两国经济的平衡状态
和外国 的 产出都上升。
国际金融新编教案第八章
•下表是两国在开放条件下,一国采取扩张性的货币、 财政政策的效果归纳,并与封闭条件下、小型开放经 济条件下的情况做比较
国际金融新编教案第八章
第二节 国际货币协调的制度安排
一、国际货币体系
1、国际货币体系的含义和作用
所谓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国际货币制度、国际货币金融机构 以及由习惯和历史沿革形成的约定俗成的国际货币秩序的总和, 它既包括有法律约束力的关于货币国际关系的规章和制度,也 包括具有传统约束力的各国已经在实践中共同遵守的某些规划 和做法,还包括在国际关系中起协调、监督作用的国际金融机 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其他一些全球或地区性德多边官方金 融机构。
国际金融新编教案第八章
3、汇率水平差距的作用
国际金融新编教案第八章
e 4、发展中国家追赶的必要性
国际金融新编教案第八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四节 区域货币协调的理论和实践
一、区域货币合作概述
区域货币合作是指有关国家或地区在货币问 题上实行的协商、协调和共同行动,它在合 作形式、时间和内容等方面都有较大的选择 余地,往往都是相对暂时的、局部的和松散 的货币合作。
1、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
(1)汇率与实际购买了的偏离 (2)劳动生产率追赶条件下实际汇率的变化
2、发展中国家币值低估的进一步原因
(1)贸易品一价定律成立时的汇率水平相对于购买力评价 而言的低估,即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所解释的低估;
(2)发展中国家因为缺乏品牌、垄断、特权而使其汇率相 对于贸易品一价定律成立时的汇率水平的低估。
再见,see you again
2020/11/10
国际金融新编教案第八章
国际金融新编教案第八章
2、早期的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本位制
特点:(1)黄金是国际货币的基础 (2)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和输入 (3)一国的金铸币同另一国的金铸 币或代表金币流通的其他金属 铸币或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 (4)金币可以铸造
国际金融新编教案第八章
3、布雷顿森林体系 4、牙买加体系 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国际金融新编教案第八章
三、最适度通货区的政策实践—欧洲经济货币 联盟
1、欧洲货币一体化的沿革 第一阶段(1960-1971年):跛行货币区 第二阶段(1972-1978年):联合浮动 第三阶段(1979-1998年):欧洲货币体系 第四阶段(1999年以后):欧洲单一货币
国际金融新编教案第八章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直至两国利率水平相 同
•左移至
国际金融新编教案第八章
•总结 固定汇率之下货币政策扩张效应:造成本国产出和外国产

出的上升
•2、财政政策的国际传导
•收入机制
•本国的扩张性 •财政政策→本 •国收入↑→
•Tip 一般来说通过收入机制所带来的外国国民收入的增加幅度低于本国因财政政策
• 扩张所造成的收入增加幅度
•只要两国最终的利率相等,国际收支就能达到平衡
国际金融新编教案第八章
(二)固定汇率制下经济政策的国际传导
1、货币政策的国际传导
收入机制
本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
国际金融新编教案第八章
利率机制
此时本国利率水平低于外国利率水平在两国政府的干预下:
本国:外汇储备、货币供给都↓→
•曲线右移至
外国:外汇储备↑,货币供给↑→
收入机制与固定汇率制度下相同 利率机制
•本国利率水平低于 •外国利率水平。在 •没有政府管制的情 •况下,本国出口上 •升,本国均衡利率 •水平上升,外国进 •口上升,外过均衡 •利率水平下降,直 •至两国利率水平相 •等。
国际金融新编教案第八章

总结 浮动汇率之下货币政策扩张效应:造成本
国产出上升和外国产出的下降。
2、国际货币经济组织的构成
IMF的组织结构由理事会、执行董事会、总裁和 常设职能部门等组成。
3、国际货币经济组织的份额
国际货币经济组织的成员国在加入基金组织时, 需要用25%的外汇和75%的本国货币向基金组织 认缴基金份额,份额按成员国各自的国民收入水 平、进出口规模和国际收支水平确定,定期调整, 一旦认缴后,就成为基金组织的财产。
国际金融新编教案第八章
•作用
第一,确定国际清算和支付手段来源、形式和数量,为世 界经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充分国际货币,并规定国 际货币及其与各国货币的相互关系;
第二,确定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以确保世界经济的稳定 和各国经济的平衡发展;
第三,确立有关国际货币金融事务的协调机制或建立有关 的协调和监督机构。
国际金融新编教案第八章
e 4、国际货币经济组织的贷款和贷款条件 e 5、国际货币经济组织的特别提款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设的一种储备资产和记账单位,亦 称 “纸黄金(Paper Gold)”。它是基金组织分配给会员国 的一种使用资金的权利。会员国在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可 用它向基金组织指定的其他会员国换取外汇,以偿付国际收 支逆差或偿还基金组织的贷款,还可与黄金、自由兑换货币 一样充当国际储备。但由于其只是一种记帐单位,不是真正 货币,使用时必须先换成其他货币,不能直接用于贸易或非 贸易的支付。因为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有的普通提款权 以外的一种补充,所以称为特别提款权。
•2、财政政策的国际传导
•收入机制:本国财政扩张的效应与固定汇率制相同,本国国民和外国国民 •收入都上升,两国利率水平也都提高了
•本国出口产品竞争力减弱 •,本国出口产品下降,本国 •需求曲线左移,本国均衡利 •率下降,外国进口下降, •需求曲线右移,外国均衡利 •率上升
国际金融新编教案第八章

总结 浮动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扩张效应:本国
国际金融新编教案第八章
二、最适度通货区理论简介
最适度通货区理论是关于通货区的认定、范围、成 立条件以及加入通货区的成本和收益等内容的一整 套理论的统称最适度通货区的判断标准:
(1)要素流动性的分析 (2)经济开放分析条件 (3)产品多样性分析 (4)国际金融一体化程度分析 (5)政策一体化程度分析 (6)通货膨胀相似性分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