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再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再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再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摘要]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对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我们认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高等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不同院校、不同专业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高职人才培养的目的和标准,它既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最终归宿。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人才培养的方向,反映了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要求。

当前,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论述比较多,但争议也较多。

因此,探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定位问题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演变关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不同时期的阐述不尽相同。

现就不同时期关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典型表述进行梳理,以史为鉴,从而更好地探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促进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解放初颁布的《专科学校暂行规程》规定专科学校“培养高等专门人才”。

1952年院系调整后,普通高等工业学校举办的两年制专修科的培养目标为“高级技术员”。

1991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专科教育的意见》中指出,普通高等专科教育“培养能够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适应基层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生产工作等一线需要的,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

1991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中指出:“积极推进现有职业大学的改革,努力办好一批培养技艺性强的高级操作人员的高等职业学校。

”1995年,原国家教委在北京召开了全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讨会,明确提出了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即“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属于高中阶段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一类专业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中的高层次,培养目标是在生产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层次实用人才。

这类人才的主要作用是将已成熟的技术和管理规范变成现实的生产和服务,在生产第一线从事管理和运作工作。

这类人才一般称之为高级职业技术人才。

”1996年,第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优先满足第一线和农村地区对高等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和农村急需的专门人才。

”该文件首次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属性定位问题。

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培养一大批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

”2003年,党中央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提出了“高技能”人才的概念,把培养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纳入全党人才工作的范畴。

2004年,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

2004年,教育部部长周济在第三届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上指出,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

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以服务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纵观上述,我国各个历史时期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表述,基本上经历了从“实用型人才”到“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再到“高技能人才”的转换过程。

同时,不同时期人才培养目标的表述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共同点:(1)人才类型的实用性、应用性。

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类型是实用型、应用型,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学术型、学科型人才具有明显差异。

(2)人才层次的高级性。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级专门人才,其综合素质比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人才要高。

(3)工作内涵的转化性。

高职教育的工作内涵是将成熟的技术和管理规范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和服务。

(4)工作岗位的基础性。

高职教育的工作场合和岗位是基层第一线。

二、目前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局限与不足(一)从高技能人才的外延来看,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不全是高技能人才关于高技能人才的外延,200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对“高技能人才”做出了权威界定,即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

在高技能人才的统计中,一般也将获得高级工(国家职业三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者具备相应技能水平与职业资格的劳动者视为高技能人才。

然而,目前除了极少数高职院校试行了高级工鉴定外,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职业资格鉴定仅限于初、中级(国家职业五、四级),与中等职业学校无异。

而对技师(国家职业二级)和高级技师(国家职业一级)的评定,一般应该采取能力评价和业绩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因此,从培养并鉴定技能人才的等级来看,目前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掌握了专业技能,有潜力在第一线的工作岗位上锻炼成为高技能人才,但绝大多数还不是高技能人才,只能称为高技能预备人才。

因此,从人们通常理解的高技能人才的角度看,把高技能人才作为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并不妥当。

(二)从技术角度进行分析,高技能人才不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全部从社会生产或工作性质来看,社会人才可以分为两种,即学术型与应用型人才。

其中,应用型人才又可分为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

据此,社会人才又可分为学术型人才、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四种类型。

技术型人才也称工艺型、执行型、中间型人才,他们在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从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工作,他们将工程型人才的设计、规划、决策转换成具体的物质形态。

技能型人才也称技艺型、操作型人才,主要应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以及必要的专业知识。

这类人才与技术型人才的区别在于其主要依赖操作技能进行工作,即技术型人才需要较多的技术理论和智力技能,而技能型人才在动作技能上更熟练、更有经验。

至于高技能人才的概念和内涵,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高技能人才是指经过专门培养和训练,掌握了当代高水平的应用技术、技能和理论知识,并具有创造性和独立解决关键性问题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高技能人才是身怀绝技的一线操作能手,“手脑并用”的知识技能型人才,具有综合素质的创造技能型人才。

由此可见,高技能人才属于技能型人才。

相对于一般技能人才来说,高技能人才的专业技能水平更精、更深,其技术和智能含量更高,具有独立解决复杂性、关键性和超常规实际操作难题的能力。

一般来说,高职教育主要培养技术型人才,在当前也包括培养部分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级技能型人才,而一般技能型人才则主要由中等职业教育培养。

因此,高技能人才只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一部分。

(三)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来看,高技能人才不能完全涵盖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2003年出版的《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改革试点方案选编》中有282个专业教改试点方案,其中绝大多数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但有六十多个专业的培养目标表述多样化,诸如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技术型人才”“操作型人才”“实用型专门性人才”等。

2004年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简介》中,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多为某专业领域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高级管理专门人才、高级管理人才。

如数控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数控原理、数控编程和数控加工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从事数控程序编制、数控设备的操作、调试、维修和技术管理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城市交通运输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城市交通运输专业必须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能从事城市交通运输管理工作的高级管理专门人才。

这种现象说明,单纯用“高技能人才”不能完全涵盖高职人才培养的各专业目标,也不利于高职专业培养目标的准备定位。

当前,如果把高职教育仅仅定位于培养高技能人才会产生很多不利影响,不利于高职各专业的人才培养和高职教育的科学发展。

具体而言,一是不利于技术型人才的培养。

如前所述,从人才类型来看,高技能人才属于技能型人才。

如果高职教育只培养高技能人才,而普通高等院校主要是培养学术型人才和工程型人才,也不培养技术型人才,这样就造成技术型人才培养处于缺位的状况,将来有可能出现技术型人才严重短缺的现象。

二是可能导致许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偏离或错位。

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决定着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

如果高职教育仅仅定位于高技能人才,不能完全涵盖高职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这就很可能导致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不能符合社会实际岗位的需求,造成人才培养的偏差,影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三是不利于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和技能型人才的发展。

把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仅仅定位于高技能人才,实际上就是把高职教育定位于专科层次。

目前,将高职教育定位于一种教育类型已经成为共识。

职业教育体系有初等、中等、高等之分,高职教育有专科、本科、研究生三个层次。

如果高职教育只有专科层次,就不是一个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

三、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从以上的分析可知,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高技能人才并不妥当,而采用以前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也不太合适,这些表述都不能很好地表达当前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不能完整反映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类型。

因此,笔者认为,从普通大众容易理解、切合时代需求、反映高职教育的性质和发展趋势的角度而言,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可以表述为“培养高等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高等”表示高职教育的高层次和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的高级性。

从教育的层次来说,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的高级阶段,这有别于中等职业教育;从人才培养的层次来看,高职教育的人才是高级专门人才,其生源是具有高中或相当于高中文化基础的学生。

同时,“高等”还表明,高职教育不限于专科层次,可以有本科甚至更高层次的教育。

教育培养的人才的层次性是由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和科技进步决定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更新,高职教育必然向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

当前,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出现对更高层次的高职人才的需求。

“技术技能型”指的是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的类型。

从人才类型来看,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是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

这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既区别于培养学术型人才和工程型人才的普通高等教育,又不同于培养一般技能型人才的中等职业教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