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环境法

国际环境法

国际环境法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Law课程编号:4361045课程属性:专业方向课学分:3 学分学时: 48 学时(讲课:48 学时)课程性质:选修先修课程:宪法、民法、刑法、经济法、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等。

适用专业:法学本科教材:《国际环境法》,法律出版社,王曦编著,2004年版。

开课院系:公共管理学院一、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国际环境法是一门选修考试课。

是国际法中的一门新兴学科。

环境问题,特别是人类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整个人类不可回避且必须履行的共同课题。

设置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比较系与、统地学习和掌握国际环境法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基本内容,大气、淡水、海洋、土地、森林、山地、湿地、两极、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外层空间等的国际法保护以及如何能更好地对这些环境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与保护,对于危险物质、国际废弃物、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国际法控制等相关内容。

通过学习,一方面要求同学们在法律实践中遇到与此相关的问题应该如何用法律去规范,另一方面,通过学习也希望能激起同学们对人类环境与资源保护的现实关怀。

由于国际环境法是一门法学,从理论上说,它的内容主要应该由国际公法以及国际私法所涵盖,因此讲授课程时,必须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国际法与国内部门法知识为基础,除此之外,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环境保护的常识性知识为背景,因此,在讲授此门课程时,除了同学们要具有一定的法学知识外,还必须要求学生一定的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

另外,在本门的学习过程中会遇到比较多的国际条约与区域性条约,同学们学习的过程中,识记的内容相对较多,因此,要求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尽量掌握重要条约的重要内容与基本要求,在学习过程中,活学活用。

除了结合相关的案例进行教学外,在讲授此门课程时,也要求给同学们在适当的时候讲授一定的环境保护的相关内容与知识。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要求将各章节知识点分为掌握、熟悉、理解、了解、初步了解等)1.环境、环境问题及其对国际法的挑战(4学时)(1)掌握国际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及国际环境法对国际法的新挑战,传统国际法理论在国际环境法中的作用与拘限性;(2)熟悉国际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及成因分析;(3)理解法学的环境、国际环境的定义,科学上环境定义与法律中环境定义在国际社会中的认可与理解不同;学习国际环境法的作用与方法;(4)了解国际社会对国际环境问题中主要热点问题的关注面及其相关规定与发展趋势;(5)初步了解,国际法发展的新领域,国际环境法律关系主体与法律责任的形成、应对与责任承担,国际法与环境法在国际社会中对传统国家理论与伦理学的挑战。

2.国际环境法的发展(3学时)(1)掌握四个不同阶段环境法的发展特点及2002年以来国际环境法的发展;(2)熟悉国际环境法发展的阶段性与国内环境法发展的相互关系与影响;(3)理解国际环境法发展的阶段性划分,以及划分的理论基础与依据,不同阶段国际环境法发展的主要表现与内容;(4)了解几次联合国环境大会对国际环境法的作用以及对国内环境法的影响。

(5)初步了解国际环境法的发展动向与国际环境法在国家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影响。

对国际环境问题重新审视来看国际环境法的发展;3.国际环境法的概念 (2学时)(1)掌握国际环境法的定义与特点;(2)熟悉国际环境法的性质;(3)理解国际环境法与国内环境法两者定义之间的关系;理解国际环境法的早期性、活跃性的特点;(4)了解国际环境法与环境法的特点之间的关系;(5)初步了解国际环境法体系与环境法体系之间的区别;软法性文件对国际环境法的作用;4.国际环境法的渊源(2学时)(1)掌握国际环境法的渊源与国际法渊源之间的关系;(2)熟悉一些主要的司法判例对国际环境法的影响;(3)理解国际组织的决议等法律谅解渊源对国际环境法发展的作用;(4)了解环境条约在环境法渊源中的作用;(5)初步了解其他渊源在国际环境法中的作用与地位;5.国际环境法的主体与客体(3学时)(1)掌握国际环境法的主体与客体包含哪些主要内容;(2)熟悉不同形式的国际环境法的主体(国家、国际组织、非联合国系统的普遍性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和个人)在国际环境法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3)理解个人在国际环境法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4)了解国际组织、非联合国系统的普遍性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在国际环境法中的地位;(5)初步了解国际环境法的主体与客体的变化趋势,思考是否会随着人类对世界认识的不断深入,主客体是否也会随之发展变化;法律意义与政治意义上的国家环境权与国际环境权;6.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7学时)(1)掌握可持续发展原则、国家资源开发主权权利与不损害国外环境责任原则、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主要内容;(2)熟悉国际环境法基本原则的定义、特点与内容;(3)理解预防原则包括损害预防与风险预防原则;这两个原则在国内环境法中的适用与发展情况与国际环境法之间的关系;不同国家在国际环境法基本原则适用问题上的分歧及其原因;理解几个主要原则在多边环境条约中的体现;(4)了解国际合作原则的主要内容及其在国际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与地位;(5)初步了解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是否属于国际习惯法;五个不同的主要原则之间的关系,这几个原则在国际环境法发展中的作用;7.国际环境法的实施(3学时)(1)掌握国际环境法中的国际执行、国际环境管制手段的主要内容;(2)熟悉国际执行的主体及其效力、国内实施的主要方式;(3)理解国际环境法的实施与国内环境法的实施之间的关系性与区别;直接与间接管制手段在国际环境法实施中的作用;(4)了解国际环境法的实施的定义与特点;(5)初步了解国际环境管制手段的运用与实施效果;ISO14000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及法律效力;国际环境争端的解决方式与解决机制;8.国际环境责任(5学时)(1)掌握国际环境损害与国际环境不当行为;国际环境法在国家责任中对国际法的挑战的具体体现;(2)熟悉国家责任在传统国际法中的含义;国际环境法在国家责任中对国际法的挑战的具体体现;国际环境损害的定义;(3)理解国际环境损害的责任的法律界定;国际法未加禁止行为所致有害后果的国际法律责任;国际民事赔偿责任与国际环境法中的民事责任;(4)了解国家环境责任、国际环境责任、域外私人(团体)行为的国家责任;国际法未加禁止行为所致有害后果的国际法律责任的主要形式与实施现状;(5)初步了解在环境责任中,国际环境法与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中所承担责任的区别与联系;9.国际气候与外层空间环境保护法(4学时)(1)掌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主要内容及此类公约在国际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京都议定书》及其他相关议定书主要内容与发展;(2)熟悉国际国际大气污染防治法、臭氧层消耗及其防治法、国际气候保护法等内容中相关的主要国际条约;(3)理解保护国际气候的主要国际公约在国际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与发展历程;(4)了解外层空间的法律地位、环境损害、法律保护的主要国际动向;(5)初步了解《外空条约》等相关国际条约的主要内容;10.国际淡水、海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4学时)(1)掌握《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关于海洋环境与资源保护的主要内容;(2)熟悉保护海洋环境的条约体系-关于控制陆源污染物、船舶运行污染、控制海洋倾废污染、防止海洋油污及其他相关区域性条约;(3)理解国际淡水与国际海洋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新进展与法律挑战;了解国际淡水资源保护制度,包括区域与全球淡水资源的保护制度;(5)初步了解《国际河流利用规则》《国际水道非航行利用法公约》等条约中规定的内容及国际淡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11.土地、湿地、山地、森林、两极地区与生物资源的国际保护(4学时)(1)掌握主要的土地、湿地、山地、森林、两极地区与生物资源的国际保护公约的名称;掌握生物与森林资源国际保护公约的主要内容;(2)熟悉《防治荒漠化公约》的内容及非洲土壤的保护与利用《湿地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南极条约》、《北极环境保护战略》等国际环境条约所规范的主要内容;(3)理解制定土地、湿地、山地、森林、两极地区与生物资源的国际保护公约的社会背景与主要作用;(4)了解这些主要国际条约对国内法的影响;(5)初步了解防治土地荒漠化的国际性条约与主要法律制度;两极地区的环境与资源保护及资源的利用的主要制度;12.文化与自然遗产的保护(2学时)(1)掌握《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主要内容;(2)熟悉《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对我国双遗申报与保护的影响;(3)理解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的国际性;(4)了解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申报与我国旅游经济发展及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的作用;(5)初步了解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在不同国家及层面的实际行动;13.国际废物、危险物质与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管理(2学时)(1)掌握国际废物预防、处置、越境转移的相关内容,化学品管理、放射性物质管理、生物安全管理的相关国际法规定,重大事故预防和控制的国际法处理;《巴塞尔公约》及其相关议定书中对越境转移危险废物的规定及其责任的承担(2)熟悉生物多样性公约》中对于基因工程等相关的生物安全的维护、《全面禁止核实验条约》、《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等对于特殊物质的禁用与限制;(3)理解有关国际废物管理的国际性与区域性条约、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国际管制的必要性及对国际环境保护的自然需求性;(4)了解国际危险物质的种类与危害分析;国际危险物质的活动与管理法的主要国际条约;(5)初步了解国际废物、国际危险品的基本常识及分类;14.贸易与环境(3学时)(1)掌握贸易自由化对环境保护的影响;各国环境管制对自由贸易的影响;(2)熟悉WTO体制下的环境管制与MEAs条件下,二者在不同体制下对贸易与环境的影响;(3)理解WTO体制下的与MEAs体制下贸易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冲突;(4)了解中国在入世后所面临的各种贸易与环境的挑战;中国在履行国际环境协定方面所应解决的主要问题;(5)初步了解中国在应对绿色贸易壁垒方面所遇到的挑战及应采取的主要对策;三、大纲说明(1)作业和报告:作业:4次,课程论文:1 篇;(2)考核方式:开卷考试(3)总评成绩计算方式: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计算,平时成绩占40%,包括作业、课堂讨论、课程论文等;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占60%。

(4)是否使用多媒体:使用多媒体(5)其他:四、参考书目1、《国际环境法》,人民出版社,林灿铃著,2004年版。

2、《国际环境法学》,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许健著,2004年版。

3、《国际法上的跨界损害之国家责任》,华文出版社,林灿铃著,2000年版。

4、《环境法学基本理论》,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陈泉生等著,2004年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