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国际环境法 国际法
(三)从1972年斯德哥尔摩会议到1992年里约会议
三个特点: 第一,国际环境条约的数量迅速增加 第二,将国家保护环境权利和义务的内容予以具体化 第三,萌发了20世纪80年代的主要国际环境法课题 以欧洲为中心的越界污染问题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权和参与国际环境保护的问题
(11-32)甲国某核电站因极强地震引发爆炸后,甲 国政府依国内法批准将核电站含低浓度放射性物质 的大量污水排入大海。乙国海域与甲国毗邻,均为 《关于核损害的民事责任的维也纳公约》缔约国。 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甲国领土范围发生的事情属于甲国内政 B.甲国排污应当得到国际海事组织同意 C.甲国对排污的行为负有国际法律责任,乙国 可通过协商与甲国共同解决排污问题 D.根据“污染者付费”原则,只能由致害方, 即该核电站所属电力公司承担全部责任
(四)1992年里约会议及其发展 《21世纪议程》 《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 可持续发展
(一)国际环境条约 双边、多边的条约或协定 朝着“框架公约”(framework convention)的方向演变 (二)习惯 目前形成通例的国际环境习惯法规则并不多见,但是现行国 际环境法的许多原则确实习惯的产物 譬如polluter pays principl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三)软法 灵活性不大、约束力不强的可以为各国共同接受的原则 1 国际组织有关环境保护的方针建议和决议 2 有关全球保护的原则宣言,如《斯德哥尔摩宣言》等 3 有关环境保护的行动计划 programs of action
第八章 国际环境法
第一节 国际环境法概述
一、国际环境问题
国际环境问题的概念 跨境环境污染、对地球生态的破坏、生存环境的改变 等 国际环境问题的成因 1、市场的失灵 2、政策的失误 3、科学不确定性 4、国际贸易的影响 有害废弃物交易、濒危野生动植物贸易、热带木材贸 易
每年的12月29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 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有150个国家签署了《保护生 物多样性公约》,这是全球第一个关于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 样性公约。1993年12月29日该条约正式生效,这一天就被定为国 际生物多样性日。这是1992年6月13日,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首 脑会议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时的资料照片。
三、自然生态和资源保护
(一)生物资源保护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 《濒临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二)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四、控制危险废物的越境转移
1、《控制危险废物的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公约》(《巴塞尔公 约》)规定的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的条件: (1)进出口双方均未缔约国 (2)进口国同意(书面、特定) (3)有无害环境的处理方法 (4)越境转移有保险或担保 2、越境转移的程序和其他事项 (1)出口国或危险废物的生产者或出口者,书面通知有 关国家主管部门,进口国应作出书面答复。 (2)出口国证实已获得进口国书面答复,并已证实出口 者和处置者之间订立合同,详细说明对废物的无害环境处置办 法。 (3)如果越境转移的废物不能按照合同的条件完成,如 无其他合法安排,应运回出口国。 (4)有相关保险、担保或保证。 (5)公约不适用于放射性废物。
(二)臭氧层保护
对消耗臭氧层物质进行限制和管制
二、海洋环境保护
(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二)针对特定类型海洋污染问题的专门性公约 1.控制陆地来源的污染 2.来自船舶的污染及其赔偿责任, 譬如海洋油污事故 3.控制国家管辖的海底活动造成的污染 4.控制箱海洋倾倒废弃物造成的污染
第三节 中国与国际环境法的法律实践
一、当前全球国际法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国家经济利益的差别与矛盾 (二)发展中国家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之间的矛盾 (三)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国际规则与标准均不利于发展中国家 (四)传统经济学理论与全球环境问题的现实脱节
二、中国在解决全球环境问题方面的贡献
二、国际环境法的定义和特征
(一)国际环境法的定义 (二)国际环境法的特征 1 调整范围的全球性 2 调整方法的综合性 3 法律理念的生态性 4 法律规范的技术性
三、国际环境法的产生与发展
(一)19世纪到20世纪中叶国际环境法的产生 两个著名案例
(二)20世纪中叶到1972年斯德哥尔摩会议 比较突出的是海洋石油导致的污染 1972年 人类环境会议通过《斯德哥尔摩宣言》
五、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一)国家环境主权原则和不损坏国家管辖范围外的环境原则
《生物多样性公约》和《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
(二)国际合作原则 《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等 (三)可持续发展原则 《里约宣言》 (四)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生物多样性公约》和《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责任的共同性是指环境作为全人类共同利益所在 责任的区别性是由于各国工业、经济、科技发展水平不同, 及其在环境恶化成因中的作用不同。 具体减排目标只针对发达国家
六、环境保护国际组织
(一)政府间国际组织 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区域性国际组织、专门性国际环境组织 (二)非政府环境组织
(08-34)甲乙两国是温室气体的排放大国,甲国为 发达国家,乙国为发展中国家。根据国际环境法原 则和规则,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国必须停止排放,乙国可以继续排放,因 为温室气体效应主要是由发达国家多年排放积累造 成的 B.甲国可以继续排放,乙国必须停止排放,因 为乙国生产效率较低,并且对于环境治理的措施和 水平远远低于甲国 C.甲乙两国的排放必须同等地被限制,包括排 放量、排放成份标准、停止排放时间等各方面 D.甲乙两国在此问题上都承担责任,包括进行 合作,但在具体排量标准,停止排放时间等方面承 担的义务应有所区别
第二节 国际环境法的主要内容
一、大气和气候变化
(一)防止大气变化 1992年《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 目前主要措施是限制和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减排这算方式: (1)“净排量计算方式”:可以从本国实际排放量中扣除 森林所吸收的二氧化碳数量 (2)“集团方式”:欧盟国家视为一个整体,可以采取内 部平衡抵消,但在总体上完成减排目标的方式(德国超标) (3)“排放权交易方式”:两个发达国家之间可通过排放 额度的买卖来折抵排量。(俄国、加拿大未超标) (4)“绿色交易方式”:发达国家可以向发展中国家输出 绿色技术来抵排量。
(04-68)甲国白鹭公司与乙国黑鹰公司签订了一项进口 化工废料到甲国的合同。该化工废料是被《控制危险废 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列为附件中的危险 废物,现位于乙国境内。甲乙两国都是公约的缔约国。 根据相关的国际法规则,下列判断哪些是正确的? A.乙国政府或黑鹰公司应将拟出口废料事项通知甲国政府 ,并得到甲国政府的书面准许,才能出口 B.甲国政府必须证实黑鹰公司和白鹭公司对该废料已作出 无害环境的处置安排,包括详尽的处置办法和相关合同 ,才有准许进口 C.该种废料如果进行越境转移,必须有相关的保险或担保 D.如果甲国退出了《巴塞尔公约》,这种废料就不得再由 乙国向甲国出口
(一)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原则立场 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八项基本原则 (二)世纪交替时期中国队全球环境保护的贡献
三、国际环境法在中国的使用
四、中国加入的国际环境公约及应对行动
(一)大气和气候保护 保护臭氧层 应对气候变化 (二)海洋保护 (三)自然保护 (四)废弃物及危险物质管理 (五)贸易与环境 (六)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