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钢桥面铺装病害特点及设计要点分析

钢桥面铺装病害特点及设计要点分析

公路交通科技 应用技术版
钢桥面铺装病害特点及设计要点分析
白海涛, 王端宜
( 华南理工大Leabharlann 交通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41)
摘 要: 文章分析了钢桥面铺装病害特点, 分析了国内外钢桥面铺装基本情况, 并分析了不同铺装材料的特点及
应用情况, 对我国钢桥面铺装情况及病害特点进行了详细分析, 总结了钢桥铺装设计必须考虑的因素及我国钢桥
我 国 的 钢 桥 面 铺 装 材 料 初 期 以 双 层 SMA 为 主 , 但 双 层 SMA 方案在 世 界 其 他 国 家 应 用 较 少 , 近 年 开 始 应 用 环 氧 沥 青 及 浇 注 式 沥 青 混 凝 土 铺 装 材 料 , 2004 在 年 安庆长江大桥 钢 使 用 浇 注 式 沥 青 混 凝 土 上 加 铺 SMA 铺 装 方 案 。 我 国 初 建 的 钢 桥 桥 面 板 相 对 较 薄 , 为 12mm 厚 , 最 近 新 建 钢 桥 桥 面 板 厚 度 已 经 提 高 到 14mm 或 16mm。
面铺装的特殊要求, 为钢桥面铺装设计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桥面铺装; 正交异性钢桥面; 沥青混凝土; 病害
中图分类号: U443.33
文献标识码: B
钢桥面铺装目前是我国公路建设中的一个热点、难 点问题, 严重钢桥面铺装早期破坏情况影响大跨径桥梁 交通功能发挥。有必要对钢桥面铺装研究进行相关的总 结分析, 本文对国内外钢桥面铺装进行了分析, 为钢桥 面铺装设计提供参考。
3 钢桥面铺装材料研究进展
3.1 浇注式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研究进展 随着交通荷载的增加, 对桥面铺装高温性能的要求
不 断 提 高 , 单 纯 添 加 TLA 的 改 性 沥 青 在 一 些 环 境 已 经 不能够满足要求, 目前已开始完全采用聚合物改性沥青 作 为 胶 结 料 或 聚 合 物 改 性 沥 青 与 TLA 沥 青 混 合 作 为 沥 青玛蹄脂胶结料。由于聚合物改性沥青玛蹄脂不仅具有 优良的高温性能, 也具有良好的低温性能, 聚合物改性 沥青玛蹄脂可以作为钢桥面铺装防水层、保护层或磨耗 层。但是聚合物改性材料对加热比常规材料更敏感, 过 高温度或长时间加热能够导致改性剂产生变化, 降低或 改变改性沥青胶浆性能。如果聚合物改性沥青粘度过 高, 浇注式施工难度很大, 这也是聚合物改性沥青玛蹄 脂路用性能与施工性能之间需要平衡的矛盾。 3.2 环氧沥青沥青混凝土发展
1 我国钢桥面铺装状况
1.1 我国钢桥面铺装使用状况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发展, 我国已建成及即将建成的
大跨径正交异性桥面板钢桥已有 20 多座 , 我国从 1980 年代开始修建正交异性桥面板钢桥, 对正交异性钢桥面 铺装的研究最早开始于广东马房桥。在此期间铺装层主 要采用密级配 SMA, 并从南京长江二桥开始采用环氧沥 青混凝土作用铺装材料, 从江阴大桥开始采用浇注式沥 青混凝土。
美国正交异性钢桥面铺装表现差异较大, 有的表现 优良, 有的表现较差, 在很大程度与钢桥面的刚度、重 载交通数量和比例, 及铺装类型和铺装层厚度相关, 尤 其近年交通荷载显著增加, 对钢桥面铺装性能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环氧沥青铺装在美国的钢桥面铺装中应用非 常广泛, 浇注式沥青混凝土在美国桥面铺装应用较少。 2.5 台湾地区钢桥面铺装状况
台湾部分钢桥面铺装效果不理想, 有部分出现车辙 及脱层病害。台湾地区钢桥面桥面铺装目前所面临的问 题:( 1) 大部分桥梁位于交通枢纽, 在铺面需要进行维修 时很难封闭交通, 甚至没有替代道路, 对交通形成很大 的冲击;( 2) 由于台湾地区砂石短缺, 兴建中的快速道路 或重要的联络桥多为钢桥, 传统沥青混凝土是否适用于 钢桥面有必要进行研究;( 3) 由于钢桥面的刚度比混凝土 桥面板小得多, 承受载重车时变形较大。
日本钢 桥 面 铺 装 的 研 究 工 作 始 于 20 世 纪 50 年 代 , 日 本于 1956 年引进、发展来自德国 的 Gussasphalt 技 术 规范, 开始研究将这种技术应用在钢桥面铺装工程。在 1977 年 3 月 制 订 了 “ 本 州 四 国 连 络 桥 桥 面 铺 装 基 准 ”, 以本四连络桥有关的 调 查 研 究 成 果 为 基 础 , 在 1988 年 版的沥青铺装纲要中公布了一般桥面铺设的设计、施工 技术的标准。
( 1) SMA 桥面铺装材料研究 我 国 钢 桥 面 铺 装 采 用 SMA 铺 装 方 案 以 来 , 主 要 在 两个方面有明显提高: 改性沥青性能的改善提高。随着 高粘度改性沥青技术发展, 其性能均能达到 SHRP 分级 的 PG82- 22 或 PG82- 28 级 。通 常 采 用 木 质 素 纤 维 作 为 SMA 混合料的稳定剂, 也有研究表明有机合成长纤维对 SMA 混 合 料 的 热 稳 性 、 疲 劳 开 裂 性 、 抗 水 损 害 等 性 能 有所提高。但 双 层 SMA 钢 桥 面 铺 装 出 现 一 些 较 严 重 的 车辙、开裂、推移等早期病害, 使用寿命约为 3 ̄5 年。 而目前 SMA 所 采 用 的 沥 青 材 料 基 本 接 近 最 高 等 级 , 其 施工温度也基本达到了极限温度, 如何进一步改善和提 高这两种铺装材料性能也是研究人员面临的技术难题。 ( 2) 浇注式沥青混凝土 我国大陆应用浇注式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是从 1999 年 建 成 的 江 阴 长 江 大 桥 开 始 的 , 铺 装 层 为 单 层 50mm 的 浇 注 式 沥 青 混 凝 土 , 采 用 重 交 AH- 70 沥 青 + TLA 湖沥青调制的改性沥青, 主要是借鉴英国的沥青玛 蹄脂的基础上, 采取了一些改进措施, 但其高温稳定性 较难满足使用环境要求。而基本相同铺装方案在香港青 马大桥表现良好。 通 过 SBS 改 性 沥 青 掺 加 TLA 的 复 合 改 性 措 施 或 单 独采用聚合物改性沥青来提高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的高温 稳定性, 但这种改性沥青的粘度较高, 施工温度需要提 高到 240℃, 可能会造成 SBS 改性沥 青的老化, 降低改 性效果, 目前这种改性沥青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的高温稳 定性、疲劳性能是否适合我国的气候、交通环境还需要 进一步考验。 ( 3) 环氧改性沥青混凝土 我国环氧沥青作为路面材料在国内研究起步较晚, 同济大学在上世纪 90 年代对环氧沥青 进 行 了 较 系 统 研 究。但目前国产环氧沥青性能与国外产品还有差距。我 国也有必要自主研发性能优良的环氧沥青, 以满足工程 建设需要。 2000 年南京长江二桥钢桥面铺装应用美国 ChemCo 公司成品环氧沥青, 其后在润扬大桥, 江阴长江大桥, 湛江海湾大桥、佛山平胜大桥等钢桥面铺装中应用环氧 沥青混凝土, 并在江阴长江大桥铺装维修中应用日本环 氧沥青。
1967 年 ChemCo 环氧沥青混合料首次用作美国 San Mateo- Hayward 大桥正交异 性钢桥面铺装层。自此以后 环氧沥青铺装材料在美国、加拿大的正交异性桥面上得 到 广 泛 的 应 用 。 美 国 ChemCo 环 氧 施 工 温 度 为 110  ̄ 121℃, 施工时间为 45 ̄90min。
桥名
建成时间
第一次大修
第二次大修
马房大桥
1984
1992
2001
西陵长江大桥 虎门大桥
江阴长江大桥 汕头礐石大桥 厦门海沧大桥 军山长江大桥
1996 1997- 5 1999- .9
1999 1999 2001- 10
1997 1998- 12
2003 2004 2002 2004
2003- 11 2004 2006
术标准经过 30 余年的发展, 在 1992 年制定较系统的钢 桥面铺装标准。随着交通荷载及新材料发展, 近年德国 钢桥面铺装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 尤其是近年随着 轴载、交通量增加, 德国桥面铺装出现一些病害, 相关 部门开始着手研究进一步的解决措施。 2.2 荷兰钢桥面铺装状况
目前荷兰有 80 多 座 正 交 异 性 桥 面 板 钢 桥 , 其 钢 桥 面铺装主要采用沥青玛蹄脂混凝土。在 20 世纪 70 年代 前正交异性钢桥面铺装很少出现问题, 但是在此后荷兰 及其他国家的正交异性钢桥面铺装病害问题发展的非常 快, 出现了车辙、开裂、滑动脱层等病害, 主要可归纳 为以下原因: 交通量增加、车辆轴载增加、新型轮胎增 加 ( 如超级单轮) 、轻型桥面结构应用、缺少有力规范。 因 此 在 1970 以 后 开 始 研 究 其 他 类 型 的 沥 青 桥 面 铺 装 , 如热碾压型沥青混合料, 改性沥青混合料等。荷兰 Delft 科技大学 Molenaar 教授提出“正交异性钢桥面铺装设计 新思想”, 其核心思想是钢桥面 铺装设计应结 合 钢 桥 面 铺装的受力特点进行铺装材料设计分析, 而不是直接套 用路面材料性能规范和经验。 2.3 日本钢桥面铺装技术发展情况
纵向推移、开裂等病害; 浇注式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也 出现早期车辙、开裂损坏, 环氧沥青桥面铺装目前表现 较好。
图 1 钢桥面铺装病害主要表现 对钢桥面铺装使用状况调研表明, 钢桥面铺装病害
主要表现( 见图 1) 。即主要表现为铺装层的 层间抗剪强 度、抗疲劳开裂、高温稳定性还达不到钢桥面铺装的要 求。随着改性沥青高温性能的提高, 目前一般改性沥青
日本主要桥面铺装结构一般为下面层采用 30 ̄40mm 浇注式沥青混凝土, 磨耗层采用 30 ̄40mm 沥青混凝土, 一般不采用单独的防水层, 只是在清理后的钢桥面上涂 布溶剂型粘结层。 2.4 美国钢桥面铺装发展情况
美国自 1967 年开始引入正交异性桥面板结构形式, 桥面板及桥面铺装设计规范主要是参考借鉴德国相关规 范。
124 GONGLU J IAOTONG KEJ I YINGYONG JISHU BAN
公路交通科技 应用技术版
1967 年美国学者 Metcalf 对环氧沥青 桥 面 铺 装 材 料 进行模拟疲劳对比试验, 试验数据表明环氧沥青混凝土 抗疲劳性能明显优于普通沥青混凝土, 该试验开始了环 氧沥青铺装在美国广泛应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