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与企业文化
董仲舒,是西汉一位与时俱进 的思想家,儒学家,西汉时期 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 经学大师。
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 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建立 起新儒学。
董仲舒 (公元前179-公元前104 )
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 其教育思想和“大一统”、“天人感应”理论, 为后世封建统治者提供了统治的理论基础。
侯健 余团团 张德魁 徐亚楠 周利英
总儒儒儒儒结Biblioteka 家家家之的思概于特想述
企征的
业
历
管
史
理
变
迁
一
、
儒家又称儒学、儒家学说,或称为儒教,是中国 古代最有影响的学派。做为华夏固有价值系统的一
儒
种表现的儒家,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学术或学派,它 是中华法系的法理基础,对中国以及东方文明发生
家 过重大影响并持续至今的意识形态,儒家思想是东
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晚期赵国郇
(今山西猗氏县)人。他曾在齐国游学,
是齐国稷下学宫著名学者和学术领袖。
他系统的唯物主义天道观,其要点
是:
(一)天道自然。(二)天行有常。
(三)天人相分。(四)制天命而用之。
此外,还提出了著名的“性恶论”学
荀子
说。
(约公元前313一前238年)
代表作:《荀子》 现存的《荀子》三十二篇,大部分是荀子自己的著作, 涉及到哲学、逻辑、政治、道德许多方面的内容。
久政于及的 连治维其教 续结护等化 性构整级为 ,和个性核 发文中的心 挥明华社的
孔一种化与儒
子,结的现家
是即合结实政
以形与合政治
政成关与权文
为中联关二明
教国称联者的 )形之,之外
式为一间部 的政般建形 “ 而立式 政 言起来 教 我了讲 合 们稳,
了样帝会文儒综 决式国和化家上 定 性的 长的 统谐 秩性 的所 倡所 的期治序政导述
影稳秩的治的 响定序理目人 作性、想标伦 用和社,,道 。悠会对以德
孟子,名坷,字子舆,战国中期邹(今
山东邹县)人。由于他全面效法孔子, 被视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二号“圣人” 一一“亚圣”。
孟子力倡“仁政”,其理论根据是 性善论;并提出“民贵君轻”的古代民 主思想。
孟子 (约公元前385一前304年)
代表作:《孟子》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 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 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 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和政治行 动的儒家经典著作
概
亚地区的基本文化信仰。儒家最初指的是冠婚丧祭 时的司仪,自春秋起指由孔子创立的后来逐步发展
述 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孔子、孟子、荀卿、董仲舒、二程、朱熹、陆九 渊、王阳明代表了儒家发展的不同阶段。
儒家的派别包括:思孟学派、今文经学、古文经 学、宋明理学、心学、气学。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
儒这四
家四书 的部
四著 位作《 代称大 表为学 性“》 人四、 物书《 曾”中 参。庸 、据》 子称、 思它《 、们论 孔分语 子别》 、出、 孟于《 子早孟
期子 》
在持家( 着天和三 无下以) 法为追以 消目求追 除标一求 的的家圣 紧帝一人 张王姓孔 性之一子 。间己之
的,道 关永为 系远目 始私标 终自的 存把儒
顾炎武 (1613年—1682年)
著《天下郡国利病书》,他提倡“实学”的目的在 于批判理学,反对君主专制政治,顾炎武的学风对 清代学者影响很大。
——
—— 136
五记五 经》经 博、 士《 , 奠左 传《 周 定 了》 。易 》 儒 家汉 武、 《 经 典帝 建尚 书 的 尊元 五》 、 贵年《 地 位( 前诗 经 。 ) 设 立》 、 《 礼
和度是的(
诠中有政二
爱 释,儒治) 人 天儒家形上
命家学态述 ,一者及“
三 , 圣直来其政 、 尊 化扮维统教 儒 礼 王演护治合
权着的秩一 的一。序”
家 , 重种(的或 的 明 要文在合“ 特 德 角化维法政
色守护性教
征。成等,相 ) 级主继 制要”
一与可定由(
”教以的于一
。的将制儒)
(合这度教就
元朝的邓牧:自称“三教外人”,著书大胆否定封 建君主专制统治,其非君思想,对明清进步思想家有 一定影响。
明中叶的王阳明反对朱熹把 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的观点, 创立与朱熹相对立的主观唯心 主义理论——心学。理学由客 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 变,说明它已经走到极端。
王守仁(1472年-1529年)
李贽是明后期“异端”进 步思想家,他指责儒家经典 并非“万世之至论”,揭露 道学的虚伪,反对歧视妇女 和压抑商人。
李贽(1527年~1602年)
他是中国反封建的思想先驱,他的思想在一定 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带有 民主性色彩。
明末清初思想家,强调 “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 主张把学术研究与解决社 会问题结合起来,力图扭 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
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 成的新儒学,是宋代主要的哲学思想。
朱熹(1130年~1200年)
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 朱熹继承了北宋哲学家程颢、程 颐的思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 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后人 称之为程朱理学。其核心内容为: “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第 一性的;“气”是构成宇宙万物 的材料,是第二性的。把“天理” 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 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他提出 “存天理,灭人欲”。这实际上 是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
邑(今山东曲阜)人。 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政治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极其 深远的影响,也是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 中国人。
其思想的重要范畴是“仁”、“礼” “中庸”,而“仁”居于核心的地位。
孔子(前551-前479)
代表作:《论语》 《论语》就是孔子的语录,也有一些是对孔子弟子言行的 记录,是孔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孔子言行的追记。《论语》 一书集中阐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涵---仁。“仁”是一切 理论的中心,所有的关于“仁”、“乐”的规范,都不过 是手段,是为实现“仁”这一道德的最后完美服务的。
魏晋之际出现的玄学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的易经,这 是为士族辩护的一种消极思想。《周易》、《老子》、 《庄子》称之为“三玄”。玄学主张君主无为、门阀专 政,主要活动在洛阳。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和竹林七 贤。
唐朝中期的儒学大师韩愈, 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用儒家 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 道的观点。
韩愈(768年~8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