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生态系统及其保护
C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
D 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湿地保护意识。 E加强湿地保护力度和各级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建设,建立湿地保护管理的协调 机制,重视湿地调查、监测、保护、恢复等的科技支撑工作。
物和沼泽植物,有泥炭累积或虽无泥炭累积但有潜育层 存在的土地。其形成主要取决于地貌条件和水热状况。
三湿地的功能
1 物质生产 2 水分调节 3 环境净化 4 提供动物栖息地 5 调节局部小气候
白鹭Βιβλιοθήκη 白头鹤四 中国的湿地
中国湿地指中国境内的湿地。中国拥有湿地面积6500多 中
二 湿地的分类
1 沿海滩涂 潮下海域:低潮时水深不足6米的永久性无植物生长
的浅水水域,包括海湾和海峡;潮下水生植被层,包 括各种海草和热带海洋草甸;珊瑚礁。
潮间海域:多岩石的海滩,包括礁崖和岩滩;碎石海
滩;潮间无植被的泥沙和盐碱滩;潮间有植被的沉积 滩,包括大陆架上的红树林。
2 河口三角洲
国湿地万公顷,约占世界湿地面积的10%,居亚洲第一位, 世界第四位。到2005年2月2日,青海湖的鸟岛、湖南洞庭 湖、香港米埔、黑龙江省兴凯湖等30处湿地已被列入国际 重要湿地名录。 中国是世界上湿地类型齐全、数量丰富的国家之一。但改 革开放开始以后,由于不合理利用和破坏,湿地的面积急 剧缩减。到1990年代中期,已有50%的滨海滩涂不复存在, 近1000个天然湖泊消亡,黑龙江三江平原78%的天然沼泽 湿地丧失,七大水系63.1%的河段水质因污染失去了饮用水 的作用。 中国湿地特点是类型多、绝对数量大、分布广、区域差异 显著、生物多样性丰富。
授课人:江方奇
福州左海学校 2016年3月21日
一 湿地的定义
湿地指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沼泽地等带有静止或流动水
体的成片浅水区,还包括在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 水域。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
湿地是世界上生产力最高的环境之一,它是生物多样
性摇篮。无数的动植物种依靠湿地提供的水和初级生 产力而生存。湿地养育了高度集中的鸟类、哺乳类、 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和无脊椎物种,也是植物遗传 物质的重要储存地。
中国主要的湿地分布
“黄河之水天上来”,源起高耸云天的昆仑,飞流直下,如从天降, 到了甘川之交与白河汇合,忽然蜿蜒九曲、一步三回头,形成了中国 最大的湿地泽国———若尔盖湿地。
黄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黄河入海口两侧新淤地带,总面积为15.3万公顷,其 中,核心区面积7.9万公顷,缓冲面积1.1万公顷,实验区面积6.3公顷。该保护区地理位置优越,生态 类型独特,是中国暖温带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是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 迁徙的重要“中转站、越冬栖息和繁殖地”,是全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是世界范围内河 口湿地生态系统中极具代表性的范例之一。
潮下河口:河口水域即河口永久性水域和三角洲河口
系统。
潮间河口:具有稀疏植物的潮间泥、沙或盐碱滩;潮
间沼泽包括盐碱草甸、潮汐半盐水沼泽和淡水沼泽;
3 河流 永久性的河流:永久性的河流和溪流,包括瀑布;内
陆三角洲。
暂时性的河流:季节性和间歇性流动的河流和溪流;
河流洪泛平原,包括河滩,洪泛河谷和季节性泛洪草 地。
4 湖泊 永久性的湖泊:永久性的淡水湖(8k㎡以上),包括遭
季节性或间歇性淹没的湖滨;永久性的淡水池塘(8k㎡ 以上)。 季节性的湖泊:季节性淡水湖(8k㎡以上),包括洪泛 平原湖。
5 人工水面 如水库、池塘、水稻田等属于广义湿地,得到湿地公
约的认可。
6 沼泽
地表及地表下层土壤经常过度湿润,地表生长着湿性植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四 湿地的破坏及其保护
1 湿地消失的人为原因 土壤侵蚀 环境污染 围湖、围海造田 引水灌溉、河流截流改向
自然原因 气候变迁 河流改向 生物入侵等
“鄱阳湖草原”
湿地的不合理的开发
2 保护湿地的措施
a.加强湿地立法,完善湿地保护的政策和法规体系 目前,我国缺少专门的湿地保护法律法规,与湿地保护管理有关的法律条 款分散于《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水法》等法律法规中,湿地的 保护管理、恢复改造、开发利用、执法监督等仍然存在多头管理、责任不清、 管理不到位等现象。 b 退耕还湖,防止水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