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环保行业年度研究报告

2018年环保行业年度研究报告

2018年环保行业年度研究报告增长衔接转型,成长兼具价值。

自上而下看,PPP模式驱动的基建投资是中国经济在后房地产时代最重要的增长引擎,PPP模式将成为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基建投资的主流投融资模式;自下而上看,节能环保产业是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产业方向,具有广阔的成长空间。

在十三五周期中,环保产业在技术、政策与商业模式三方面都将出现非常显著的供给改善,推动潜在需求的不断释放。

产业与资本共振,将在2017年孕育出大量投资机会。

崭新周期启动,投资占比回升。

中国的环保投资占GDP的比例在2010年见顶,达到了1.86%,随后逐年下行,十二五周期维持着每年8000-9000亿规模。

这背后的真正原因并不是有效需求不足,更多的反映的是在现有财政支付和环境服务收费体系约束下,以BOT/BT/EPC为主流模式的环保投融资模式已经出现瓶颈。

在新的十三五周期,我们认为在PPP模式的拉动下,环保投资占GDP比重有望突破2%,接近甚至达到美国1972-1980年、日本在1973-1976年的水平。

2017年是十三五环保行业投资周期的关键之年,在PPP模式推动下我们看好全行业的订单放量和业绩快速增长。

PPP投资逻辑:现金快速回流。

PPP模式将驱动了全行业的订单放量和业绩增长。

我们回顾了碧水源的商业模式,作为目前PPP模式的早期雏形,通过对于碧水源商业模式的研究我们认为PPP模式的发展历程将由四个相互关联的部分组成。

2015年PPP行情的驱动因素是订单市值比,16年行情的核心逻辑是资产负债表风险外部化后的估值提升。

展望2017年,从投资角度而言,我们更为看好能够通过高毛利率产品或资产证券化方式实现现金快速回流的投资标的。

早生命周期行业,孕育投资机会。

环保行业潜在需求空间大,但需要通过基于技术导入或商业模式创新带来的供给优化来推动有效需求兑现。

特定细分行业自身的发展规律决定了不同细分行业拥有不同的成长曲线。

在相对合理估值水平下,投资于早生命周期细分领域一直是环保行业投资超额收益的重要来源,展望2017年我们提示投资者重点关注煤炭清洁利用、餐厨垃圾、土壤修复、危废处理、海水淡化等细分行业。

重点个股推荐:基于工业环保业务布局和高毛利率业务实现PPP现金回流逻辑,推荐天壕环境、天翔环境、清新环境、中金环境(与机械联合推荐);基于煤炭清洁利用产业方向,推荐神雾环保、神雾节能、长青集团、华光股份;基于早生命周期细分行业,推荐维尔利、高能环境、东江环保、南方汇通;基于PPP资产证券化带来存量运营资产价值重估,推荐清新环境、洪城水业、武汉控股、兴蓉环境。

风险提示:政策执行不及预期、利率大幅上行内容目录1. 中国环保产业的潜在需求旺盛 (6)1.1. 环境治理需求量大,环保产业潜力无限 (6)1.2. 环境污染情况比国外更严重,需要更严格的长期治理 (7)2. 十三五周期环保产业的供给改善:来自技术进步、政策监管和商业模式三方面的推动82.1. 技术进步:海外并购加速,环保新技术引入中国 (9)2.2. 政策监管:十三五期间环保政策体系和监管执法体制得到了重构 (10)2.3. 商业模式:PPP模式成为行业主流模式,带来投融资能力的大幅扩展 (13)3. 十三五周期PPP大潮来袭,环保产业投资占比将触底回升 (16)3.1. 环保投资占GDP比重将突破2% (16)3.2. 基建拉动经济增长,PPP模式不可或缺 (16)3.3. 国际经验印证环保投资占比有望突破2% (19)3.4. 板块估值相对合理,投资占比曲线回升催生2017年板块投资机会 (21)3.5. PPP模式推动产业集中度提高,市场份额将向上市公司快速集中 (22)4. 展望2017:PPP行情核心驱动因素是现金回流能力 (22)4.1. 碧水源合资公司模式是PPP模式的雏形 (22)4.2. 2015和2016年PPP行情的核心驱动因素 (23)4.3. 2017年PPP板块投资看现金回流 (24)5. 看好早生命周期的几个细分行业早生命周期 (25)5.1. 土壤修复:四千亿市场初起步 (25)5.2. 危废处置产能缺口大 (27)5.3. 餐厨垃圾处理市场晨曦初现 (28)5.4. 海水淡化应用现实逐渐丰满 (29)6. 煤炭清洁利用是坚定不移的长期方向 (33)6.1. 资源禀赋决定能源结构 (33)6.2. 煤炭燃烧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造成巨大环保压力 (35)6.3. 煤炭清洁利用是中国环保产业的长期方向 (36)图表目录图1:单位化石能源消耗量 (6)图2:全球人均水资源量(立方米/人) (7)图3:十三五期间环保产业快速增长因素 (9)图4:新旧环保体制对比 (10)图5:多种环保政策协同作用2017年环境治理 (11)图6:电厂减排案例分析 (12)图7:PPP模式示意图 (14)图8:2000-2014我国环境污染投资 (16)图9:PPP入库项目落地率 (16)图11:入库项目按行业分类的项目数量和金额 (17)图12:市政工程和生态建设中的环保及公用事业类项目数量和金额 (17)图13:入库项目分行业落地率 (18)图14:财政部PPP项目数量及金额(万亿元) (18)图15:1961-2015日本名义GDP (19)图16:1971-1980日本环保投资占比 (20)图17:1961-2015美国名义GDP (20)图18:1972-1992美国环保投资占比 (20)图19:各国环保投资占GDP比重 (21)图20:2011-2016环保板块与创业板估值 (22)图21:云南水务发展历程 (23)图22:云南水务商业模式 (23)图23:2013-2015环保公司毛利率对比 (24)图24:我国土壤污染情况 (25)图25:我国不同土地类型污染情况 (25)图26:我国危废处置方式占比 (28)图27:我国海水淡化工程数量 (30)图28:我国海水淡化工程规模(吨/日) (30)图29:海水淡化产水规模(万吨/日) (30)图30:海水淡化工业用水用途 (31)图31:我国已建海水淡化工程技术分类 (32)图32:反渗透法成本分析 (32)图33:低温多效法成本分析 (32)图34:2015年中国和世界一次能源结构对比 (33)图35: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 (34)图36: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 (34)图37:全国分类型发电装机容量情况 (34)图38:2005-2015年全国脱硫机组容量(亿千瓦) (35)图39:2015年我国煤炭消费结构 (36)图40:2011年以来秦皇岛动力煤价格变化 (37)表1中美自来水水质对比 (7)表2:中美污水处理排放标准对比 (8)表3:环保上市公司海外并购案例 (9)表4:央企进军环保名单 (13)表5:上市公司成立PPP基金列表 (15)表6:水务运营公司对比 (25)表7:我国土壤修复空间测算 (26)表8:土壤修复技术对比 (26)表9:危废政策一览 (27)表11:餐厨垃圾处理技术 (29)表11:三种海水淡化技术对比 (31)表13:2050年中国能源消费量和有关的碳排放量预测 (35)表14:火电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变化 (36)1.中国环保产业的潜在需求旺盛1.1.环境治理需求量大,环保产业潜力无限中国环保产业潜在需求旺盛。

在成长股的投资框架中,行业的潜在需求空间往往是投资者最为关心的问题。

中国资本市场近年来给予代表经济转型方向的新兴行业相对估值溢价,背后一个重要原因是市场对很多传统行业潜在需求空间的预期并不乐观。

放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维度上看,受人口周期和城市化率等因素的制约,很多行业的潜在需求空间确实值得商榷。

然而投资者不需要担心中国环保产业的潜在需求空间,这是个潜在需求无比旺盛的朝阳产业。

行业潜在需求空间量的描述。

理论上,一个国家环保产业的潜在需求空间往往是由工业生产和经济活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总量与自然环境承载能力的关系决定的,而节能产业潜在的需求空间是由工业生产和经济活动所消耗的能源总量与经济生产总值的关系决定的。

中国以全球7.2%的国土面积,6%的水资源量,承载了全球19%的人口规模,消耗了全球23.5%的化石能源,创造了全球15%的GDP。

一般来讲,我们习惯用单位国土面积的化石能源消耗量来估算环保产业的潜在需求量,而用单位GDP的化石能源消耗量来描述节能产业的潜在需求空间。

图1:单位化石能源消耗量资料来源:BP能源统计年鉴、天风证券研究所在单位国土面积化石能源消耗量和单位GDP化石能用消耗量的二维象限图中,即便我们以全部国土面积计算,中国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单位国土面积化石能源消耗量和单位GDP化石能源消耗量“双高”的国家。

如果进一步落实到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这个比例关系则会变得异常紧张,中国的节能环保产业大有可为。

环境治理需求量越大,往往单位价格越高。

不仅如此,对于大部分污染治理投资而言,其价格曲线的形状往往呈U型,即当我们期望的污染排放标准达到一定程度后,治理污染所需要的单位投资水平会往往出现明显的上升。

我们的生活常识和大量产业观察的经验都支持这一论断:基于超滤膜技术的污水处理厂吨水投资普遍在2000-2500元,基于纳滤的再生水厂吨水投资要增加到3000-3500元,而基于反渗透膜的海水淡化项目吨水投资会超过5000元以上。

虽然众多优秀的环保产业从业者已经做了大量工作试图通过不断的技术进步和效率改进来平缓价格曲线右端上行的速度,但我们依然要面对这样一个尴尬的事实:在我们对环境治理需求量较大的同时,往往会伴随更高的单位价格。

环保产业投资额等于需求量*单位价格,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坚信环保产业的空间巨大,潜力无限的核心逻辑。

1.2.环境污染情况比国外更严重,需要更严格的长期治理雾霾治理任重道远。

大众媒体经常喜欢引用19世纪50年代伦敦雾霾来对比中国北方地区13年以来愈演愈烈的雾霾天气,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非常简单的数据对比看出二者之间的差别。

1952年英国全国一年的发电量约600亿KWH,而伦敦地区的人口规模只有英国全国的1/5,当时伦敦地区的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粉尘。

而2015年仅北京地区目前用电量就接近1000亿KWH,机动车保有量超过500万辆,污染物主要成分变成了PM2.5细颗粒物。

今天的北京无论是在常住人口规模、用电量还是机动车保有量上都超过52年的伦敦不止一个量级。

可如果考虑到地理和气候因素,今天北京的环境承载能力未必会比52年的伦敦更强。

伦敦通过出台《清洁空气法》历时近30年才摆脱了雾霾笼罩,基于这样的对比,很可能我们将不得不面对雾霾天气长期存在的现实。

人均水资源匮乏,长期看好膜技术市场空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