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儿川崎病的诊断标准

小儿川崎病的诊断标准

小儿川崎病的诊断标准
川崎病多发生在5岁以下小儿,尤其是1-2岁的孩子。

3个月以下小儿及8岁以上儿童比较少见。

诊断标准:1.发热5天以上,抗生素治疗无效。

2.眼球结膜充血。

3.皮疹,多表现为斑丘疹,没有水泡及结痂。

4.口唇干裂,杨梅舌。

5.颈部淋巴结肿大。

6.手足红斑,硬性水肿,恢复期脱皮。

以上6条中出现5条临床表现就可以诊断川崎病,如果仅符合4条加之超声心动图看到冠状动脉扩张也可以诊断。

川崎病孩子化验检查血白细胞高,中性粒细胞高,CRP高,血沉快。

超声表现:
1.冠状动脉改变。

2.急性期可见心包积液、左室内径增大,二尖瓣、三尖瓣反流。

3.可出现心功能变化及节段性心肌运动障碍。

左室射血分数、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速度可正常,组织多普勒二尖瓣环收缩期速度和位移及舒张期速度低于正常儿童。

4.CDFI显示冠状动脉内血流信号缓慢,可呈现涡流。

川崎病的冠状动脉分级标准:轻度(冠状动脉扩张)35%-45% ,轻度损害,内径增宽,内径小于4mm,发病30-60天内内径
恢复正常。

中度(冠状动脉瘤),出现球状、囊状、梭形扩张,或呈串珠样改变,内径4-8mm,发病1-2年内消退,一部分转为狭窄。

重度(巨大冠状动脉瘤)5%,明显扩张,病变广泛,累及1支以上,内径达到或超过8mm,血栓形成,内膜增厚、狭窄或闭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