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科简介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科简介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科简介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2003年被列为省级重点学科,2009年学科评估验收结果为优秀。

队伍建设该学科建设之初由海南大学(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农学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品资所和橡胶所等单位的有关系、室构成,2007年两校合并后进一步整合两校资源夯实了学科建设的基础。

本学科现有科教人员44人,其中教授18人,博士学位10人。

科学研究该学科有包括热带作物栽培原理与技术、热带农业资源与环境、热带作物种质资源开发与利用等研究方向。

发表学术论文共197篇其中SCI收录4篇,出版专著15部;获得获国家级奖3项,省部级奖13项,科研成果转化共2项、直接经济效益共22.14亿元;承担科研项目共121项,其中国家级18项,国务院各部门项目28项;教学和人才培养该学科是我校传统学科和主干学科,有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草业科学3个本科专业,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植物营养、土壤3个硕士点和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博士点。

2006年《土壤肥料学》被列为校及精品课程,2007年《作物栽培学》被列为校及精品课程。

“农业资源综合利用实验教学中心”、“基础农学实验教学中心”被省教育厅批准为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2007年获得省部共建热带作物栽培与耕作学科实验室,2008年获得省级热带作物教学示范中心,2008年获得省级热带作物科学特色优势学科,2009年获得国家级热带作物科学特色优势学科。

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共2项、获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共3项,农学协会获得全国百佳优秀学生社团。

五年来共授予博士学位13人、硕士学位93人。

国内外学术交流几年来年共主办参加国际学术交流382人次、其中海外31人次。

主办和协办国际学术会议(培训班)2次,国内学术会议1次。

国际合作研究项目2项。

派往海外进修3人。

(数据统计截止至2009年12月)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学科简介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是1982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批准的第二批硕士学位授权点之一。

1993年被评为农业部重点学科,2003年被评为海南省重点学科。

本学科以热带作物为主要研究对象,致力于农产品保鲜贮运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事业。

学科研究方向本学科点已形成了热带果蔬贮藏加工学、热带特色食物资源研究与开发、热带水产品加工原理与技术等三个稳定而有特色的研究方向。

(1)热带果蔬贮藏加工学主要研究内容为:热带果蔬加工特性研究;热带果蔬精深加工与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热带果蔬贮藏保鲜技术。

(2)热带特色食物资源研究与开发主要研究内容为:热带特色食物资源原料或成分的性质研究;热带特色资源食品加工新工艺新技术。

(3)热带水产品加工原理与技术主要研究内容为:热带水产品加工技术;热带水产品资源的活性成分提取及综合利用。

队伍建设形成了一个具有高效率、高度创造性的学术体制,有一支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以教授、副教授和博士为主体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科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学术队伍。

学科点2009年底拥有31人,其中,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11人,占35.5%;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14人,占45.2%;拥有博士学位者16人,占51.6%;拥有硕士学位者6人,占19.4%。

学术队伍新增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海南省“515”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才1人,第二层次人才1人,达到了学科建设的计划目标。

科学研究五年获得及承担的纵向科研项目为69项,其中国家计委、科技部、教育部项目1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国务院各部门项目3项,省级地方政府项目43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经费总额达2276.31万元。

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5项,授权发明专利数5项。

发表论文数349篇,其中学术期刊301篇,学术会议论文48篇,SCI收录48篇。

出版教材、专著23部。

参加学术会议120人次,举办、协办学术会议3次。

很好地完成了学科点科学研究的计划目标。

教学与人才培养过去五年新增加应用化学及食品质量与安全两本科专业,并顺利通过新办本科专业评估工作,新增食品科学硕士点,新增加两个专业领域硕士学位点。

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上,着力扩大人才培养规模。

过去五年,共招收硕士研究生101人,授予硕士学位70人,培养博士生8人。

现在校研究生75人,本科生747人,完成了学科建设的计划目标。

条件建设过去五年,新增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中央与地方共建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1个校级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了中试实验室2间,学科科研实验室4间,导师科研实验室11间,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教学实践基地5个,另有联合培养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所属的专业实验室及学校公共实验中心可供使用;挂靠单位食品学院实验室新增加仪器设备价值人民币1100多万元,学科点科研设备新增569.36万元;图书资料由院(校)、学院、学科点(系、室)三方面组成,学科点每年投资3.1万元购置学科专用图书,现本学科点图书的藏书近2万册,国内外期刊30多种,能够满足本学科的教学与科研的需要。

(数据统计截止至2009年12月)民商法学学科建设简介民商法学学科是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权点,2002年11月被批准为海南省第二批重点学科。

2009年通过学科评估验收。

研究方向包括民法学、商法学、知识产权等方向。

(1)民法学方向研究重点在中国民法典、中国物权法、中国土地法律制度、合同法、侵权责任法、亲属法、特区法制、南海法律问题以及国际旅游岛建设等方面,在中国民法典私权保护立法设计、中国物权法、中国土地法律制度、侵权责任法、特区法制、南海法律问题等领域居全国先进水平。

(2)商法学方向,本研究方向在公司法、海商法、证券法、破产法以及特区法律制度等方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特区法制、公司法、证券法、国际旅游岛建设法律问题研究方向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3)知识产权方向。

队伍建设民商法学科现有19名学科成员,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7人,讲师5人,学科成员中博士8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1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海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人,全国知识产权百名高层次专家2人。

科学研究2005年至2009年,本学科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承担司法部、国土资源部、海南省及美国亚洲基金会、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等项目32项,5年内可支配科研经费146.3万元,目前承担的科研经费合计66.5万元.2009年教育部基地重大招标项目《我国民法典私权保护立法设计》也已经通过评审正在公示中。

2005年至2009年,本学科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47篇,出版学术专著18部,获得省部级科研奖7项(其中两项为一等奖)。

该学科为全国、海南省立法工作提供了30余份论证、调研报告,直接参与了10余部法规的起草,在普及法律知识方面,学科组成员承担了50余次的讲座,其中包括为省级领导的法律讲座。

人才培养与课程建设本学科承担了20余门(最多时达到42门)本科生基础课和专业课以及民商法专门研究生课程,现有教育部特色专业1个,省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教学团队1个,实践教学基地25个,是全国先进班集体、五四红旗建设单位等荣誉称号的拥有者。

2005年至2009年以来,获得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4项,在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高水平的教材15部。

该学科共招收了8届硕士研究生,其中2002级有6人,2003级有12人。

2004级10人,2005级12人,2006级12人,2007级11人,2008级14人,2009级17人。

学术交流与对外合作2005年至2009年以来,本学科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活动取得了重大进展,其中出国访学、讲学5人次,国内访学进修20人次,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80人次,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等学校合作科研5项,邀请高层次人才来访讲学36人次。

(数据统计截止至2009年12月)政治经济学学科简介2005年,海南大学整合“中国现代经济理论”和“世界经济”两个学科组成“政治经济学”学科,由海南省教育厅批准为省重点(扶持)建设学科。

学科目前有“市场经济与价值理论”、“经济发展的国际比较”和“中国现代经济理论”三个研究方向。

共有研究人员17名,其中8名教授,6名副教授,10人拥有博士学位。

2005-2009年,承担本科生基础课及专业课106门次,于2007年获得政治经济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授权点,现拥有世界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两个硕士点。

5年来,我们培养了756名本科生,68名研究生。

目前在校研究生达到47名,共25名研究生毕业。

研究生在校期间共发表论文86篇,其中重要刊物学术论文15篇。

完成省部级以上课题12项,目前,本学科承担的科研项目中国家级及部委级项目7项,省级项目20项,其他项目多项。

2005~2009年度学科成员共发表论文总计190篇,其中重要学术刊物174篇,高校学报32篇,出版22种专著,10种教材,获奖成果20项。

本学科出国进修、合作科研7人次,出国讲学3人次,参加国际会议78人次,国外来点进修、合作科研4人次,国内来点进修、合作科研3人次,举办国内学术会议5次,国际学术会议6次。

其中,与台湾成功大学合作研究课题——“两岸产业发展与经营管理比较研究”,每年一次,分别在海南与台湾举行学术研讨会。

目前经济学图书馆收藏有经济类图书近3万册,拥有中外文期刊104种。

文献覆盖了政治经济学的几个重要领域。

(数据统计截止至2009年12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简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于2002年被批准为海南省扶持学科,同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有思想政治教育、行政管理、公共关系等四个本科专业,以及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政治学理论、中共党史、公共管理、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等八个硕士点,建有海南省高校德育教学科研基地和教育部人文重点研究基地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海南调研基地,承担着全省高校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职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任务和全校公共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任务。

学科研究方向学科凝练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及其规律研究、民族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三个特色研究方向。

学术队伍建设本学科有教授15人、副教授10人、讲师21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8人;学科成员平均年龄37岁,45岁以下者36人。

其中,有兼职博士生导师2人。

有海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兼职副主席2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3人、海南省“515人才工程”人选4人。

有海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兼职副主席2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3人、海南省“515人才工程”人选4人。

教学和人才培养本学科成员在学校承担着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公共政治理论课、本学科的研究生专业课程和本科生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