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的详细解说
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的详细解说
轴:具有 dmax+t形位理想轴
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二、独立原则 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各自独立,测量 时 分别满足各自
的公差要求。
因独立原则时尺寸与形位误差检测较为方便,故应用 广泛。
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三、包容原则 1、单一要素的包容原则
0 0.2
① 图样标注:尺寸公差后加 ø 10
2、最小、最大实体状态和实效状态 1)最大、最小实体状态 合格零件拥有材料最多的状态称最大实体状态。 合格零件拥有材料最少的状态称最小实体状态。 最大实体尺寸:dmax 最小实体尺寸:dmin Dmin Dmax
2)实效状态:最大实体尺寸与实效尺寸综合后的尺寸。
孔:Dvs=Dmin-t形位
轴: dvs=dmax+t形位
L1 M 2 M1 f= L2
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c、倾斜度 倾斜度公差带有三种形式: 面对面的倾斜度、线对线的倾斜度、线对面的倾斜度。 面对面的倾斜度标注示例:解释45度的含义。 倾斜度误差的测量:转换成平行度误差的测量。
1、与理想要素比较原则,
如:自准直仪测直线度,平台上测平面度。 2、 测量坐标值原则。 如:测量孔轴线的位置度误差。 3、 测量特征参数原则。 如:两点法及三点法测圆度误差。 4、 测量跳动误差原则。 如:(径向、端面圆全)跳动误差的测量。
5、 控制实效边界原则。
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小结 1、了解形位公差的概念。 2、掌握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的内容。 3、掌握形位公差的项目符号及标注方法。
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二、零件的几何要素 几何要素的定义:代表零件几何形状特性的点、线、面。 (1) 中心要素:圆心、球心、中心线、轴线等。 (2) 轮廓要素:零件外形轮廓,圆柱面、球面、素线等 (3) 被测要素:给出形位公差要求的要素。
(4) 基准要素:用来确定被测要素方向、位置的要素。
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方法:被测量件置与定角座上,调整被测件使表面读数差
最小,则f=Mmax-Mmin 定向公差小结:
定向公差是一项综合公差,综合控制被测要素的定向误
差,形状误差。
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2、定位公差 ① 同轴度:应用台阶轴 同轴度公差带:直径为公差值t且与基准同轴线的小圆柱。 检测:V形块模拟基准轴线,两指针调零。 读数:对应点读数差 M1-M2
置误差、方向误差、形状误差。
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3、 跳动公差 a、圆跳动及测量方法 ① 径向圆跳动:指示器径向固定,被测要素绕基准回转 一周时最大与最小读数差。
② 端面圆跳动:指示器垂直端面固定,被测要素绕基准
回转一周,最大与最小读数差。
② 对称度:应用方格或键槽
对称度公差带:相对基准对称度分布的两平行平面。 检测:被测零件放置在平板上,测被测表面到平板的距
离,取测量截面内对应点最大差值为误差值。
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③ 位置度:应用孔轴线的位置度。
孔轴线的位置度公差带:以理想位置为轴线的小圆柱。 测量:测量坐标原则。 。 定位公差小结: 定位公差是一项综合公差,可综合控制被测要素的位
即:被测实际要素对其理想要素的最大变动量为最小。
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2、各项形状公差及其误差的测量 1)直线度:给定平面内直线,任意方向直线等。 直线度误差的检测:介绍水平仪的测量原理。 图解法求直线度误差:
测点序号:
0
1
2
3
4
5
6
7
8
水平仪读数:0 +6 +6
累积值:
0
-1.5 -1.5 +3 +3 +9
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3、理想边界
定义:具有理想形状的极限边界 具体为:孔的理想边界为一具有理想形状的外表面(理想轴)
轴的理想边界为一具有理想形状的内表面(理想孔)
1)最大实体边界:尺寸为最大实体尺寸的理想边界。 孔:具有Dmin 的理想轴 ;
轴:具有dmax 理 想孔
2)实效边界 孔:具有 Dmin-t形位的理想孔
2、基准符号 位置公差必须标注基准。 基准代号的注法:基准代号对准基准要素,无论基准 方向如何,基准代号中字母必须顺正方向写。
说明:基准为中心要素时,基准符号与尺寸线对齐。
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形位公差标注示例:
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五、形位误差的检测原则 国标将实现中应用的检测方案归纳为以下五种检测原则:
f x2 f y2
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b 、垂直度 垂直度公差带有四种形式:线对面的垂直度、 线对线的垂直度。 垂直度பைடு நூலகம்差的检测:
(实际测量方法较多,现举一例说明)
线对线的垂直度的测量:转换成平行度误差的测量, 用心轴 模拟基准轴线。
E
② 分析:最大实体边界:ø 的孔且垂直于基准。 10 实际尺寸合格范围:9.8—10mm之间 实际轴径9.8mm时,轴线垂直度公差0.2mm 实际轴径10mm时,轴线垂直度公差0
由以上分析总结:包容原则下形位公差包容在尺寸
公差之内。
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四、最大实体原则 1、最大实体原则用于单一要素 1)图样标注: ø 10
测量时用导向套筒,中心顶尖,V形块模拟基准。
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c、跳动公差的特性及应用
① 跳动公差是一项综合公差,测量方便,故广泛应用于
旋转类零件。 ② 各项跳动公差中被测要素,均为轮廓要素,基准要素 均为中心要素。 ③ 生产中有时用测量径向全跳动的方法测量同轴度。
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形状公差与形状误差的检测
第三节 位置公差和位置误差测量
第四节 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的相关性要求 第五节 形位公差的选用
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第一节 概述
一、形位公差的含义及其影响 1、形位公差的含义:任何零件的加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 的影响总会产生形状、位置方面的误差。
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2)平面度: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平面度误差的测量:对角线法 按一定的布点方式测量 0 -3 10 2 8 1 平面度误差f=10-(-3)=13μm
8
0 0
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3)圆度: 圆度公差带:半径之差为公差值的两同心圆之间的区域。 圆度误差的测量:近似法测量,光学分度头上测 量圆度误差。
0 +6 +12 +12 +10.5 +9 +12 +15 +24
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直线度误差:f=18-9=9μm
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① 先解释累积值的得来:由于水平仪测量的是相临两点的 高度差,作图时需将各点的读数都转换成相对坐标圆点 的值。 ② 作图法求解必须以y方向作为评定误差的方向 ③ 通过计算求得直线度误差。
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二、形位公差值的确定 1 、公差等级:1、2、3、…….12 。1级最高,12级最 低,6、7级为基本级。 总原则: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选择最经济的 公差值。 2、 选择方法:类比法
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五、三种公差原则小结
公差原则 遵守的边 允许的形 界 为公差 独立原则
包容原则 最大实体 边界 最大实体 实效边界 原则
应用 广泛
配合性 质要求 严格 只要求 保证可 装配性
t
0~T
t~~t+T
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第五节
形位公差的选用
正确合理的选择形位公差,不仅直接反映产品量 和寿命,而且关系到零件的加工难易程度。 一、形位公差项目的选择 1、零件的几何特征 如:圆柱零件:圆柱度、圆度 圆锥形零件:圆度、素线直线度 平面:平面度 阶梯轴:同轴度 槽:对称度
0 0.2
0.1 M
2)分析:实效边界:尺寸为ø 10.1 mm的理想孔
实际尺寸合格范围:9.8—10 mm。
实际尺寸为ø 9.8mm时,轴线直线度公差0.3 mm。 实际尺寸为ø mm时,轴线直线度公差0.1 mm 10 2、最大实体原则用于关联要素 被测要素与基准要素同时对同轴度进行补偿
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4)圆柱度: 圆柱度公差带:半径之差为公差值的两同轴线的圆面之间 的区域。
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5)线轮廓度、面轮廓度 公差带简介:包络线的形成原理。 说明: ①任意方向直线度在公差值前需加“ø”
②宽大平面用平面度,窄长平面用直线度。
③圆柱度是一项综合公差。 小结: 1、形状公差不涉及基准。 2、形状公差值是包含实际要素的最小区域的宽度或 直径来表示。
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第三节
位置公差和位置误差测量
一、位置误差与基准 1、位置误差:被测要素实际位置对其理想位置的变动量 2、基准 1) 基准要素:用来确定被测要素方向或位置的要素。 2) 基准的分类: 单一基准:由一个要素充当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