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体育发展及其问题

中国体育发展及其问题

中国体育事业发展及其问题
摘要: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体育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很多问题,与体育强国的要求相差甚远。

关键词:群众体育举国体制体育教育体育产业体育强国
一、中国体育事业正在不断发展壮大
经过60年的发展,中国体育事业已经是今非昔比了,中国人早就将身后“东亚病夫”的牌匾砸碎,取而代之的是“金牌大国”、“体育大国”等等美称。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体育的发展,不断加大对体育的投入力度,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响应,积极投身到体育事业中来,中国的体育事业在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中国体育发展的速度令世界为之惊叹。

运动员在各项比赛中奋勇拼搏,争金夺银,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

运动员的成绩是最能反映一个国家的体育发展水平的。

在举国体制的培养下,中国运动员的运动成绩不断提高,在各项大赛中都能够取得很好的成绩。

就拿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的奥运会来说吧,以下是中
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夺得15枚金牌,到2004年雅典的32枚金牌,再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51枚金牌,我们看到了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的出色表现,为国家争取了极大的荣誉。

此外,“110米栏飞人”刘翔证明了亚洲人也能战胜被认为统治短跑项目的欧美选手,打破世界纪录;中国乒乓球队统治了乒乓球比赛,在国际比赛中鲜有败绩;中国男排、中国水球队、沙滩排球队在比赛中也不断取得突破……这一切都是中国体育发展的一个缩影,从一个侧面上反映中国体育的发展。

中国的体育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中国的体育产业起步晚、规模小,但是发展快。

中国1997年体育产业的增加值为156.37亿元,1998年为183.5亿元到了本世纪初已经超过200亿元。

竞技体育是体育产业中重要的一翼,我国最早走向市场也是最火暴的足球,近五年的转播权总共6000万美元。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有相当规模的体育专业市场,国内现有体育产业经营性机构两万多家,总投资额已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年营业额超过600亿元,其发展速度是可观的。

随着体育产业的发展尤其是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为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2008年奥运会使用37个比赛场馆(其中32个在北京,5个在其他城市),训练用比赛场馆59个。

这些场馆需要购进大量的体育器材和体育设备,根据近几届奥运会的经验,2008年奥运会需采购的体育器材和体育设备总价值为2亿~25亿美元,这为我国的体育用品制造业和体育用品销售业开拓了发展空间。

另外,2008年奥运会为我国体育保险业、体育竞赛表演业、健身娱乐业、体育广告业、体育博彩业等行业的发展机遇[1]。

中国体育法制不断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关系亿万人民健康和作为文化事业组成部分的体育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中央政府制定了一些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对新中国体育事业的起步发展、促进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到上世纪70 年代中期, 先后出台的体育法规已有60 余件, 包括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教练员技术等级制度、裁判员技术等级制度、运动员技术等级制度、运动队伍管理、运动竞赛制度、运动会记录和奖励管理、运动竞赛纪律管理体育锻炼标准等多方面的内容。

这一时期体育立法的数量和覆盖面都较为有限, 立法质量和规范化程度也都处于较低的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体育法制取得了重大成就。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 中国体育立法全面展开, 在立法数量迅速增长的同时, 立法质量和层次也不断提高。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为核心的配套立法不断推进, 覆盖体育各个领域、位阶层次丰富的体育法规体系正在逐步形成[2]。

此外,大量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群众体育的兴起,残疾人体育的发展都说明了中国体育正在飞速地发展。

二.中国体育的发展面临的问题
虽然中国体育发展迅猛,但是中国只能够算是一个金牌大国、体育大国,不能够算作是一个体育强国。

衡量一个国家是不是体育强国,不是看它在大型国际比赛中拿几个冠军,而是看人均拥有的体育设施的多少,以及该国家人均寿命、健康程度、体育运动水平等综合指标来衡量。

运动员的拼搏和成绩只是运动员的竞技实力的证明,并不代表整体国民的运动水平。

中国要想成为体育强国就必须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全民健身上。

中国目前的体育基础设施远远跟不上世界水平。

一个国家的体育水准是由体育设施决定的,没有基础设施,推广相应的运动项目就很难,虽然近年来中国体育部门一直都把体育设施的建设放在首位,但和其他国家的雄厚基础比起来还差的很远。

中国现在的体育场地有85万多个,体育场地面积达13.2亿平方米,仅从数量上看已具有一定规模,但是相对于多达13亿人口而言,每万人仅拥有6.58个体育场地,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权1平方一点,与同时期的发达国家平均每万人拥有200多个体育场地的状况比起来,这可是30多的倍的差距。

而且,在中国如此众多的体育场馆数量上,学校占全国体育场地总量的65.6%。

在这65.6%的体育场馆中,又只有29.2%对外开放,而即便是在开放的体育设施中,利用率也明显不高……当然公共的体育设施就更少了,近年来中国体育彩票和福利彩票一直都在加大投入建设公共体育设施,仅2007年就有2.6282亿人民币投入到公共设施建设中,但相对于中国庞大的群众基础,这样的投入还是远远不够[3]。

中国体育的举国体制有待改善。

在过去,举国体制为我国体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它要根据目前的情况做适当的调整。

政府主导体育发展的主体不变,但在培养模式、人才引进、资源共享上,一些新的理念有待引进。

比如,中国目前民间资本实力雄厚,通过社会力量、俱乐部化也能产生高水平运动员,行政部门不再是唯一的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机构。

另外,在高校培养高水平运动员、体教结合也是一条全新的路子,将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还有,不断完善《体育法》。

融入多种时代元素,举国体制将变得更有竞争力[5]。

中国对青少年的体育教育严重不足。

在高考制度的影响下,家长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孩子的学习上,对体育教育不够重视。

学校借考试之名占用已经很少的体育锻炼时间,又因为害怕承担责任拆除单、双杠等基础设施。

因此很多青少年的体育锻炼非常不足。

体育锻炼的不足直接导致了中国青少年体质的下降。

在较早的时候还有过这样的一个调查,据教育部、科技部等部委从1984年到2004年组织的数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报告显示,中国学生的耐力素质在20年里持续下降,速度、爆发力、力量素质呈阶段性下降。

青少年的视力不断下降,目前小学生的近视率达30%左右,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比如城市女生在高中阶段近视率就高达80%以上。

“1979~2000年这20年内,中国儿童的肥胖率增长了近
12%,而2000~2005年这5年内,肥胖率增长到25%,5年内比过去的20年翻了一番。

肥胖增长的趋势还在加速,但是最近两年的增长速度更快。

[4]
中国的体育法制还不够健全。

尽管中国近些年来的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中国体育行政部门依法对社会行政和行业管理的作为空间还较为有限, 体育行政部门仍然是活动型的管理形象, 依法治体还面临着诸多受传统体育管理模式制约的体制性障碍。

体育立法还存在很大差距, 体育改革发展一些方面的法规缺口较大, 对体育权利保障的立法不足, 缺乏有效解决体育纠纷的法律机制, 部分现行的体育法规亟需修改。

体育领域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多有发生, 一些事关生命健康安全的体育事项没有进入行政许可范围, 体育行政执法的主动作为较为有限, 体育执法机制亟需完善。

体育法制还没有形成广泛的社会氛围体育工作队伍的法律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对体育法制发展规律和某些特殊体育法律现象的理论认识不足, 体育法学的研究探索需要继续加强[2]。

此外,中国体育还存在兴奋剂、打假球,赌球等等违反体育道德的事件,要想中国体育健康发展,就必须杜绝运动场上不和谐的行为,还体育一片洁净的蓝天。

路漫漫其修远兮。

尽管中国体育发展迅猛,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中国要想从体育大国发展成为体育强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必须完善体育体制,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群众体育。

希望中国体育发展的更快更好,不断向体育强国的目标迈进。

参考文献
[1]杨辉玲奥运经济对中国体育产业的影响,商场现代化2009.1
[2]于善旭: 中国体育法制的发展与前景,河北体育学院报2009.3
[3] 韦斌网易特评:中国只是体育大国,还不是体育强国网易体育2008.8.25
[4] 李健亚中国学生为何多-肥仔-眼镜新京报2007.6.10
[5] 沈娴后奥运时代举国体制作为中国体育发展模式的现状研究,林区教学2009.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