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清洁生产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中国清洁生产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中国清洁生产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清洁生产的核心问题有两个一是资源、能源的利用水平是否提高一是污染物的产生量与排放量是否减少。

如果能源和资源消耗减少、利用水平提高污染物的产生量与排放量减少那就说明企业在实施清洁生产。

消耗越少利用水平越高污染物产生量越少清洁生产搞的就越成功。

所以实施清洁生产的企业就要在这两点上下功夫。

评价我国清洁生产的实施状况也要从这两点出发。

清洁生产从预防污染的目的出发, 通过源消减和不同层次的物料循环再利用来节约资源和消除污染, 这与循环经济通过“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 即3R) 实现自然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的再循环利用。

清洁生产在企业层次从产品生产全过程和整个生命周期对资源合理有效利用。

一我国清洁生产的现状我国清洁生产起步晚但发展很快。

2010年关停小火电机组1000万千瓦,淘汰落后炼铁产能2500万吨、炼钢600万吨、水泥5000万吨、电解铝33万吨、平板玻璃600万重箱、造纸53万吨,5月底前要把任务落实到各地区和企业。

1. 资源、能源的利用水平目前,我国矿产资源总的回采率仅为30%,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

对共、伴生矿进行综合开发的仅有1 /3,其采、选综合回收率及综合利用率也分别只有30%,而西方矿业发达国家从有色金属的选冶过程中回收利用的有价元素已达70多种,副产品价值占总产品价值的30%以上,其选冶综合回收利用率已达80%以上。

我国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程度低。

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固体废弃物回收利用率为69%,钢铁高炉渣回收率为85%,选矿尾矿为2%。

煤矸石为17%。

在日本,粉煤灰已基本上被利用。

而我国目前的利用率仅为21% 左右。

废旧金属资源的二次利用率也很低,在每年新增总量中不到5%,而法国已超过30%,美国为25%30%。

2. 污染物排放量2007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废水中化学需氧量为3028.96万吨氨氮为172.91万吨重金属0.09万吨总磷为42.32万吨总氮为472.89万吨废气中二氧化硫为2320.00万吨氮氧化物为1797.70万吨烟尘为1166.64万吨工业粉尘为764.68万吨工业固体废物为4914.87万吨工业危险废物为3.94万吨。

淮河、海河、辽河、太湖、滇池、巢湖等水污染防治重点流域接纳主要水污染物数量大工业污染物排放主要集中在少数行业和局部地区污染结构性问题突出。

经济较为发达、人口相对密集的地区工业源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4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位于全国前列造纸、纺织等8个行业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占工业排放总量的83%和73%电力热力、非金属矿物制品等6 个行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占工业排放总量的89%和93%。

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量占排放总量的30%对城市空气污染影响很大。

二清洁生产的发展前景( 一) 生态工业园建设是企业良性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随着清洁生产的推进, 人们逐渐认识到, 在单个企业内实现清洁生产, 资源循环利用和减排的能力是有限的, 不能达到经济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 所以企业清洁生产的发展趋势之一是突破单个企业的范围, 走企业集群之路, 建立生态工业园, 实现区域层次上的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

生态工业园区是按照工业生态学的原理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 它模仿自然生态系统, 在地域相近的企业群落、工业基地或工业园区层次, 通过企业间副产品和废物的交换、基础设施和其他设施的共享, 建立工业系统的代谢关系和食物链, 形成物质和能源的最优利用和高效产出, 减少废物排放, 并最终建立可持续的经济系统。

( 二) 第三产业开展清洁生产势在必行第三产业的持续发展带来了经济的增长、就业人口的增加, 同时也带来了能源消耗的增加和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

2006 年北京市能源消费中第三产业占到了36%, 并且能耗增长速度大幅超过第一、二产业。

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带来的污染问题也变得日益严重, 尤其是商业、餐饮服务业、交通运输业、旅游业等行业的迅速发展造成的污染更加突出, 如果不加以重视, 将成为继工业污染问题之后的又一生态危害, 第三产业开展清洁生产势在必行。

北京市2007 年的清洁生产工作计划就包括加大宾馆、餐饮、医院等行业的节能改造和污染物处理以及开展服务业清洁生产审核试点等内容。

( 三)农业开展清洁生产前景广阔目前的常规农业同样存在着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耗竭、生产率低下的问题, 所以要发展循环经济, 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也必须要发展绿色农业, 推进清洁生产向农业领域扩展。

要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 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支持农、林、牧、渔业及其延伸产业之间通过废物交换、循环利用及产业生态链等方式形成产业共生体系, 促进现代农业向“生态、安全、优质、集约、高效”发展。

近年来, 北京市在建设新农村、推进农业清洁生产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如在适宜地区试行生态种植、生态养殖、种养联动等资源节约型生产模式, 其中以沼气利用为纽带的循环农业生产模式, 集种、养、沼气生产为一体, 可以实现农业生产资源循环利用、生产绿色农产品、减少环境污染、提供优质清洁能源一举多得, 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农业开展清洁生产大有可为, 前景广阔。

三、前景展望目前全国上下正在大力倡导推行循环经济北京市2005年正式启动了循环经济并规划到2010年初步建立起发展循环经济的机制和框架。

循环经济是物质闭路循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它以“低投入、高利用、低排放”为目标通过企业清洁生产、生态工业、绿色消费、废弃物再利用等环节使物质和能量在企业内、企业间、全社会得到合理、持久的循环流动和利用使物质资源在生产中得到最充分利用将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环境效益8。

清洁生产则从预防污染的目的出发通过源消减和不同层次的物料循环再利用来节约资源和消除污染这与循环经济通过“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即3R实现自然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的再循环利用其本质和目标是完全一致的。

两者的区别只是实现层次上的不同清洁生产偏重在企业层次从产品生产全过程和整个生命周期对资源合理有效利用而循环经济着眼于从企业群落、工业系统乃至更加宏观的国民经济系统谋求对资源的合理配置。

由此可见清洁生产实际上是企业层次的小循环经济是在园区、城市、全社会范围实现不同层次循环经济的基础和基本形式要实现循环经济必须从基础抓起搞好企业清洁生产因为企业尤其是工业企业是资源的主要消耗者污染物的主要排放者是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生产者只有企业减污、节约、高效地生产出清洁优质的产品才能为生态工业、绿色消费以及废弃物在更大范围循环再利用提供源头和技术基础。

循环经济“3R”的排列顺序也充分体现了清洁生产源消减的重要性即只有建立在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减量化基础上的再循环、再利用才具有经济上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所以在全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大背景下企业清洁生产更显重要同时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也为企业清洁生产提供了新的机遇。

一生态工业园建设是企业良性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随着清洁生产的推进人们逐渐认识到在单个企业内实现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和减排的能力是有限的不能达到经济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所以企业清洁生产的发展趋势之一是突破单个企业的范围走企业集群之路建立生态工业园实现区域层次上的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

生态工业园区是按照工业生态学的原理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它模仿自然生态系统在地域相近的企业群落、工业基地或工业园区层次通过企业间副产品和废物的交换、基础设施和其他设施的共享建立工业系统的代谢关系和食物链形成物质和能源的最优利用和高效产出减少废物排放并最终建立可持续的经济系统。

北京市生态工业园建设刚刚起步主要体现在对原有高新科技园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生态化改造上并计划到2010年新建1-2个生态园区。

目前已建成密云开发区、林河开发区和大兴生物医药基地三个首批试点还处于生态化建设的初级阶段当前目标是统一建设中水设施、集中废弃物处理、集中供暖、实现雨水回收利用等。

存在的问题是还没有形成有效的产业链和工业代谢关系园区内企业资源相关度不高集聚经济效益较差综合环境治理不善园区运行缺乏协调性等。

虽然距离理想的“企业内减污降耗、企业间资源能源接替使用、最终实现园区内资源消耗最小化和零排放”9的理想目标还很遥远但这种模式无疑是实现企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益探索和有效途径。

二第三产业开展清洁生产势在必行长期以来北京市将清洁生产的重心主要放在了工业领域忽略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也会对环境造成极大危害的事实。

随着北京市发展重点的转移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推进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地位和比重不断上升200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超过了69%①2007年达到了71.4%10目前北京市已形成了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第三产业的持续发展带来了经济的增长、就业人口的增加同时也带来了能源消耗的增加和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

2006年北京市能源消费中第三产业占到了36%并且能耗增长速度大幅超过第一、二产业11。

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带来的污染问题也变得日益严重尤其是商业、餐饮服务业、交通运输业、旅游业等行业的迅速发展造成的污染更加突出如果不加以重视将成为继工业污染问题之后的又一生态危害第三产业开展清洁生产势在必行。

北京市2007年的清洁生产工作计划就包括加大宾馆、餐饮、医院等行业的节能改造和污染物处理以及开展服务业清洁生产审核试点等内容12。

三农业开展清洁生产前景广阔,目前的常规农业同样存在着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耗竭、生产率低下的问题所以要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也必须要发展绿色农业推进清洁生产向农业领域扩展。

已经制定发布的《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支持农、林、牧、渔业及其延伸产业之间通过废物交换、循环利用及产业生态链等方式形成产业共生体系促进北京市现代农业向“生态、安全、优质、集约、高效”发展。

近年来北京市在建设新农村、推进农业清洁生产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如在适宜地区试行生态种植、生态养殖、种养联动等资源节约型生产模式其中以沼气利用为纽带的循环农业生产模式集种、养、沼气生产为一体可以实现农业生产资源循环利用、生产绿色农产品、减少环境污染、提供优质清洁能源一举多得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农业开展清洁生产大有可为前景广阔。

四工业企业清洁生产任重道远工业系统是开展清洁生产的重点领域目前仍然存在企业积极性不高、实施范围较小、推广深度不够等问题。

要进一步推广深化工业企业清洁生产还须从以下方面做出努力①技术方面必须加大对科技进步的投入进行清洁生产相关技术支撑体系的科研攻关将清洁生产共性技术、通用技术的自主研发作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在科技项目中优先安排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清洁生产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企业之间、产学研之间联合攻关广泛开展与国际组织、金融机构及有关国家和地区在清洁生产领域的合作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清洁生产技术尽快出台不同行业的清洁生产相关技术标准、审核指南和评价指标体系等技术性文件定期发布清洁生产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导向目录加强对企业清洁生产实践的技术指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