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法律规制研究——以赣南农村为例摘要:介绍电子商务的含义电子商务的机遇和挑战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的利与弊以赣南地区为例,提出电子商务在发展中带来的盈利和效益电子商务交易中存在的法律隐患和改善措施关键词:电子商务农村经济交易网络信息一、电子商务的含义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进入农耕时代,再从农耕文明过渡到工业文明,如今跨入信息时代。
在信息时代互联网技术正在改变一切,在全球范围掀起一场影响人类所有层面的深刻改革。
在商业世界中,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基于信息技术的背景下产生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商业模式不断推陈出新,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经济转型的引擎。
在我国,国家的高度重视使互联网的发展已经纳入国家经济的顶层设计,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设计、大数据、物联网等预先在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扩展国际市场。
这表明“互联网+”正在构建中国经济新常态也是电子商务的发展面临新的契机发展电子商务的需求将会更加强劲,电子商务将被广泛应用于生产、流通、消费等各领域和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电子商务是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商务活动,也可以理解为在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和增资网上以电子交易方式进行交易活动和相关服务的活动,是传统商业活动各个环节的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化。
电子商务通常是指在全球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的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行模式。
同时网络营销也是电子商务的一种产物,电子商务主要由商城、消费者、产品、物流这几大构成要素。
各大网络平台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廉价的商品,吸引消费者购买的同时促使更多商家入驻,促成买卖,建立商城。
与物流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为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提供商品的流通渠道。
服务是电商物流为消费者提供购买提供服务,从而实现再一次的交易。
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商品交换的主要方式。
在我国,电子商务最初是从东部沿海城市发展,后来不断壮大,向全国扩散,覆盖了所有城市。
二、电子商务的机遇和挑战当今电子商务的发展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电子商务的出现改变产业的生产和销售模式也拓宽了交易合作的渠道。
电子商务克服了空间上的距离,通过网络的方式下单,完成一个城市和另一个城市之间的交易。
还可以通过网络的方式联系其他生产商,互相合作,创新生产模式。
促进经济的同时也为交通运输、物流等其他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使城城、城乡、乡乡之间的商贸合作效率得到提升,进而使互动更加频繁,进一步促进贸易一体化发展,推动经济发展。
电子商务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不可否认地也遇到了很多的挑战,互联网金融安全的隐患难以消除,农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缺乏市场竞争力,产品单一,物流配送体系的不完善,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物资出现亏损等情况。
而电子商务人才的匮乏,供应链体系尚不成熟等因素都是以后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其中的法律问题呈现多样性和渗透性。
随着全社会电子商务的应用意识不断增强,有关电子商务的政策、法律、法规将不断出台,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法律环境将不断完善。
电子商务经营者侵犯知识产权频频滋发、电子商务消费者信息泄露严重、电子商务中的垄断行为和不当竞争行为越来越凸显、这将促使同时,也促使物流、信用制度、电子支付等电子商务支撑体系建设更全面的展开,从而使得电子商务发展的内在动力持续增强,完善产业链,加快结构升级。
三、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的利与弊随着智能手机在农村的普及以及互联网在农村的渗透不断加深,城乡的信息鸿沟逐渐缩小,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甚至成为农民群众消费主力群体。
这不但丰富了农民的物质生活,也使当地农产品通过网络销往全国甚至到全球,带动经济、促进发展。
近几年,电子商务从城市逐步地向农村渗透,为农村的经济发展带来新动力,进行交易,推动消费。
农村在电子商务及互联网的推动下,充分利用物资,扩大市场规模,进入新的产业链发展,农村电商成为不少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进入全国甚至全球的生产链条和生活体系。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5年,我国农民人均收入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772元,比上年名义增8.9%,增幅连续6年高于GDP和城镇居民收入增幅。
“十二五”期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保持着高速增长势头,虽然每年的增长幅度有所收窄,但依然高于GDP的增幅。
农村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自然会拿出更多的收入用于消费。
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提高了当地农民收入,同时也使得农民收入有所提高,具有更高的消费能力,两者相互相辅相成,形成良性循环,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
农村的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基础保障。
全国农村电子商务持续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农村市场需求旺盛,同时国家和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政策给予扶持,各大电商企业不断布局,涉农电商的融资总额也快速增长,这些都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促进了农产品进城,城市消费品下乡,提高了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带动了当地产业发展,进而改善城乡二元化结构,缩小城乡差距。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截止2013年底,我国农村人口有6.3亿,占总人口的比例为46.3%。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农村人口在总体人口中的占比持续下降, 但农村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占比却保持上升, 农村地区已经成为了目前我国网民规模增长的重要动力。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数字,截至2013年12月,我国网民中农村人口占比仅为28.6%,规模达1.77 亿,相比2012年增长2101万人。
不过我国农村居民的互联网普及率仅为27.5%,相比城镇居民的62%有不小的差距,不过这也预示着未来成长空间的巨大。
农村居民占网民比例较小,对网络信息等资源认识滞后,仍处于待开发阶段,基础设施薄弱。
的,完善基础设施结构,进一步开发电子商务深化格局,完善体制,扩大消费,带动增长。
农村电子商务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不可否认地也遇到了很多的挑战,农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乡村物流配送体系的不完善,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的匮乏,供应链体系尚不成熟等因素都是以后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相信这些挑战会随着中国电商市场的不断成熟一个个被消化。
总之,电子商务已经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不断地在发挥着它强大的影响力。
农村电子商务并没有推广开来,主要因为:1、传统的电子商务并没有升级,实物流占主体,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大大加重成本,另一方面消耗时间和浪费空间,交易活动受限,产品可能会造成损失。
2、农业网络基础设施薄弱,缺乏区域战略性。
软件、硬件不达标,农户不能参与其中进行交易。
3、农业具有鲜明的区域性,运输、交通不便、很可能造成产品损失,存在较大风险,易双方交易失败。
4、电子商务的覆盖面积窄。
以东部和沿海城市联系较为紧密,偏远地处仍处于发展阶段,对电子商务仍处于不了解阶段,加大电子交易的难度和进步,农村电子商务仍处于萌芽阶段。
5、农产品需求不可预知性。
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具有不可预知性;农产品生产领域和生产者相对分散,农赋值较低,信息传达较慢,投入人力、物力和收入不成正比,农户易缺乏热情,参与其中。
6、缺乏技术性人才指导,电子商务示范代表,缺乏突破精神,墨守陈规,一成不变。
7.大家对电子商务信息的安全性存在担心.质疑,网站的干净、整洁有隐患。
没有建立完整的网络交易体系和进行个人信息保障。
四、电子商务在发展中带来的盈利和效益以赣南地区为例,赣南地区原属中央苏区地跨赣闽粤,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最大最重要的革命根据地,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是人民共和国的摇篮和苏区精神的主要发源地。
由于战争创伤的影响,以及自然地理等多种原因,迄今为止,原中央苏区特别是赣南地区,经济发展仍然滞后,民生问题仍然突出,贫困落后面貌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大部分人民生活依然困窘,各项基础设施薄弱、产业结构单一、生态环境脆弱等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而振兴发展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既是一项重大的经济任务,更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如今电子商务在赣南地区蓬勃发展,在全国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对于全国革命老区加快发展具有标志性意义和示范效应。
如今。
顺应时代发展,乘着“互联网+”浪潮,促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之风,以电子现代化模式革命老区赣州发展,初见成效赣南脐橙等农产品、南康家具、钨和稀土、服装、旅游等优势产业,搭上了电子商务发展的快车道,通过实现电子商务经济共同发展,实现了华丽转身。
特别是近日,财政部、商务部公布了第二批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赣州14个县(市)成为试点县,基本实现了除中心城区外的县域全覆盖,给赣州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各地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氛围浓厚,风生水起,农村电子商务已然在革命老区扬帆起航。
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是尽快改变其贫困落后面貌,确保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迫切要求。
是充分发挥其自身比较优势,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战略需要。
是建设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生态屏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是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举措。
目前,赣州已编制了《赣州市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在省内最早完成同类发展规划编制。
《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也已正式出台,明确提出市、县两级财政每年拿出资金对电子商务发展在税收优惠、财政、金融、人才培训、用地等方面给予扶持。
2015年赣州市本级财政就明确拿出1300万元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此外,市地税局、市财政局对现代服务业发展也给予税收和资金扶持。
我市宁都、于都、赣县、安远、会昌等县区也纷纷出台电子商务扶持政策,并拿出专项扶持资金。
可以说全市已经形成了人人话电商,级级扶电商的良好氛围。
此外,为了推动电子商务集聚发展,市里还将原赣州市总部经济大楼拿出来用作电子商务总部大楼,对入驻企业房租实行补助,并配套价格低廉、配套齐全的住宅公寓。
各县(市、区)也高度重视电子商务发展,涌现了一批电子商务集聚区,如宁都电子商务孵化园、赣州开发区的华坚电子商务产业园、综保区慧谷电商产业园、南康光明电商孵化基地、赣县电子商务总部大楼、石城电子商务产业、龙南县轻纺定制类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等等。
同时,也是全省第一个发起成立了赣州市电子商务协会的设区市,目前协会已吸纳会员企业160多家,并成立了培训宣讲团,定期开展沙龙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