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2章镜像抑制混频器的设计与仿真

第12章镜像抑制混频器的设计与仿真

10 0 -10
dB(S(2,1))
-20 -30 -40 -50 -60 0.1 0.6 1.1 1.6 2.1 2.6 3.1 3.6 4.1 4.6 5.0
freq, GHz
图12-8 低通滤波器仿真曲线
12.2.3 完整混频器电路
混频器的完整电路图如图12-9所示。将其分成8个部分,下面 针对每个部分进行具体设计。
v L1 VL cos( Lt )
D2上电压
v s 2 Vs cos( s t )
v L 2 VL cos( Lt
信号和本振分别以

2
)

2
相位差分配到两只二极管上,这类混频器称为
2
型平衡混频器。由一般混频电流的计算公式,并考虑到射频电压 和本振电压的相位差,可以得到
图12-1 理想混频器
通常,RF的功率比LO的小得多,不考虑调制信号的影响,乘法器 的输出频率为 f d nf L f s
微波工程中,可能的输出信号为三个频率之一: 差频或超外差 f IF f L f s
谐波混频 和频或上变频
f IF nf L f s
f IF f L f s
12.2
镜像抑制混频器的设计
利用ADS2009设计C波段微带镜像抑制混频器,分析混频器的非线 性特性。混频器技术指标如下: •信号频率(RF):3.6GHz •本振频率(LO):3.8GHz •中频频率(IF):200MHz •噪声系数:15dB •镜像抑制度:15dB
12.2.1 3dB定向耦合器设计
图12-12二极管模型参数
图12-13 晶体管电路图
第6部分 输出阻抗匹配电路,使用传输线阻抗匹配,参数设计如图12-14所 示。
图12-14 阻抗匹配电路
12.1 混频器的工作原理
混频器是超外差接收机和测量仪器的前端电路,与本振源结合 ,把信号频率降为中频信号,送入中频处理电路。理想的混频器 是一个开关或乘法器,如图12-1所示。本振激励信号(LO,fL) 和载有调制信息的接收信号(RF,fs)经过乘法器后得到许多频 率成分的组合,经过一个滤波器后得到中频信号(IF,fIF)。
3.0 3.2 3.4 3.6 3.8 4.0 4.2 4.4 4.6 4.8 5.0
phase(S(3,1)) phase(S(4,1)) phase(S(4,2)) phase(S(3,2))
0
-100
-6
-7
-200 3.0 3.2 3.4 3.6 3.8 4.0 4.2 4.4 4.6 4.8 5.0
12.1.1 微带平衡混频器
微带平衡混频器结构如图12-3所示。其功率混合电路采用3dB 分支线定向耦合器,在各端口匹配的条件下,1、2为隔离臂,1 到3、4端口以及从2到3、4端口都是功率平分而相位差90°。
图12-3 微带平衡混频器结构
设射频信号和本振分别从隔离臂1、2端口加入时,初相位都是 0°,考虑到传输相同的路径不影响相对相位关系。通过定向耦合 器,加到D1,D2上的信号和本振电压分别为: D1上电压 v s1 Vs cos( s t ) 2
D1中混频电流为:i (t ) 1
n , m


I n,m exp[ jm ( s t
n , m


2
) jn ( L t )]
i 2 (t ) 同样,D2中混频电流为:


I n,m exp[ jm ( s t ) jn ( L t
最关心的是超外差频率,绝大部分接收机都是超外差工作,采 用中频滤波器取出差频,反射和频,使和频信号回到混频器再次 混频。外差混频器的频谱如图12-2所示,RF的频率关于LO的频率 对称点为RF的镜频。镜频的功率和信号的功率相同,由于镜频与 信号的频率很近,可以进入信号通道而消耗在信号源内阻。恰当 处理镜频,能够改善混频指标。
(6)端口VSWR 三个端口的驻波比越小越好。尤其是RF口,它会影响整个系统的灵 敏度。 (7)直流极性 一般地,射频和本振同相时,混频器的直流成分是负极性。 (8)功率消耗(简称功耗) 功耗是所有电池供电设备的首要设计因素。无源混频器消耗LO功率, 而LO消耗直流功率,LO功率越大,消耗直流功率越多。混频器的输 出阻抗对中放的要求也会影响中放的直流功耗。
freq, GHz
freq, GHz
(a)输出端口的耦合度
-5 -10 -10 -15 0
(b)输出端口间的相位差
dB(S(2,2)) dB(S(1,1))
-25 -30 -35 -40 -45 3.0 3.2 3.4 3.6 3.8 4.0 4.2 4.4 4.6 4.8 5.0
m3 freq=3.800GHz dB(S(1,1))=-41.119 m3
dB(S(2,1))
-20
-20
-30
m4 freq=3.800GHz dB(S(2,1))=-48.893 m4
-40
-50 3.0 3.2 3.4 3.6 3.8 4.0 4.2 4.4 4.6 4.8 5.0
freq, GHz
freq, GHz
(c)输入端口的回波损耗
(d)输入端口间的隔离度
图12-6 端口仿真曲线
(1)创建新项目 •启动ADS2009 •选择Main windows •菜单栏【File】→【New Project】,按照提示选择项目保存 的路径和输入文件名 按钮,创建新项目 •点击
•点击 ,新建电路原理图窗口,开始设计混频器
(2)在 “Tlines-Microstrip”类中,选择 ,并双击编辑属性,其中H=0.6mm,Er=4.2,Mur=1,其他属性可 以默认。选择微带传输线 ,和三端口器件 按照图12-4连接电路图,并设置相应参数。
图12-2 超外差混频器的频谱
LO控制的开关特性可以用几种电子器件构成,肖特基二极管在LO 的正半周低阻,负半周高阻近似为开关。在FET中,改变栅源电压 的极性,漏源之间的电阻可以从几欧姆变到几千欧姆。在射频或微 波低端,FET可以不要DC偏置,而工作于无源状态。BJT混频器与 FET类似。 根据开关器件的数量和连接方式,混频器可以分为三种:单端、 单平衡、双平衡。微波实现方式就是要用微波传输线结构完成各耦 合电路和输出滤波器,耦合电路和输出滤波器具有各端口的隔离作 用。
I 1, 1

2 ]


2
)]
当 m 1 , n
1
时,利用 I 1, 1
的关系,可以求出中频电流为:
i IF 4 I 1, 1 cos[( s L )t
12.1.2
主要技术指标
(1)变频损耗 尽管混频器的器件工作方式是幅度非线性,但仍希望它是一个线性 移频器。变频后输出信号的幅度变化就是变频损耗或增益。一般地, 无源混频器都是变频损耗。二极管混频器的变频损耗包括混合网络 损耗(1.5 dB左右)、边带损耗(3 dB左右)、谐波损耗(1 dB左右)和 二极管电阻损耗(1.5 dB左右),典型值为7 dB左右。在肖特基二极 管电路中增加中频匹配电路来处理谐波,可以实现4 dB变频损耗的 混频器。
1dB减敏点:描述混频器的灵敏度迟钝的特性,与l dB压缩点有关, 也是雷达近距离盲区的机理。对于双平衡混频器,1 dB减敏点比1 dB压缩点低2~3 dB。 动态范围:最小灵敏度与1 dB压缩点的距离,用dB表示。通常的动 态范围要大于60dB。动态范围的提高,意味着系统成本的增加。 谐波交调:与本振和输入信号有关的交调杂波输出。 三阶交调:输入两个信号时的IP3,定义为1 dB压缩点与三阶输出 功率线的距离。 (4)本振功率 混频器的指标受本振功率控制。若本振功率不够,混频器就达不到 预定指标。产品混频器都是按功率dBm值分类的,如7 dBm、10 dBm、 17 dBm本振(LO)。 (5)端口隔离 由于三个端口LO、RF、IF频率不同,互相隔离程度的指标,dB越高 越好。端口隔离与电路设计、结构、器件和信号电平有关,一般要 大于20 dB。
(2)噪声系数 描述信号经过混频器后质量变坏的程度。定义为输入信号的信噪比 与输出信号的信噪比的比值。这个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变频损耗, 还与电路的结构有关。肖特基二极管的导通电流直接影响混频器的 白噪声,这个白噪声随电路的不同而不同,在混频器的变频损耗上 增加一个小量。如变频损耗为6 dB,白噪声为0.413dB,则噪声系 数为6.413 dB。这种增加量随本振功率的变化不是线性的。混频器 性能与本振功率有最佳值。 (3)线性特性 ldB压缩点:在输入射频信号的某个值上,输出中频信号不再线性 增加,而是快速趋于饱和。拐点与线性增加相差1 dB的信号电平。 混频器的1dB缩点与本振功率有关,因为混频器是本振功率驱动的 非线性电阻变频电路。对于双平混频器,1 dB压缩点比本振功率低 6dB。
图12-5 3dB定向耦合器仿真电路图
-2
200
-3
m2 m1
100
dB(S(3,1)) dB(S(4,1)) dB(S(4,2)) dB(S(3,2))
-4
-5
m1 freq=3.900GHz dB(S(4,2))=-3.103 m2 freq=3.700GHz dB(S(3,2))=-3.158
第12章镜像抑制混频器的设计 与仿真
【本章重点】
•混频器的工作原理 •微带平衡混频器设计流程 •镜像抑制混频器的仿真分析
第十二章 镜像抑制混频器的设计与仿真
随着微波器件与技术的快速发展,在雷达和通信等领域,接收系 统普遍采用了低噪声放大器作为前级,大大降低了系统的噪声系数 ,提高了灵敏度。混频器对接收系统的影响和作用似乎越来越小, 但事实并非如此。所谓镜像信号边带是有用信号边带相对于本振信 号对称的另一个边带,它与本振混频后产生的中频信号与信号边带 产生的中频信号相同。当低噪声放大器频带较宽,且中频不高时, 镜像噪声会通过混频器进入系统,造成系统噪声系数恶化。此时, 镜像抑制混频器的设计至关重要。 本章应用ADS2009完成二极管电阻性混频器的设计,并利用谐波平 衡法对混频器的非线性特性进行分析,给出C波段镜像抑制混频器 的设计样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