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营销未来发展趋势
微信营销是网络经济时代企业对营销模式的创新,是伴随着微信的火热产生的一种网络营销方式,微信不存在距离的限制,用户注册微信后,可与周围同样注册的“朋友”形成一种联系,用户订阅自己所需的信息,商家通过提供用户需要的信息,推广自己的产品的点对点的营销方式。
下面是未来微信的三大发展趋势:
1、微信作为社交工具的典型性越来越弱化,作为个人通信工具的作用却越来越强化。
不但个人把微信作为通信工具,甚至有些企业已经把微信作为内部的沟通工具。
有很多人会说,微信包括的关系还在,它还是个社交工具。
的确如此,但是传统的手机通信录也包含了这些社交关系。
实际上,只要是个人通信方式,不管是书信、手机、IM还是现在的微信,社交关系都是题中应有之义。
特别关注微信的社交特性,会掩盖我们对它的深入观察。
我个人感觉,随着市场发展,微信和陌陌等社交工具差异性会越来越强,而对传统移动通信业务市场的侵蚀会越来越强。
微信对移动业务,无论是话音业务还是短信、彩信等数据业务,都会形成越来越强的分流作用。
但是也正因为微信社交特性弱化,通信特性加强,它才有可能成为更加基础的业务,并有条件构建强大的生态圈。
这也是我看好微信的重要原因。
2、的第一波浪潮将移植移动营销经验和业务。
我已经专门写过一篇文章谈这个问题。
由于微信自身功能还不够完善,还没有支持其他企业二次开发的API接口,所以现在微信营销还不能大力移植移动营销,但这个趋势是非常明显的。
微信营销在侵蚀和影响移动营销市
场的同时,将顺带推进移动营销的两大重要细分业务领域:二维码业务和LBA(Location Based Advertising,基于位置的广告)业务。
这两个业务一直被人看好,但发展却不顺利,主要原因是标准不统一和缺乏强势的业务承载平台。
但在微信普及以后,业务标准问题和承载平台问题都可以得到很好解决,所以二维码和LBA一定会在各种互动营销方案中得到广泛应用,甚至可以说,微信真正拉开了中国手机二维码和LBA市场的大幕。
小贴士:学微博营销
3、移动天然是社交的,社交业务将成为移动互联网门户级业务。
微博、微信等业务,都将成为手机上的门户。
美国、日本都一样,FACEBOOK、TWITTER等社交业务是美国移动互联网的流量主体,日本是MIXI、MOBAGETOWN、GREE和AMEBA四大移动互联网门户。
为什么要谈这个问题?我觉得只有门户级业务,才可能构建庞大的业务生态圈,让大量的公司和个人在这个生态圈里面创新和谋生。
从这个意义来说,微信和微博都应该收到重视。
但就构建生态圈而言,由于微信业务更加接近基础通信业务,更加贴近人和人之间沟通的本能需求,所以它在构建生态圈方面优势更加明显。
起决定作用的四大因素
微信的流行带动了微信营销的兴起。
最近发现很多说微信营销的话题,大部分作者都看好微信营销,在微信公众平台上线后更是掀起了官方机构和草根营销者进军微信的浪潮。
不可否认一个用户接近2亿的公众平台,其绝对有营销的价值,但是微信的本质是一款基于手机的
私密社交软件,一但过度侵犯用户的意愿或者说隐私,相信会死的很惨。
另外微信本身很多功能还不完善,在不完善的产品上,可能一个改变或许就让你的营销工作一了百了。
粉丝越多是否营销效果越好
微博粉丝越多越好,可能微博上还有僵尸粉,而微信不会。
营销者常常把这作为一个理由来说。
笔者则认为不然。
其一,微信虽然是基于手机的真实信息,可我一旦加了你的微信我同时也可以取消,一旦我过了新鲜感,我照样可以取消。
第二,我关注你是因为我想了解你,一旦你对我没有意义,或者说没有价值,我就会抛弃你。
可能一个信息推送不当,就会造成粉丝快速消失。
其实现实很残酷,因为对于微信来说也只不过是个应用而已。
一旦加你为好友,你就可以推送信息,例如星巴克:在星巴克,它会有一个牌子,放的是微信的二维码,当我用二维码扫描的功能,它会自动将我的微信加为星巴克微信的粉丝。
星巴克会通过微信的账号不断地推一些广告和打折信息。
但天天收到这些信息,用户会不会很烦呢?另外店里是否每天都有不同的打折信息或者产品信息呢?做为用户来说,我关注星巴克是想得到实惠或者说折扣信息,如果天天有推送信息或者一天几条的推送信息都是折扣和优惠等信息,哪么我是否还会关注他呢?对星巴克这个品牌的定位也会有一定影响。
如果我是你的微信粉丝,我和你号咨询售后问题,或者说咨询产品问题,你是否能够及时回答?如果一次不能,两次不能,如果一个小时不行,两个小时不行。
我还关注你做什么?如果其中和你涉及到
一些骂人或者说类似se--情的话你是否可以接受,如果你还口,我公布于众,你怎么办?如果是咨询机构类微信,我看看新闻还是可以的,如果说一些涉及到具体的案例什么的,可能我们还是需要去网站或者直接去机构所在地咨询比较好。
如果你的微信号发布个人和机构的聊天信息如果不经意间暴露了个人的某些信息,这些责任是微博大号负担还是微信平台负担还是个人承担。
最后,笔者认为如果机构微信平台做不好以上三点,微信营销平台最终会沦落为新浪微博类似的私密媒体发布平台,必将被市场淘汰。
现在微信平台正在摸索完善阶段,可以说还没有完全定型,虽然,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但做营销还需实实在在,考虑和产品切实可行的营销方案才是真正的营销方案。
好了,写到这里,希望文章对大家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