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珍稀药用植物(血竭)资源利用与开发

珍稀药用植物(血竭)资源利用与开发

珍稀药用植物资源利用与开发1 血竭的概述2血竭的资源分布3血竭的利用价值4血竭的观赏价值5血竭的研究利用与开发6解决血竭原材料紧缺之道7血竭的国内外市场前景1血竭的概述血竭为一种传统名贵中药,它是龙血树属植物的木质部在受外力损伤或遭真菌侵入后分泌的红色树脂,被称为“龙血”,内服具有活血化淤、止痛等作用,外用具有生肌、止血、敛疮的功效,有“活血之圣药”的美誉。

别名:骐驎竭、海蜡、麒麟血、木血竭。

药材基源:棕榈科植物麒麟竭果实和藤茎中的树脂。

目前国产血竭多为百合科剑叶龙血树或柬埔寨龙血树树脂,进口血竭较为少见。

2血竭的资源分布《中国植物志》(14卷)记载,龙血树属植物全世界约40种,主要分布于亚洲和非洲的热带与亚热带地区。

这些植物的木质部在受外力损伤或遭真菌侵入后分泌的红色树脂,被称为“龙血”,内服具有活血化淤、止痛等作用,外用具有生肌、止血、敛疮的功效,是传统中药“血竭”的来源之一。

分布与生态学特性龙血树属植物在我国有5种,主要分布于华南地区、海南岛及台湾地区。

目前公认的国产龙血竭的资源植物为剑叶龙血树和海南龙血树。

剑叶龙血树分布于北纬21.5~23.6°地区,以东南亚的柬埔寨、老挝、越南等国为主要产地。

国内以云南思茅、西双版纳等地为主产区,广西、海南等地也有部分资源,主要分布在云南南部和广西南部海拔250~1700 m的热带、亚热带石灰岩山地。

在云南省,剑叶龙血树分布的生态环境多为悬崖绝壁的石灰岩地区的阳坡和坡脊上,它与油朴(Celtis giganticarpa)、清香木(Pistacia weinmanifolia)、岩棕(Pleomele cochinchinensis)及榆树(Ulmus lanceifolia)等成为石灰岩季雨林的特有树种[9]。

在广西大新县,龙血树的覆盖度可达25%~35%,但以成年和老年的个体多、幼株少。

海南龙血树(又称小花龙血树)多分布在沿海地区以及南部岛屿,在昌江、东方、乐东、三亚、陵水、万宁及文昌一带沿海的低海拔花岗岩、低丘陵地热带常绿季雨林至沿海的一些岛屿均有生长。

3血竭的药用价值3.1.跌打损伤、瘀滞心腹疼痛。

本品入血分而散瘀止痛,为伤科及其他瘀滞痛证要药。

治跌打损伤,筋骨疼痛,常配乳香、没药、儿茶等药用,如七厘散(《良方集腋》);治产后瘀滞腹痛、痛经、经闭及其他瘀血心腹刺痛,配伍当归、莪术、三棱等。

3.2.外伤出血。

本品既能散瘀,又能止血,止血不留瘀,适用于瘀血阻滞,血不归经的出血病证,如外伤出血,血痔肠风等。

既可单用研末外敷患处,亦可配伍儿茶、乳香、没药等,如七厘散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良方集腋》)。

3.3.疮疡不敛。

本品外用,有敛疮生肌之功,可用治疮疡久溃不敛之证,可单用本品研末外敷,亦可配伍乳香、没药等,如血竭散(《圣济总录》)。

4血竭的观赏价值龙血树,株形极为健美,叶片色彩斑斓,鲜艳美丽。

龙血树叶长似剑,密生于枝顶;花期时,枝顶长出硕大的花序,每个花序上开放数百朵绿白色的花朵,十分美丽;浆果成熟时为橙红色,与绿叶相映,也招人喜爱。

若经矮化盆栽,置于厅堂或者客厅或者卧室,高雅有趣极富异国情调,可作为观赏树种。

龙血树叶片肥厚,形如宝剑,他斑斓的色彩,在阳光或的灯光的照射下,金光熠熠,灿然夺目,是目前中国各地没极受人们喜爱的室内观叶植物。

5血竭的研究与开发关于血竭的研究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都比较少,在国外主要有美国、日本、德国及泰国的一些学者对血竭化学成分的提取进行了研究[2~8]。

而我国现代国产血竭的生产和应用,是1972年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先生等[9],在云南孟连县首次发现能够提制血竭的植物资源剑叶龙血树Dracaena cochinchinensis Lour.S.C.Chen后才真正起步的,近年来,一批学者对龙血竭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24~27],使血竭的临床应用范围愈来愈广泛,随着市场对血竭需求的不断扩大和对龙血树野生资源的掠夺性采伐破坏,龙血树野生资源日趋枯竭,濒临灭绝,2001年被国家列入二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

现将血竭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综述如下,以期能引起重视,对野生资源进行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从而实现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血竭为棕榈科植物麒麟血竭(daemonorps dracoblume)及同属他种植物果实中渗出的树脂或百合科植物柬埔寨龙血树(dracaenacambodiana pierre)从含脂木质部中提取而得的树脂。

祖国医学认为血竭性甘、咸、平,入心包、肝经,有敛疮生肌、行瘀止痛之功效[1,2]。

而现代国内外研究资料证明血竭成分复杂,生理活性强,现将近年来化学成分及临床应用发展综述如下:1血竭化学成分麒麟血竭含红色树脂约57.5%,从中分离出血竭素、血竭红素,两者均为结晶性的血红素,为黄酮类的衍生物。

黄树莲等[3]研究表明它可降低其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和红细胞压积,缩短红细胞电泳时间,抑制血栓形成,尚须树脂酯为苯甲酸与苯甲酰乙酸和血竭树脂鞣醇的混合物。

此外尚有黄色血竭树脂烃、去甲基血竭红素、去甲基血竭素等。

龙血树含血红树脂达80%以上。

王锦亮[4]从剑叶龙血树中分离得到5个芳香化合物:对羟基苯甲酸乙酯、7,4-二羟基黄酮、Loureirin以及一个甾体皂甙。

此外唐人群等[5]从血竭的石油醚和醋酸乙酯部分中分离得6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和光谱性质鉴定其中的1,2,4,5-四氯甲氧基苯为新的化合物。

随着研究的深入,其化学结构与性质有待于进一步明确。

2血竭的临床应用2.1血竭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有新进展。

它可降低氧耗,增加血供,对缺氧心肌有保护作用及抗心律失常。

如郑培黎等[6]将血竭注射液1∶3000注入豚鼠心脏,能明显减慢豚鼠的心律,减弱收缩力,增加冠脉流量,并使缺氧心肌细胞的乳酸脱氢酶的释放减少,降低心律失常率。

血竭治疗冠心病[7]进行多方的研究,特别在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8],与硝酸甘油对照,其起效时间,心绞痛轻、中、重改善情况,心电图改善情况均无明显差异。

血竭同样用于冠心病血瘀症的治疗,蔡辉等[9]以微循环、血液流变学、血栓素Β2(TXΒ2)和6-酮前列腺素FIΑ(6-Keto-PGFIΑ)等为指标观察了复方血竭注射液与生理盐水对家兔的血瘀模型、正常大鼠左室等容收缩性能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本方具有改善微循环,降低全血和血浆粘度、降低血浆TXΒ2和升高6-Keto-PGFIΑ水平,优于丹参对照组,对患者超声心功能和每分钟输出(CO)及射血分数(EF)无明显影响。

2.2血竭单剂、合剂为治疗肛肠科疾病的首选药物,治疗肛门炎性疾病等[10]有明显疗效。

李石[11]用血竭内服和外敷相结合治疗各型急性期外痔119例,临床观察结果具有消肿、止痛、止血明显、疗程短、疗效显著,有效率100%,使用方便,无副作用。

也广泛用于内痔的治疗[12]。

战胜家等[13]将地榆、三七、大黄、血竭组成的消炎止痛栓治疗肛肠疾病467例临床观察均具有明显效果。

2.3血竭治疗糖尿病[14]特别攻克Ⅱ型糖尿病获突破[15]。

如梁立经[16]在中医辩证下,治疗Ⅱ型糖尿病高脂血症,加服血竭粉于饭前30 min空腹开水送服,30 d为一疗程,治疗3个疗程,结果总胆固醇下降平均值1.33~2.45 mmol.L-1,甘油三脂平均下降0.42~1.30 mmol.L-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提高平均值0.15~0.20 mmol.L-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平均下降0.25~0.67 mmol.L-1,取得良好的疗效。

2.4血竭在妇科疾病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刘冬岩等[17]内外合治子宫肌瘤42例,运用自拟汤内服,穿山甲、五灵脂和血竭等组成的祛瘀止痛膏外敷,总有效率达95.2%,提示本法有活血祛瘀、消症止痛之功效。

常暖等[18]应用鳖甲、穿山甲、丹参和血竭组成的妇痛宁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54例,临床观察治疗后痛经、月经不调、卵巢囊肿、骨盆包块等症状和体征均得到显著改善,痊愈显效率53.7%,总有效率90.7%,它能抑制异位内膜细胞的代谢活动而使异位内膜萎缩,且作用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血竭对治疗宫颈糜烂[19]及加减血竭辅助药物流产有显著疗效[20]。

2.5血竭的止血功能在消化系统中的应用得到进一步的发展[21],农兴旭[22]实验证实血竭能缩短小鼠凝血时间,家兔血复钙时间及优球蛋白溶血时间ELT,对家兔凝血酶原、时间无明显影响。

黄海坤[23]将23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口服大小剂量血竭,总治愈率两组均为100%。

李育章[24]用白芨、乌贼骨、三七、血竭等组成的乌芨止血散治疗消化道大出血疗效显著。

冯五金等[25]用黄芪、乌贼骨、血竭组成方剂胃舒灵治疗消化道溃疡143例,疗程8周,结果治愈率88.1%,远期疗效观察1年内复发率5%,2年累积复发率为16%,3年累积复发率为28%,认为本品具有综合的治疗作用,有利于提高溃疡的愈合质量。

2.6血竭在治疗颈椎病上的应用刘玉梅等[26]用当归、土鳖虫与血竭组成的蛇灵丸治疗颈椎病40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服用颈复康冲剂,总有效率75%,具有显著性差异。

本方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解肌通络之效,故对气滞血瘀型、风寒湿痹型、营卫不和型的颈椎病疗效较好。

2.7另外,吴诗娅[27]治疗褥疮用血竭粉涂在经75%乙醇浸湿的纱布后外敷在褥疮皮面,每4~6 h用20%乙醇再浸湿纱布,每天换药1次直至创面愈合,该法与传统方法比较,治愈时间可提前10~15 d。

张小玲等[28]采用当归、白芷、紫草、轻粉与血竭组成的生肌玉红膏外敷治疗带状疱疹156例,总有效率达98%。

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血竭制剂在颅脑损伤[29,30]、脑血管意外后遗症[31]方面的应用常有报道,对治疗某些疑难杂症如癌症[32]也得到广泛的应用。

血竭的毒副作用小,偶见接触性致敏[33]。

其临床药理作用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6解决血竭的原材料紧缺途径为改变血竭依靠进口的状况,自20世纪70年代起,我国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先生等在云南和广西进行了血竭药源的勘察,在云南孟连、沧源、勐腊等县首次发现了能够提供血竭的植物资源剑叶龙血树(D. cochinchinensis Lour.S.C.Chen),并经过临床证实,其疗效与进口血竭基本一致,于1974年载入《云南省药品标准》后才真正开始了国产血竭的生产和应用。

之后,在广西也发现了丰富的剑叶龙血树资源,并经广西药材公司等单位联合开发为中药一类新药,1990年以“广西血竭”之药材名称获卫生部批准生产,品名定为“龙血竭”并载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标准[WS3-082(Z-016)-99(Z)],云南血竭与广西血竭的植物基原是一致的,都是剑叶龙血树。

近年来,经植物和药物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发现产于我国海南岛的与剑叶龙血树亲缘关系较近的同属植物海南龙血树(又名小花龙血树)(D.cambodiana Pierre ex Gagnep)所产的树脂与进口血竭在药理和临床疗效上基本一致,海南省卫生厅也将地产血竭收载入地方标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