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味储备拓展妙用
----谈谈小学作文素材积累与运用的“四部曲
【摘要】作文素材积累与运用的“四部曲”,即:体味、储备、拓展、妙用,有效地开启和储备了学生的写作源泉,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作文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味”。
【关键词】认识素材;积累素材;运用素材
教会学生认识素材、积累素材、运用素材是学会作文的关键,对于学生长远发展也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笔者在作文教学实践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归纳作文素材积累与运用的“四部曲”,即:体味、储备、拓展、妙用,有效地开启和储备了学生的写作源泉,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作文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味”。
第一部曲:“体味”
体味是认识生活的开始,也是认识素材的开始。
中年级的小学生已初步具备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的能力,对世界充满好奇,让他们的感官表现得十分活跃和敏感,对事物的认知需求处在饥渴期、兴奋期。
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同时,也要帮助学生逐步树立作文反映生活、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的理念,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来源自现实生活的理念。
观察是体味生活的重要方法。
小学生的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多彩。
在学校里,有多种多样的活动,如学习、文体、课余兴趣等活动;在家里,有生活、家务等各种形式活动,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随时记录下来,因为作文教学不光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观察是说话的前提,是思维的基础,没有细致的观察,学生是不能把话说清楚,把文章写具体的。
因此,老师要有目的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接
触社会,接触自然,用自己的眼睛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用耳朵听取大众语言,听取生活中种种声响,用心去感受生活脉搏,训练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认识世界,从客观世界中摄取多种营养,不断充实、丰富知识,陶冶情操。
这从根本上说,就是让学生体味生活、体味素材,开启学生的写作源泉。
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是体味素材的重要渠道。
如组织学生参加演讲比赛,拔河比赛等活动,鼓励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写写日记,让他们在实践中尝到写作的乐趣,使他们感受到“处处留心皆文章”,写出了生活气息浓厚、描写细致、富有真实感的习作来。
这时老师需要写下醒目赞语,当众宣读,表示赞赏,激发学生对留心观察的深层的兴趣,促进乐写不疲的内驱力。
在此基础上,老师还要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广阔的生活天地,随时留心观察日常生活中有意义的、有趣的事物。
第二部曲:“储备”
储备既是生活经验、感悟的积累,也是素材厚积薄发的重要环节。
一是生活经验、感悟的积累。
观察和思考生活,让学生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还要让学生有意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和观点,通过表述升华为学生自己的体验和思想。
如参加3月5日学雷锋活动日后,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或多句话表述自己的想法。
二是课本知识的积累。
要重视课本知识,该背的课文要背诵如流,该记的内容要滚瓜烂熟,还要要求学生备有一个优美词句本,每学完一课,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摘抄在本子上,并互相交流,有时还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练习写话。
这样日积月累使学生获益匪浅。
如,学习《军神》、《掌声》、《大作家的小老师》等课文后,就要学生积累外貌、动作、语言、神情、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
学习了《北大荒的秋天》、《西湖》后,就要让学生积累景物的描写。
三是要把作文训练贯穿于日常教学活动中。
学习一篇课文后,要求学生口头复述课文的
基本内容,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加以复述,如《哪吒闹海》;也可以就课文的某一点发表看法,如《三袋麦子》;还可以仿照课文某一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如《东方之珠》、《石榴》。
长久以往,坚持不懈,学生自然储存一定量的知识。
第三部曲:“拓展”
仅有生活经验、课本知识是不够的,课外阅读拓展是不可缺的素材积累。
一要积极创造阅读条件,引导学生广泛阅读。
现在学校的阅读条件和环境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图书室、阅览室是学生开展阅读的重要场所,其次是网上浏览阅读,鼓励学生有选择性的阅读。
二要从实际出发,向学生推荐一些童话、寓言、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科幻小说以及中外名作名篇的编写普及本等。
在阅读过程中,应该强调学生要自备笔记本,随时摘抄妙词佳句,精彩片段,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三要点拨和感悟。
教师要选取好作文与学生一起分享,可以采取读的方式,写景的文章可读得山清水秀、心旷神怡,有一种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之感;记事的文章,可读得扣人心弦、如痴如醉;写人的文章,可读出欢蹦乱跳、活灵活现。
可以采用解读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文章的结构,如篇章段落;可以了解语言,如精句妙段;可以了解文章的思想,如文章的主题,反映的精神和品格等等。
拓展让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想,有效地积淀写一篇文章所需要的素材、思维和情感。
第四部曲:“巧用”
用好素材是最终目的。
有了前面的基础工作,教师还要教会学生活用、巧用素材,提高写作水平。
一是在日记中运用。
指导学生写日记,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写作训练方法,日记可以把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随时记下来,内容不拘,可长可短,非常灵活。
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不仅能大大增加练笔的机
会,而且能使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更加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是在课堂练笔中使用。
学生习惯了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事物,并做到专心致志,开动脑筋,选择有意义的、感受深刻的记下来,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这样写作的素材也就丰富了,写作技巧也就会逐渐提高起来。
无论写人、记事或写景的记叙文,都会有血有肉,生动具体。
还可以坚持写读书笔记,这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开拓写作思路,提高认识事物,表达事物的能力,又是有效提高作文能力的捷径。
三是在考场作文中运用。
通过联想和想象,调动平时的积累,把印象最深刻的材料运用到作文中。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不光要教给学生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摄取写作材料,在名篇中吸收营养,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写作方法,把积累的素材灵活地运用到习作中去,更好地提高作文水平。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2. 叶昂龙主编:《小学作文“自主式”教学设计》,宁波出版社200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