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正是风正扬帆时

正是风正扬帆时

正是风正扬帆时——小学语文在推进“四字六步教学法”中的收获2012年8月浚县教研室形成了“初中数学四字六步教学法”省级研究成果,2013年“生命课堂四字六步教学法”推广研究立项为省级重点课题,我们在构建生命课堂教学理念指导下,向中小学各科推广实验,作为小学语文教研员,我思考最多的是小学语文课堂如何运用此法,在实验推广过程中我和一线教师一道经历了这一过程,感悟颇多。

一、初次相识,心向往之2009年9月,初到教研室,我从一个懵懂的小学语文教师走向教学研究的这一行列,带着种种的向往和欣喜,我踌躇满志。

我和一线教师一起备课,听名家示范课例,认真点评所听的每一节语文课,我们一起成长。

但是和一些年轻教师交流的时候,老师们问的最多的就是这节课我应该怎么上?可以设计几个环节?每个环节如何操作?为什么实验小学徐红然老师的课上的那么好?我们什么时候才能上成那样的课呀?……面对老师们的困惑,我就想:如果能有一种很好的授课方法让老师们可以方便操作着去上就好了。

正当我们困惑之时,我县教体局教研室副主任王海峰同志经过长期教育教学实践研究,创建了生命课堂“四字六步教学法”的优秀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犹如隔冬的春笋获得了一场阳春雨露,尽情的吮吸。

生命课堂“四字六步教学法”立足“三维”目标,以“趣、实、活、新”四字作为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根本要求。

“趣”,就是做学生喜欢的老师,让学生学得高兴。

教师要准确了解和研究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心理需求,通过真情投入,合理、巧妙地设置教学“趣点”,让课堂学习变得引人入胜;“实”,就是做博学的老师,实实在在地把教学目标落实到位,教给学生生命成长中最有营养、最能受益终身的知识和智慧,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活”,就是做智慧的老师,教学就是“活教”与“活学”,教会学习,教会变通,启迪智慧;“新”,就是做超越自我的老师,今日课堂要不断超越昨日课堂,教和学的本质在于创新,教师的自我超越过程就是教学的创新过程。

二、认真学习,全县推广我们首先召开了全县小学语文学科推广生命课堂“四字六步教学法”动员会,制订了,《浚县小学语文学科生命课堂四字六步教学法推进实施方案》,听取了来自浚县实验小学和西街小学的康艳玲、徐淑娟的两节示范课,接着四字六步教学法的创始人王海峰主任做了专题报告,为我们的开展给予理论指导和操作示例,我们信息百倍,奋勇向前。

近年来我们还做了如下工作:1.我们小学语文学科利用全县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浚县小学语文QQ交流群、浚县小学语文微信交流群,全县中小学教学技能大赛,省、市、县级优质课评比等方式,向全县一线教师分析目前浚县教科研现状、教育改革大的背景等客观事实,对比传统课堂与生命课堂利弊,认真学习、宣传生命课堂理念,观看有关“生命课堂”视频,观摩优秀的“四字六步教学法”示范课等。

统一向全体教师发放“四字六步”教学法学习资料,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四字六步”教学法的培训,深入学习该教学法教学理论,正确理解和把握“四字六步”操作规律及其精神内涵。

2.向全县小学语文教师发出推进实施生命课堂“四字六步”教学法倡议书,将“四字六步”教学法真正应用到课堂中提出具体要求:①任课老师课堂教学大胆尝试生命课堂“四字六步”教学法。

②课堂教学凸显“趣、实、活、新”。

③开展以“四字六步”教学法为主题的赛课活动。

④能够熟练掌握此教学法且效果显著者,作为推荐县级以上优质课教师的重要依据。

3.拜师学艺教研室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认真学习、实践先进的课改经验,深入了解不同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明确生命课堂具体的教学流程。

先后组织全县部分乡镇的实验学校的优秀教师到实验小学和西街小学向康艳玲、王华、徐淑娟、贾红娟学习生命课堂四字六步教学法。

2014年,在浚县实验小学举办的生命课堂观摩周活动上,我县康艳玲、靳海波、王华三位教师分别作了精彩的示范课,让所有一线教师倾听、观看和亲身感受到了生命课堂的魅力。

2015年,在浚县教师进修学校举办的生命课堂四字六步教学法观摩研讨会上,来自我县的200余名小学语文教师再次感受了生命课堂四字六步教学法的课堂精彩。

三、细心领悟,顺利对接2012年生命课堂四字六步教学法在我县开始推广,我首先把“四字六步教学法”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研究,2013年首先选定了全县25个实验学校,实验教师率先在教学中尝试运用,我们和一线教师进行交流实验,一路走来,有困惑,有方法,有收获,有喜悦。

(一)简简单单引入,认认真真督预督预:该教学环节旨在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使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

”守住一颗平常心,客观地传承和发展我们的语文教育经验,语文教学要回到“语文”的本义上来;让学生一心一意地念好“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写字)”十字真经,强基固本,抹亮底色。

依此指导学生预习方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有些教学只让学生读一二遍课文,就迫不及待的地让学生发表议论,难怪学生的回答言不及义,谬误百出,即所谓的“高水平的教师有备而来,低水平的学生无备而应”。

如果能让学生有效的预习,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独立阅读,学生才会拥有与别人进行高质量对话的底气,才能创出灵动的课堂。

因此在督预中,语文课就应该抓好读书这个根本,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读、去背、口诵心惟。

从读中扩大阅读量,从读中品味词语的语境义,从读中积累规范的语言,从读中发展思维能力,从读中领悟行文的真谛,从读中汲取人文的养料。

语文教学,应该是习惯教学。

示标:该教学的学习目标的制定突出表现是实在,贴近学生实际,即是教师从当前学生提出的疑问和希望达到的学习出发,定位本节课学习目标,而不是由教师开列的“任务型”学习目标。

因此该环节符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的语文教学目标应该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有机结合。

它不局限于学生认知方面的发展,更应要考虑学生的情感需要,个性发展,把三维目标统一起来,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制定学习目标要体现“下要到底,上不封顶”的原则,做到既要保住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得以落实这一底线,又要考虑落实“双基”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和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的长线;既要顾及全体又要关注个别,让目标能够切近学生的实际,是每个学生通过学习都能有所收获,有所发展。

以让学生初读课文为例: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提出分级目标:1.读正确2.读流利3.读出感情。

由学生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学习目标,练习朗读。

能够读正确了,就试着读流利;能读流利了,就努力读出感情来。

这样既活化了教学目标,又调动了全体学生的读书兴趣,从而把朗读目标落实了实处。

教学目标制定要注意“简明”。

老子说过“少得多,多得惑”。

课堂40分钟是一个常数,如果目标太多,那么每个目标的分配的时间就少,一节课上什么都想抓,结果什么都没有抓住。

相反,如果目标简明,课堂上就能够集中兵力,打歼灭战,学生就能反复触摸文本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感受。

比如,魏明广老师在教学《秋天的怀念》时,根据第二学段的教学要求和文本的特点把课文划分为两课时教学,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设定为:初读课文,感知文本,认读生字,理解新词,描红临字;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围绕课后问题,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品味语言,感受母爱的无私,激发学生对母亲的崇敬之情。

(二)、根据提纲,自学梳理第二步自学梳理,让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学习提纲梳理自己的预习,与教师的指导主动对接,使学习条理化,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对接中提升预习质量。

我们知道,一篇课文所提供的语言信息并非是全盘教给学生的,它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能够从文本所提供的语言信息中发现并提取出为语文学科性质和任务所规定的那些最具语文价值的部分,并且能够积极主动地支付自己的经验,用儿童的视角读它,已汇兑文本所表现的知识,情感和价值取向,求得自己对文本的准确把握并据此形成自己的教学设想,即自学提纲。

比如:康艳玲老师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不是从头讲到尾,而是抓住父与子的“了不起”的相关语段来引导学生对比揣摩、想象品味,触摸文本的语言,可以达到“沧海横流,只取一瓢”的教学效果。

(三)小组合作,展示自我我们以前的课堂注重的是教师的教,教师在课堂上是主体,一节课的关键是老师准备了多少,讲授了多少。

然而这种讲授式的课堂已经不再符合我们生命课堂下学生的学习实际,学生应当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

我们作为教师不仅要备教案,更要备学生,备课堂。

小组答疑让各小组小组长负责进行小组答疑,相互启发、帮助和合作,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选择和安排好本组要在全班展示的议题。

给学生与同伴进行交流、答问、帮助的机会,让问题在“学队”中基本得到解决。

王庄镇中心小学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全县领航,他们首先把学生分成N个小组,分组的原则是依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男女互补、学科互补、兴趣爱好等,在每个小组内,组员依据综合成绩进行编号(从高到低或从低到高),这样每个小组内都有优等生和尚待努力的学生,回答问题时直接站起抢答,相互看看,发现有比自己成绩差的学生就让给他们回答。

这样给予了后进生很多学习和展示的机会。

其他学校也争着学习模仿。

(四)展示评价多技巧,巧妙落实语用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这里的“语文实践”指的就是语言文字的运用。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运用好语用点是我们最大的困惑,很长时间我们一直在找语用点和落实语用点上茫茫然不知所以。

而四字六步教学法的恰恰是落实语用点的最佳场地,实验之初我和浚县实验小学的王华、徐红然、康艳玲,第二实验小学的周瑞芹、耿君、张连锋、牛素娅,第三实验小学的王保华、李珍、长丰小学的陈凤梅、王月辉,小河镇中心小学的袁俊红、张池清、张俊勇,王庄镇中心小学的魏明广、蒋春娜等25个实验学校的老师一起,在挖掘语用点努力前行,经过不断的学习、交流、研讨……我们让学生在学习中巧妙找准语用点,在“读”中学表达,就是指导学生学习、积累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在“写”中运用从“读”中汲取的词语、句式和选材、组材等方法。

读写结合常用“以读带写”和“以写促读”两类方法。

“以读带写”,即指导学生把从阅读中习得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表达中去。

“以写促读”即让学生根据要求先写作文,然后在教师的指点下,带着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对照着学习课文。

前者是我们语文教师习以为常的教学方法,下面谈谈我们在四字六步教学法教学中常用的落实语用点的方法。

1.仿写法。

什么是学习?“学”是指模仿和效仿,“习”是指操练和实践。

“学而时习之”是指把学来的、效仿来的东西不断投入到生活中去,从而从一个外在的标准成为一个内在的需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