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陕北秧歌教案

陕北秧歌教案

陕北秧歌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锣鼓、唢呐、狂飙、踢场子’’等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语言的精妙之处。

能力目标
1.研习精彩语段,品味本文优美生动的描写。

2.通过反复阅读体会陕北秧歌的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吸收民俗文化,加深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对陕北秧歌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研习精彩语段,品味本文优美的描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播放粗犷有力的陕北秧歌。

教师:请同学们用心欣赏这段秧歌,用一两句话描述陕北秧歌。

学生欣赏,自由讨论并发言,教师鼓励。

同学们,陕北秧歌是起源于陕北,发展与陕北,这片神奇的黄土地赋予了它生命。

它有淋漓尽致的展现了陕北人特有的性格,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陕北秧歌。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请同学们把不认识的字词划出来并查字典。

学生交流,教师指导。

再读课文,把握感情
教师:理解文章大意,体会感情。

三、精读课文,分析课文
1.教师:本文开头一段诗歌在文中有何作用?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提示:准确生动的描绘了陕北秧歌在陕北人生活中的地位。

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教师:陕北秧歌有哪些表演形式?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提示:阅读课文第二段,在文中划出相关语句。

例如:榆林秧歌有大场(俗称“大秧歌”)和小场(俗称“踢场子”)之分。

大场是大型集体歌舞,可加入高跷、旱船、龙灯、竹马、花鼓、腰鼓、霸王鞭等表演技巧。

3.教师:陕北秧歌对表演场地舞台有要求吗?
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

教师归纳:对场地没有要求,一般在院落里、硷畔上、大路间都是秧歌表演的好场所。

4.教师:陕北秧歌表演的时间上有讲究吗?什么时间表演?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要求:阅读课文最后一段,在文中划出。

榆林秧歌的另一个特点是与喜庆结伴而行。

每逢大年春节,或是节庆之日,榆林大地到处是秧歌的海洋,城镇和农村都组织秧歌队,拜年问好。

村邻之间还扭起秧歌互访互拜,比
歌赛舞,热闹非凡。

元宵之夜,还有举灯、提灯、担灯的彩灯秧歌以及九曲秧歌等。

四、作业设计
思考:
1、文章第一段有什么特点?在文中有何作用?
2、“一个地区的文化,归根到底是情感和精神的张扬”,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3、榆林秧歌的内容及特点是什么?
交流:谈一谈你对秧歌的认识,并介绍一下自己家乡的秧歌?
读一读,写一写
锣鼓唢呐秧歌信天游细腻矫健豪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