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造口常见并发症
造口脱垂
措施
• 选用一件式造口袋,指导患者准确测量造口大小,底板的大 小以突出肠管最大部分, • 选用较软底板 • 脱垂部分从造口推回腹内(如襻式造口的远端脱垂,放回后 用奶嘴塞住肠口,再将奶嘴固定于造口底环上,近端仍可排 出大便) • 还纳后用腹带固定 • 避免激烈运动 • 指导患者了解肠梗阻及坏死,出血的情况 • 严重时手术治疗
• 护理 • 1 避免或去除一切可能加重缺血坏死的因 素:去除碘仿纱条,腹带压迫,选用一件 式造口袋,并注意裁剪合适。 • 2 剪除坏死脱落的组织 • 3 频谱仪照射 • 4 造口发黑,有臭味时行造口重建术。
皮肤粘膜分离
皮肤粘膜分离
• 造口粘膜与皮肤的缝合处分离,常发生与术后早期。 • 原因:肠造口粘膜缝线脱落;造口局部缺血坏死;缝合处感 染,形成脓肿;营养不良;糖尿病。 • 分类:浅层 单侧 深层 双侧 • 措施: 1棉签探查 2逐步清除局部的黄色腐肉和坏死组织 3创面浅可用亲水粉剂溃疡粉或糊剂,再用防漏膏 4创面深可用海藻类敷料填塞,用粉剂,再用防漏膏 5凸面底板+腰带,2天更换1次 6控制饮食,控制血糖。
造口水肿
• 发生于手术早期 • 原因:腹壁及皮肤开口过小,术后炎性刺激,腰带过紧, 支撑棒压力过大,低蛋白血症,造口袋的底板裁剪过小
• 护理措施:轻微----不用处理 • 重度----3%的高渗盐水湿敷,50%硫酸镁湿 敷,用两件式造口袋。 • 造口袋的裁剪不能过小,腰带不能过紧
造口出血
• 一般发生在术后72小时内 • 原因:肠造口粘膜与皮肤连接处的毛细血管及小动脉出血 血管结扎线脱落;损伤 ------底板摩擦、护理操作、运 动;凝血功能差。 • 护理措施:轻微---压迫止血 • 大量出血---1%肾上腺素纱布压迫或云南白药 散外敷后压迫 • 严重出血---通知医生拆除缝线,电切止血, • 严密交接班
刺激性皮炎
刺激性皮炎
粪水与周围皮肤起长时间接触后,导致皮肤发红,破溃等。 原因 • 造口位置不理想 • 回肠造口形成没有一个适当的乳头状突起,平坦或回缩 • 造口护理技术不适当,底板裁剪过大,粘贴后过早改变体位 • 皮肤皱褶造成的溢漏
措施 • 检查刺激原并去除原因 • 治疗皮肤问题 • 重新指导病人选择造口用品,凸面底板+腰带,保护粉+防漏膏 • 指导病人正确的安装技术,保持体位10—15min,天冷时加热。
造口缺血坏死
造口缺血坏死
• 严重的早期并发症,通常发生在术后24—48小时, • 原因:1手术损伤结肠边缘动脉 2提出肠管时牵拉张力过大,扭曲及压迫肠系膜血 管 3肠壁开口太小或缝合过紧 • 护理措施:评估造口活力:观察造口粘膜颜色变化,如果 粘膜颜色完全变黑,应检查肠腔血运情况,坏死的深度, 广度。可以通过玻璃试管插入造口,电筒垂直照射观察血 运情况。
造口常见并发症以及预防和处理
• 造口并发症多而且发生率高,根据流行病 学资料,国外11—70%,国内16.3—53.8%。 82.7%的并发症发生于术后1年之内。
(一)肠造口并发症
• • • • • • • • 造口水肿 造口出血 造口缺血坏死 皮肤粘膜分离 造口狭窄 造口回缩 造口脱垂 肉芽肿
过敏性皮炎
过敏性皮炎
造口用品引起的皮肤过敏,皮炎,水泡等。造口袋多见。 表现:仅限于过敏源接触部位,皮肤红斑及水泡,周围皮肤 痒,渗漏。 措施: • 询问过敏史 • 更换另一系列造口用品;粉+溃疡贴+凸面底板 • 外用类固醇药物,QD或BID,涂药10分钟后,再用清水 洗干后贴袋;口服抗组胺药物---开瑞坦。 • 若情况不改善,可能需要由皮肤医生诊治
造口回缩
护理措施
• 凸面底板+腰带可用于非严重病例 • 皮肤有损伤者,可用皮肤保护粉或无痛保 护膜 • 乙状结肠造口皮肤有损伤者,可考虑用结 肠灌洗法 • 减轻体重 • 严重病例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造口狭窄
造口狭窄
• 直径小于1.5cm,单腔造口多见,发生率10%。 • 原因 皮肤或腹壁内肌肉层开口小 造口周边愈合不良,疤痕挛缩 癌细胞生长, 自我护理能力差, • 措施 了解狭窄程度 轻者,可用手指或扩张器扩宽造口,观察排便情况,进食易 消化饮食。 重者,行手术治疗(手指不能通过,疤痕增生)
造口处肿瘤
• 造口处出现新生物,质硬,疼痛,出血, 组织坏死恶臭,严重时伴有造口狭窄。 • 措施:使用一件式造口袋 • 造口处出血时压迫 • 换袋不要过勤 • 放疗 • 梗阻时再次手术---造口重建术
Thank
you!
Thank you !
机械性皮炎
机械性损伤
原因:
• 撒离造口袋及清洁皮肤时造成损伤,换代次数过于 频繁或过于用力。
措施:
• • • • 撒离造口袋及清洁皮肤动作要轻 尽量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损伤的皮肤要用保护粉保持干爽 尽可能减少更换造口袋的次数
造口旁疝
造口旁疝
原因:
• • • • 造口位于腹直肌外 筋膜切口过大 腹部肌肉软弱,例如年老或过胖的人 腹部造口周围经过多次手术,例如慢性咳嗽
肉芽肿
肉芽肿
• 发生于粘膜及皮肤周围,良性组织 • 原因 缝线吸收不良引起 造口底板裁剪过小摩擦刺激粘膜 • 措施 检查并拆除缝线 正确剪裁底板,避免底板边缘对造口的摩擦 小:血管钳直接夹掉,大:使用硝酸银棒烧灼,高频电刀 切除
(二)造口周围并发症
• • • • • • • • • • • • • 刺激性皮炎(粪水性) 过敏性皮炎 放射性皮炎 毛囊炎 念珠菌感染 机械性损伤 造口周围脓肿 脐周静脉曲张 增生 尿酸结晶 粘膜移位 肿瘤转移 造口旁疝
手指扩张
• • • • • •
扩肛 深度:2—3cm 保留:5—10cm 频率:每日1次,换袋时。 注意:避免出血、疼痛、忌用锐器扩张 小指----食指----大拇指
造口脱垂
造口脱垂
可能造成造口水肿,出血,溃疡,扭曲 原因 • 肠管固定于腹壁不牢 • 腹壁肌层开口过大 • 造口位于腹直肌外 • 腹压增加 • 腹壁薄弱
造口回缩
造口回缩
造口内陷低于皮肤表面,术后早期、晚期均可发生,容易引 起排泄物的渗漏,导致造口周围皮肤损伤。 原因 • 肠游离不充分,产生牵拉力 • 肠系膜过短 • 造口周边缝线固定不牢或缝线过早脱落 • 造口周边愈合不良,引起疤痕组织形成 • 襻式造口的支架过早除去 • 体重急剧增加,造口周围脂组织过多 • 造口坏死脱落
措
• • • • • • • • • •
施
术后6-8周应避免提举重物 重新选择合适造口袋,如用较软底板 使用大便软化剂 重新指导病者换袋技巧,如需镜子帮助 告知肠梗阻的症状和体症 停止结肠灌洗(入水困难) 减轻腹压,如慢性便秘要药物治疗 减体重,加强腹肌锻炼 咳嗽时用手按压造成口部位,使腹压减少 轻者可佩带腹带扶托,严重者要行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