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股骨干骨折病人的护理 PPT课件
股骨干骨折病人的护理 PPT课件
(2)平衡持续牵引:可用皮牵引或骨牵引。以便病人的身体及 各关节在床上进行功能活动。皮牵引适于12岁以下小儿。12 岁以上青少年和儿童则适于做骨牵引。持续4~6周,改用单 侧髋人字石膏或局部石膏装具固定至8~12周,至骨折完全愈 合。
(3)固定持续牵引:将患肢放在枕头或Braun架上,做 皮牵引或骨牵引。股骨干中上1/3骨折应保持髋关节屈 曲40°,外展20°,屈膝40°。下1/3骨折加大膝关节
2、3岁以内的小孩股骨干骨折必须行双腿悬吊牵引,一条 腿骨折方 法。
4、保持床铺清洁、干燥。
5、告诫病人畸形愈合的危害,取得病人的合作,成人 骨牵引时,要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不可自行随意减 轻牵引重量。
6、由于股骨干骨折愈合及重塑时间延长,因此需要较 长的时间扶拐锻炼,扶拐方法的正确与否与发生继发 性畸形再损伤,甚至臂丛神经损伤等有密切关系。因 此,应教会病人正确使用双拐。
瑞士内固定学会 (AO/ASIF)股骨 干骨折分类法
辅助检查
X线可明确骨折的部位、类型和异位情况
治疗要点
1.手法复位 横断骨折需待重叠畸形矫正后行手法复 位,手法复位后可行持续牵引复位。
2.牵引 一般需8-12周,定时行X线检查,了解骨折的 复位情况,并对牵引的重量及方向进行相应的调整, 是牵引有效。
7、出院指导:1个月后可拆除石膏后下地,但患肢不 负重,3个月后可参阅X线片骨折愈合后可负重。2-3个 月后行X片复查,若骨折已骨性愈合,可酌情使用单拐 而后弃拐行走
(2)观察患肢皮肤色泽、温度,感觉和运动情况: 患肢足背动脉搏动和毛细血管充盈情况,有无疼痛和 肿胀,并与健肢比较。一旦有异常,应及时协助医生 处理
3.功能锻炼
伤后1-2周,知道病人进行患肢股四头肌的等长舒 缩及膝关节伸直练习,同时练习踝关节屈伸及足背活 动。活动范围由小到大,幅度和力量逐渐加大。
股骨干中1/3骨折 近位骨折片由于同时受部分内收肌群作用前屈外
旋外,远位骨折片由于内外及后侧肌群牵拉而往往有较明显重叠移位, 并易向外成角。
股骨干中下1/3骨折 远位骨折片受腓肠肌牵拉向后倾斜移位,可损
伤腘窝部血管和神经。
臀中肌 髂腰肌
内收肌群
内收肌群
腓肠肌
临床表现
症状: 大腿局部肿胀变形(75%) 下肢短缩(65%) 血压 下降(65%) 老人髋部疼痛(65%) 面色苍白(63%) 休 克(45%)
屈曲角度,使腓肠肌松弛,以便于骨折片复位。开始 牵引时重量要大,一般为体重的1/7~1/8,手法整复争 取在1周内完成,随后减轻牵引重量,以维持固定。避 免过牵,以免影响骨折愈合。
2.病情观察及护理
(1)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如病人出现口渴、脉搏 增快。皮肤湿冷、Bp下降等,应警惕低血容量性休克。 立即取休克卧位,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根据医嘱正确 输血补液。
解剖
股骨是人体中最长的管状骨,股骨干包括粗隆下2~5cm至股骨髁上2~5cm的骨干。 股骨干骨折是指股骨转子下2cm-股骨髁上2cm之间范围的骨折。
病因
多为强大的直接暴力所致,亦有间接暴力所致的。
车 高 坠
祸 伤
类型
股骨干上1/3骨折 近位骨折片因髂腰肌,臀中肌及外旋肌牵拉而屈
曲,外展,外旋,远位骨折片因内收肌群,股四头肌群和后侧肌群作 用而内收并向后上方移位。
去除牵引或外固定后,使患肢在不负重的情况下 联系行走,患肢逐渐负重,开始需借助助行器或拐杖, 练习时需有人陪伴,以防跌倒。
健康教育
1、向病人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股骨干骨折常采用保守 疗法,因大腿周围的肌肉丰富,不适于石膏固定,因此多 采用牵引方法,对于成年人需要做骨牵引,老人及小孩一 般做皮牵引。
体征:骨折远端肢体异常扭曲,出现反常活动、骨擦音, 可因损伤大动脉大量出血而出现休克症状和体征。若损伤 血管和神经,可出现肢体远端血液循环、感觉和运动功能 障碍。
小知识
A型为简单骨折:A1为螺旋型, A2为>30°斜型,A3为<30°横型。 B型为楔 形或蝶形骨折;B1为楔形或螺旋楔形骨折, B2为弯曲楔形,B3为粉碎楔形骨折。 C型为复杂骨折,C1为螺旋粉碎骨折,C2为多段粉 碎型,C3为无规律的严重 粉碎型骨折。
护理措施
1.持续牵引 根据不同年龄可采用垂直悬吊皮
牵引,平衡持续牵引和固定持续牵引。
(1)垂直悬吊皮牵引:适用于3岁以下的儿童股骨
干骨折。皮牵引胶布贴于大小腿两侧,绷带固定妥当,
髋关节屈90°,膝关节伸直,臀部离床面3~4cm,
病儿身体重量作反牵引。
3~4周后骨折愈合。便于护理,
3.外固定器使用 适合于骨折合并大面积软组织损伤 者。
4.切开复位内固定 适合于牵引及手法复位失败、伴 有多发损伤、伴有股动脉损伤需要修复、不能耐受长 期卧床、病理性骨折者。
护理诊断
疼痛 与骨折部位肌肉损伤、水肿有关
有周围神经血管功能障碍的危险 与骨和软组 织创伤有关
潜在并发症:休克、骨筋膜室综合征、感染、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