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分析
欧根友
【摘要】本文介绍了高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特点,从培养秧苗、适时栽培、合理稀植、平衡施肥、合理用水、虫害防治等方面就高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进行讨论。
【关键词】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研究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是一项能够使水稻增产,同时降低成本的技术。
使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农民们也逐渐发现,对种子进行精心培育,施用高级化肥或使用新型杀虫剂或除草剂都不能得到增产的保证,反而会使成本升高。
其实只要换个简单的栽培方法即可以达到他们的目的。
所以水稻强化栽培技术深受人们的喜爱。
但栽培高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还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这样才能造福更多的人。
1水稻强化栽培技术概况
1.1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来源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的一个教授在马达加斯加提出的一种新的栽培方法。
在1961年,他来到非洲马达加斯加,希望拯救这个贫穷的村庄。
他通过观察农民们栽种水稻的方法,同时自己也不断进行实验。
在二十年以后。
他终于发明了这造福人类的技术。
即水稻强化栽培技术。
在幼苗刚开始栽培时,要选用抗病能力强的种子。
从而能够保证培育出健壮的幼苗。
小苗移栽更容易存活同时也能促进稻苗提前分蘖。
对稻苗进行稀植,可以使分蘖拥有更大的生存空间秧苗可以像灌木丛那样生长旺盛。
最终能够收获既大有多的穗,因此水稻强化技术可以挖掘水稻的巨大潜力[1]。
1.2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优势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能够节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它通过采用小苗移植来降低成本;通过单本稀植使得所用的种子大大减少以及减少了人们的劳动力。
而湿润灌溉能起到节约水源,保护环境的作用。
通过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得到的植株抗病虫能力强,强壮挺直,可以减少对农药的使用。
为人类一共绿色食物。
同时减少灌溉时所用的水以及施加有机肥促使土壤的含氧量增加,稻田的通透性增强,微生物的活动能力也随之增强,使得水稻茁壮成长。
由此可见水稻强化栽培技术既能够使农民增产增收,也能减少成本,提升大米的质量,促进绿色无公害产品的生产,有益于人们的健康[2]。
2 如何更好的运用水稻强化栽培技术
2.1 筛选优良品种,进行小苗移栽
提前选出优良品种,可以使水稻强化栽培技术更易成功,使得增产效果大大提高。
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重穗型的品种效果最为明显。
该品种具有分蘖力强、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的优点。
所以将两优培九、协优9308、中浙优1号、丰两优1号、D优527、D优68、川香优2号、甬优6号等重穗型杂交水稻组合,作为目前应用强化栽培技术的主要品种。
选好品种后,进而通过旱地育秧,使得秧苗更强壮。
短龄秧移栽可以使水稻分蘖更早更快地生长出来。
但必须尽早地整理田地,提高田地的平整度以及质量。
在秧苗出现3 ~4个叶子时对其移栽。
2.2 合理灌溉施肥
水稻强化栽培与传统栽培相比,强化栽培后的田块,分蘖前进行干湿交潜灌溉,促进水稻更早的长出根,更快的分蘖。
在分蘖后期,实行“够苗晒田”,及时进行灌溉可以使完好的穗的数量增多。
搁田时期对水稻产量影响最大。
不同处理的处理方法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不同。
提早搁田、合理稀植、减少施氮肥等措施可以促进水稻成穗,在生产中,对于分蘖力强的品种,不能采用以往所使用的通过排水来控制分蘖的方法,而应该改用肥水双控的方法来
促进水稻成穗。
从而提高水稻产量。
同时也应该根据稻株需水规律,稻田土质、当地地形、施肥情况、灌溉方式、水源保证等对强化栽培的田地提供合理的浇灌方案。
3 结语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打破了在中国的大栽培密度的传统习惯。
这项技术在中国适应性强,增产效果好,改善了田间的通风效果,降低了发病率,增加了水稻植株的光合作用,提升了根系活力,加快了营养物质的运输,提高了稻谷的产量,降低了垩白粒率,并且能很大地解放劳动力,降低成本,增加收入。
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希望各地农业技术推广站能够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农民朋友也应熟练掌握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对其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盘祖勇.高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研究及应用[J].吉林农业,2013,(23).
[2]朱永川,熊洪,等.中国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研究[J].中国农学报,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