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碳酸盐岩一般沉积相模式及进展

碳酸盐岩一般沉积相模式及进展


碳酸盐岩标准相带模式——综合模式
——海底地形、潮汐、波浪、氧化界面、盐度及海水循环
X
Y
Z
威尔逊标准相带模式
基本格局:低能 — 高能 — 低能
盆地相区 浪基面之下
台地边缘相区 波基面之上 波 浪 作 用强 烈 , 均属高能带 与 Irwin 的 Y 相 带 相当
属低能带 与 Irwin 的 X 相带相当。
台地相区 台地边缘靠陆 一侧 波浪消失,潮 汐为主 属低能带 与Irwin的Z相 带相当。
–三大相区九个标准相带
–A.盆地相区(相当于陆棚+陆坡
沉积区)
1.盆地相
2.开阔陆棚相 3. 碳酸盐斜坡脚相(盆地边缘或深陆 棚边缘相)
波基面以下——X带,静水还原 环境
暗色泥晶灰岩和页岩
主要生油区 宽相带区
较深水、静、氧气 不足,藻的生长受到 限制 , 浮游生物发育。 Y带:近岸高能带 波浪、潮汐作用强烈, 阳光、氧气、养料丰富, 底栖生物及藻类大量繁 盛。
Z带:滨岸低能带
波浪作用弱。生物丰度和分异度 低,仅见兰绿藻、介形虫、腹足类 等。
岩石
粉屑、灰泥沉积为 主(粉屑灰岩、灰泥
形成生物礁、颗粒滩 (鲕粒、生物碎屑、内
岩性 和生 物 沉积 构造
细-粗晶白云岩;白云质生物颗 白云岩及石膏或硬石 粒质泥岩;泥质颗粒岩;白云质 膏 ;碎屑红层 球粒(灰岩)泥岩 鸟眼构造、叠层石 泥裂
谢谢
• (三)台地相区(相当于潮坪、泻湖沉积区)
–7.开阔台地相
–8.局限台地相 –9.台地蒸发相
基本是低能带
近岸低能带/潮坪带——Z带
泥晶灰岩、白云质灰岩、
白云岩、蒸发岩 白云岩——储集岩 蒸发岩——盖层 分布宽阔——宽相带区 按能量、盐度、暴露细分
7、开阔台地 位置 和条 件
8、局限台地
9、台地蒸发岩 此带即潮上带,干热 地区的潮上盐沼地或 萨巴哈沉积均为此带 典型代表。此带经常 位于海平面之上,仅 在特大高潮或特大风 暴时才被水淹没。
碳酸盐浊积岩相: 非补偿盆地相: 克拉通盆地(陆棚)碳酸盐岩相:
2、开阔陆棚
氧化界面100m 至最 大风暴浪基面(几十 米)(中部浅海) (内陆棚),低能
3、盆地边缘
碳酸盐台地斜坡脚, 盆地边缘(上部浅 海),风暴浪基面以 上, 正常浪基面以下
岩性和 生物
粉屑灰岩、粒泥灰岩、 远洋浮游生物及相邻 灰泥岩,少量风暴影 碳酸盐台地的细碎屑, 响,生物丰富,保存 生物丰富,保存完整 完整 水平层理、小型交错 层理
位于台地边缘之后的海峡、 这是一个真正的泻湖,海水循环 泻湖及海湾中,因此也称为 受到很大限制,盐度显著提高。 陆棚泻湖或台地泻湖。此环 从地理位置来看,这些泻湖可分 境水较浅,由数米到数十米。为堤礁(堡礁)之间或堤礁(堡 盐度由基本上属于正常盐度 礁)之后的泻湖,沿岸砂嘴之后 到略为偏高。水流环境中等。 的泻湖以及环礁内的泻湖。此相 带还包括潮间带环境。 各种碳酸盐岩和碎屑岩,这 种条件适合各种生物生长, 但无狭盐性生物。 虫孔痕迹很多
Shaw第一次论述了陆表海水体能量特征,奠定了陆 表海碳酸盐沉积环境分析的理论基础。
• 欧文( lrwin , 1965 )在肖的陆表海能量分布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陆表 海清水沉积作用的一般原理。 • 欧文主要根据潮汐和波浪作用的能量,划分出了三个能量带,即远离海岸 的 X 带(低能带)、稍近海岸的 Y 带(高能带)和靠近海岸的 Z 带(低能带)
碳酸盐岩
一般沉积相模式及进展
目录
A
Shaw陆表海沉积相模式(1964)
Wilson碳酸盐综合相模式(1975)
陆表海沉积相模式
肖(Shaw,1964)首先把碳酸盐的主要沉积场 所——浅海划分为两个不同的类型,即陆表海和 陆缘海。 陆表海 (epeiric sea)也可称为内陆海、陆内 海、大陆海等,是位于大陆内部或陆棚内部的、 低坡度的(海底坡度一般小于lft/mile)、范 围广阔的(延伸可达几百到几千英里)、很浅的 浅海。 陆缘海(pericontinental sea)也可称为大陆 边缘海,是位于大陆边线或陆棚边缘或大洋边缘、 坡度较大的(海底坡度约2~l0ft/mile)、范 围较小的(宽度一般为100~300mile)。深度较 大的(水深可达200~350m)的浅海。
位置 和条 件 岩性 和生 物 沉积 构造 其它
5、台地边缘生物礁

6、台地边缘浅滩
深水陆棚边缘与台地的过 生物礁,从浪基面之 礁与礁后开阔台地之间, 渡地带,斜坡,可达30 上到平均低潮线左右, 滩,从浪基面之上到平均 高能 低潮线左右,高能。盐度 浪基面-平均低潮线之间, 正常,循环好,氧气充足 高能 生物丰富,含广海生物, 但保存多不完整。生物碎 屑灰岩、角砾灰岩、礁前 塌积角砾灰岩 块状层理、变形层理、滑 塌构造 斜坡碳酸盐泥和生物 碎屑沉积、生物碎屑 的圆丘礁缓坡、生物 骨架灰岩(礁环) 块状层理 碳酸盐砂(颗粒),呈砂 洲、海滩,扇状或带状的 滨外坝。亮晶砂屑灰岩。 交错层理、平行层理 底质移动不利于生物生活
1、盆地
位置和 条件 氧化界面以下(100m左右)——200m左右 的克拉通盆地,外陆棚海,低能静水, 滞流缺氧和过咸化均可能存在(下部浅 海) 泥质、硅质、浮游生物残骸(暗色薄层 泥晶灰岩、暗色页岩、粉砂岩、薄层石 膏层),不利于底栖生物生长,浮游生 物为主,不利于碳酸盐的形成 水平层理、韵律层理、块状层理
• X带----深水低能带,波基面以下:灰泥及浮游生物碎屑——利于生油 • Y带----近岸高能带,波浪、潮汐的主要作用带:礁、滩——良好储集相 • Z带----滨岸低能带,水浅,蒸发量大:泥晶灰岩(白云岩)、蒸发岩、藻叠层构造—优质盖层
欧文( Irwin,1965)的陆表海能量带模式
能量 带 环境 X 带:深水低能带 (浅海)
灰泥为主 , 干旱气候形成白云岩
和蒸发岩。有泥晶灰岩、纹层状灰
岩、白云岩。
岩)。
碎屑)。多为亮晶颗粒
灰岩。
颜构
暗色,水平层理。
交错层理发育。
常见干裂、鸟眼构造、扁平砾石、 潜穴、钻孔等沉积构造。
碳酸盐岩综合相模式—威尔逊标准相带模式
威尔逊(1969,1975):3个相区、9个标准相带、24个微相
风暴岩,远源风暴岩
沉积 构造
其他
水平层理、小型交错 层理
风暴岩,近源风暴岩
• B.台地边缘相区(相当于障壁岛、滩沉积区)
波基面以上——Y带
生物礁、生物碎屑灰岩
–4.台地边缘前斜坡相
• 远岸低能与高能的过渡带
鲕粒灰岩、内碎屑灰岩
油气储集相带
窄相带区
–5.台地边缘生物礁相 –6.台缘边缘浅滩(砂)相
4、台地前斜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