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生上当受骗的个案研究一调查背景大学诈骗案件是指以大学生为作案目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财物行为的案件。
这类诈骗案件由于它一般不使用暴力,是在一派平静甚至“愉快”的气氛下进行的,大学生往往容易上当。
诈骗案件发生后,侵害了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学生心身受到沉重打击,轻者令学生烦恼或陷入经济困境,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无法顺利完成学业;重者则会使有些受害学生自杀轻生或导致连环的治安及刑事案件发生,其危害性极大。
对此我们进行一些相关调查,并将得出些结论。
附一真实案例以下是一个发生在身边同学身上的事。
(名字为化名)同学肖某,平时喜欢在寝室上网,用钱也没计划,有段时间没钱了,就希望谋求一份网上兼职。
在网上寻找后,发现很多招聘兼职打字员的信息,工资很诱人,按每万字八百到九百不等,抱着试试的心态,肖某打开一个叫做前程中文网的网站,上面有很正式的招聘合同,同时提供QQ客服,被告知会签合同,一番询问后,肖某打消了怀疑的念头,通过网上银行汇去80元,对方说未来两天将手稿汇来,有十万字,那八十元是保证金,到时会退还,也就是肖某完成那份稿子编辑后会有近万元的收入。
两天后,一陌生电话打来,说是前程中文网快递员,稿子已到贵阳,要肖某汇500元保密费到指定账户,然后快递员就开车过来送稿件,预付肖某一半的工资,即4000多元,同时把500元退还肖某,肖某心想钱马上到手,当即通过银行汇款将仅有的500元汇去,然后打电话给快递员,却告知已关机,再查快递员手机号,是个上海的号,而刚才的汇款账户是四川成都的账户。
随后几天拨打电话均是无法接通或关机,放明白,被骗了。
同学肖某作为大学生,在近万元的巨大利益诱惑面前,没有详细的了解具体情况,没有仔细思考,就很冲动的汇钱,然后上当受骗。
这是很可悲的。
肖某随后找到我,向我诉说了这一切,我作为个自小就从铜仁老家出去广东跟父母在工地打磨的青年,对社会上的骗术比肖某这类从小生活在安定环境中的要见识得多。
我寝室一同学同样有着网上购买飞机票被诈骗的经历,九百多元,诈骗理由是不断改签。
二调查过程(一)调查对象年纪范围内的在校大学生(二)调查方式问卷调查及对话(三)调查结果分析参与本次调查问卷填写活动的同学共100人,收回问卷96份,其中男生54人,女生42人。
全部是大二学生,96人。
其中有上当经历的是34人。
接收过中奖信息的93人,其中主动与对方联系的15人,完全不理睬的64人。
大街上遇见推销产品并且购买的28人。
购买过来寝室推销产品的49人。
对于来寝室传销的外来人员不予理睬的38人。
对骗子的印象大多是博取同情,一本正经。
大学生容易上当受骗的原因中,认为缺乏社会经验和辨别能力的45人,占据多数。
在上当后有超过40的同学甘愿自认倒霉。
身边发生过同学上当受骗现象的共32人。
会为了利益拉同学进传销的仅2人(希望是恶作剧乱选的)。
遇见不确定真假的利益事件,有25名同学愿意先搏一搏,有48名同学会冷静下来想清楚,23名同学会征询朋友意见。
通过以上调查数据可以看出,现在同学们的防范意识只是一般,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会去贪图小便宜,从而上当受骗,而在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的今天,手机短信的诈骗伎俩显然已经不能再让多少人上当受骗。
各种新兴手段,尤其一些针对大学生就业找工作兼职等方面编制的欺骗手段更是让同学们防不胜防。
三存在问题及对策通过对调查问卷及面对面访问的结果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大学生上当无外乎以下几种原因a同情心。
大学生思想单纯,心地善良,容易动恻隐、怜悯之心。
遇人求助,不思辨别,倾其所有,帮助他人,但往往忽视了一些好吃懒作之人趁机作案,骗取财物。
b.义气心。
大学生社会经验不丰富,又喜交朋友,想扩大社会交往,往往感情用事,轻信花言巧语,对熟悉的、不熟悉的、高尚的、低级的都以诚相信,掏心掏肺交往,以兄弟相称,有求必应,受其摆布,不设防范将自己和家人的信息告知他人,让心怀叵测之人有机可趁。
c.贪利心。
这个因素相对于另外三个因素,更普遍存在,一些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不端正,只想享受人生,不劳而获,贪图便宜,财迷心窍;贪图虚荣,丧失理智;贪小便宜,急功近利;有“高攀门弟”心理,有“崇洋媚外”思想,这些弱点容易麻痹心理,被人诈骗。
d.关爱心。
大学生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助人为乐,有一颗关爱之心、奉献之心,总想为社会尽点责,为家人分点忧,为朋友解点困,但缺乏辨别能力,处事不周全,容易冲动,在复杂的社会上往往被一些不良用心之人利用,上当受骗。
针对以上几个分析结果,不难看出,骗子们正是利用了大学生的几种心里因素去达成了自己的诈骗行为,对此,我们总结出了以下防止诈骗的对策:a.与人交往要慎重。
作为大学生,在各种交往活动中必须把握交流的尺度,克服一些主观、盲目的心理感觉,避免以貌取人,感情用事。
交友最基本的原则有两条:一是择其善者而从之,真正的朋友应该建立在志同道合、高尚的道德情操基础上,是真诚的感情交流而不是简单的利益关系,要学会了解、理解和谅解;b严格做到四戒,即戒交低级不流之辈,戒交挥金如土之流;戒交吃喝嫖赌之徒,戒交游手好之人。
对于熟人或朋友介绍的人,不能一是朋友,都是朋友,对于“初相识的朋友”特别是网友,不要轻易“掏心窝子”,要观其言,查其色,辨其行,防止上当受骗。
c.不贪小利迷心智。
作为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时刻加强自身品德、情操的陶冶,自觉拒绝金钱、名利的诱惑,不贪私利,不图虚荣,要牢记“无功不受禄”、“没有免费的宴席”、“天上不会掉下馅饼”等信念。
增强抵御诱惑的能力,这样才能防止或减少被骗。
d.调查清楚再决定。
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习法律法规,掌握一些防骗的基本知识及技能,善于辨别真假,如勤工俭学、应聘择业和出国留学的问题,对上门以学校或老师的名义推销商品,对通过网上购物,对以同学、朋友、亲属因困求助名义等,都要向直接人或单位多方打听,问清原因,核实情况,必要时登门考察,或向老师和同学、组织报告,大家商量后才作决定,不要随便将自己和亲属、朋友的基本情况和手机信息告诉他人,不要轻易将钱物拱手交给他人,防止犯罪分子诈骗得逞。
e.不和生人套近乎。
社会虽是美好的,但也是多样和复杂的,作为大学生不要轻易与陌生人交朋友,与其套近乎,接受小恩小惠,不能单凭对方的言谈举止、仪表风度、衣着打扮等第一印象即“首因效应”妄下判断,轻信他人;不能只认头衔,只认名气,而不辨真假,被表面现象所蒙敝。
不要轻信所谓受困的大学生或公司职员,不要轻易向不了解的人提供帮助,不要乱吃陌生人的食物、香烟或饮料,不要随意和陌生人或网友约会,绝对不要把信用卡、现金和其它贵重物品供给不熟悉的人,同学之间相互沟通,互相帮助,减少上当受骗。
三对策或建议我提醒各位同学:诈骗犯罪分子作案总是心虚的,仔细观察,终会发现破绽,对过于热情、过于纠缠、花言巧语的人要特别注意,如果师生们发现对方有疑点,要冷静对待,巧妙周旋,及时报案,配合调查,追缴被骗财物,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不要一味的纵容犯罪分子,我们要团结起来,给予犯罪分子严厉的打击,使其受到应有的惩罚。
小组成员:饶亮(组长)冯福特龙彬财务管理091班关于大学生上当受骗的调查问卷大学诈骗案件是指以大学生为作案目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财物行为的案件。
诈骗案的发生侵害了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学生心身受到沉重打击,轻者令学生烦恼或陷入经济困境,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无法顺利完成学业;重者则会使有些受害学生自杀轻生或导致连环的治安及刑事案件发生,其危害性极大。
为了了解大学生上当受骗的原因和形式等方面的情况,对此我们进行一些相关调查:1你的性别是A男B女2你是大几的学生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3有过上当受骗的经历吗?A有B没得4你接收过中大奖的短息吗?A有B没有5你对上当受骗的态度是A非常害怕B 不害怕C无所谓6如果你接收到一条短消息,说你中奖了,你是的感觉和行动是A很高兴并主动和对方取得联系B开始时很高兴,可经过考虑觉得是骗人的C觉得这一定是骗人的,不管它7大街上走路的时候有人向你介绍一项你需要的高科技产品而且会以很低的价格卖给你,你会A不去理睬这个人B看看他的货再说C很兴奋的买下8你买过去寝室传销的人的东西A有B没有9寝室传销的外来人员,你对他们的态度是什么?A是来骗学生钱的,不用理他们B就是挣点小钱C很和善正经的买卖人D不知道10你觉得大学生在交往中容易受骗的原因是A不加选择的结识朋友B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和辨别能力C疏于防范D求人办事,成事心切11当你上当受骗后做出的反映是A自认倒霉B报案C找其他方式宣泄D告诫其它同学防止类似情况发生12你身边是否有同学因为贪小便宜而上当受骗的A有B没有13你是否会因为急需钱或者某样东西而不假思索的相信一些诱人的条件A是B不会C不清楚,看情况14班级是否举行过关于防止大学生上当受骗的活动A没有B有15当你遇到个条件很诱惑但不确定真假的事情时,你会A先按对方说法做了再说B冷静下来思考清楚C向周围朋友询问,征求意见16你是否会为了利益把身边朋友拉进传销之类的骗人违法活动中A会B不会C说不清17当你看到有大学生正在被骗是你怎么做A出于好心,提醒一下B 转身离开 C 与自己无关,受骗的不是自己就行18你对上当受骗方面的法律认识如何A有很深刻的了解B 有一些了解,但不是很深刻 C 一般,只是点皮毛而已19你认为学校是否应该加强安全防范意识教育A是 B 否20你印象中的骗子是A热情似火B可怜兮兮C迷途羔羊D死缠烂打E博取同情F一本正经21大学生上当受骗后不愿意报案的原因有哪些A 嫌麻烦,自认倒霉B怕警察“难办案”C 认为损失很小没必要报案D无所谓22谈谈你对大学生上当受骗的看法和建议?说明:此问卷采用不记名调查,为了创建一个和谐校园,此问卷填写的同学请认真对待!对大学生上当受骗的个案研究心得通过此次调查分析,我们初步认识到新时期的大学生普遍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忽视自卫技能的学习和训练,是他们成为不法分子侵害对象和灾害事故伤害对象的根本原因。
安全防范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保护神,大学生只要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能力,就可以防止案件的发生,避免灾害的出现,就能够为自己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作为学生工作人员,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模式,便笼统说教为具体案例讲解,以学生身边的鲜活实例为例使学生对身边时的安全隐患和诈骗行为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同时,在学校层面生可以开着一门安全防范课程,让学生更加重视安全教育。
所以,我们要不断的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加深对上当受骗的认识,多去了解和学习法律知识并且学会自我保护意识,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要积极与犯罪分子作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