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普通心理学 第十一章 情绪与情感
普通心理学 第十一章 情绪与情感
个人的心理准备状态和个性。
• 3.激动——平静
•
这一转化反映为事件在短时间内对个人的作
用。强烈的影响则产生激动体验,并且伴有激烈
的内部器官活动和明显的表情动作。
• 4.强——弱
•
这一点体现了情绪两极性的等级水平。
• 如“怒”可以分为:微愠-愤怒-大怒-暴怒-狂怒; “喜”可以分为:好感-喜欢-爱慕-热爱-酷爱。
(三)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 适应功能
•
表情的发展是情绪与情感的适应功能发展的
标志。
•
如:类黑猩猩已经出现喜、怒、哀、乐等基本
情绪。
•
婴儿的哭声、微笑等情绪表达。“视觉悬崖”
实验等。
•
成年人的各种情绪现象。挫折--焦虑;成功—
喜悦等等。
• 动机功能
情绪可以增强人的某种需要,引发人的 动机,从而激发人的行动。
• 恨具有消极作用,体现出破坏性。同时,恨也具 有积极作用,如仇恨可以鼓舞勇气,消灭敌人。
同时,情绪本身也能产生动机,从而产 生情绪性行为。
正如古语所云: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 组织功能
• 情绪性质直接影响认知操作效果。
• 积极的情绪对认知操作起促进作用,消极的 情绪对认知操作起干扰和破坏作用。
•
具体表现有:促成知觉选择、维持注意发生、
影响短时记忆与思维活动、影响行为表现等等。
– 联系: • ①历史上统称为感情。 • ②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 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五)情绪、情感与认知
认知
情绪、情感
客观事物
关系
客观事物
需要
• 认识是情绪、情感的基础 没有认识就不会有相应的情绪唤起和
情感体验。 如:聋人不知道噪音之可厌, 盲人不知道美景之可爱。
• 情绪的强度 也影响认知操作 效果。实验表明, 情绪唤醒水平与 认知操作效果呈 倒“U”字模式。
• 即只有中等 强度的情绪唤醒 水平最有利于知 能操作活动,具 有较高效率。 (调节功能)
最优水平
警觉增长
操
作
水
平
情绪扰
深睡
乱增长
觉醒点
瓦解
低
唤醒水平
高
• 信号功能
通过表情实现,其中面部表情、身段 表情、言语表情都是信息传递的手段。
• 2.骄傲与自罪
• ——个体在明白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理想目标时 产生的自我肯定或者自我否定的情绪体验。
• (四)与他人有关的情感体验 • 1.爱 • ——是指对他人肯定的情感,是肯定情感的极端。
• 爱有积极的意义,往往促使人为所爱的对象而不 断努力。
• 2.恨 • ——对他人否定的情感,是否定情感的极端。
——个体对客观事物与个人需要之间
的关系的体验过程。
客观 事物
符合需要 不符合需要
高兴、欣慰 悲伤、愤怒
(二)情绪与情感的两极性
• ——是指每一种情绪与情感都能找到与之 对立的情绪与情感。
• 1.愉快——不愉快
• 在人的心理体验由积极向消极变化中,就会
产生这种对立体验的转化。
• 2.紧张——轻松
•
这一转化过程取决于当前事件的紧迫性以及
动的积极性。消极的情绪和情感则会阻碍 认识的发展。
“亲则近之,疏则远之”
二、情绪和情感的种类
• 我国传统的七情是——喜、怒、哀、惧、 爱、恶、欲;
• 伊扎德将情绪分为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 两类;
• 基本情绪:兴趣、惊奇、痛苦、愉快、 愤怒、恐惧、悲伤、害羞、轻蔑、自罪感。
• 复合情绪: • 包括基本情绪混合、情绪—内驱力混合、
认识不同,相应的情绪、情感也会不同。 如:一场大雨,对于正逢春旱的农民
是莫大的喜事。但是,对于延误了航班的 出行者则是很烦躁的事情。
认知的发展,还能引起情绪、情感的变化。 如:人与人之间随着交往和了解的增
加,会从陌生变得熟悉,可能成为朋友, 也可能因为纠纷而变成仇敌。
• 其次,情绪和情感对认识也有反作用。 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可以提高认识活
第十一章 情绪与情感
主讲:汪广华
布什总统的表情
布什总统的表情
布什总统的表情
一、认识情绪与情感
• 情绪情感的通俗表述:
• “久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 人生有四喜——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金榜提名时。 • 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
• (一)情绪、情感的概念
•
• (一)基本情绪
• 1.快乐
• ——达到所期盼的目标后紧张感解除时产生的愉 悦与舒适感。
•
目标越难,达成后的快乐越强烈。
• 2.愤怒
• ——愿望得不到满足,并且一再受到阻挠引起的 紧张积累而产生的情绪体验。
•
愤怒的对象往往是明确的。不明确则只会产
生沮丧感。
喜怒 哀惧
• 3.恐惧
பைடு நூலகம்
• ——个体企图摆脱、逃避某种情境时产生的情绪 体验。
•
尤其是让个体产生无助感的时候。
•
恐惧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 4.悲哀
• ——个体失去某种自己重视和追求的事物时产生 的情绪体验。
•
悲哀的强度取决于事件对个体的心里价值。
•
悲哀可以分为:遗憾、失望、悲伤、哀痛。
• (二)与接近事物的愿望关的情绪与情感
• 1.惊奇和兴趣
• ——面对陌生、奇特并且未发现对自己构成威胁 的事物时,会产生惊奇感,进而会产生探究的兴 趣,其出发点是“探究反射”。
如:微笑——满意、赞许、鼓励; 怒目圆睁——厌恶、否定; 摇头——否定;点头——肯定。 成年人给与儿童的及时的情绪反应, 是儿童认识世界、发展个性的主要途径。 这被称为“情绪的社会性参照”。
(四)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 区别: • ①情绪具有生理性、不稳定性和外显性的特点, 出现早于情感。 • ②情感指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 它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 2.厌恶
• ——与恶心、呕吐等身体不适感有关联,具有强 烈躲避倾向、否定性的情绪体验。
• 厌恶与个体的文化背景、个体经验相关联。
• (三)与自我评价有关的情绪与情感
• 1.害羞
• ——在个体与他人比较过程中,做出的关于自己 不肯定的评价体验。
•
害羞常有特定的表情动作,如脸红、言语不
畅、逃离等。
情绪—认知结构混合。可以分为上百种。
• 克雷奇等人在《心理学纲要》中把情绪分 为6类: 原始情绪——快乐、愤怒、恐惧和悲哀; 与感觉刺激有关的情绪; 与自我评价有关的情绪; 与他人有关的情绪; 欣赏情绪; 心境。
• 以情绪状态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分:心 境、激情和应激。
• 按社会性内容分类,人的社会性情感主 要有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人所特有 的高级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