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一、新文化运动(一)兴起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旗帜:民主、科学主要阵地:北京大学(蔡元培校长)。
陈独秀:1879.10.9-1942.5.27 清末秀才。
参加反清活动,遭到清政府的追捕,留学日本,参加同盟会。
1915年回国后,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蔡元培:1858-1940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
1904年创立光复会,1905年加入同盟会。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
1916年任北大校长,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第二年迁到北京改名为《新青年》。
《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 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青年兴则社会兴,青年亡则国家亡! -----《敬告青年》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的《敬告青年》一文,痛陈封建专制制度的罪恶,号召青年们积极行动起来,进行一次思想上的革命。
胡适:1891-1962 1917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文学革命,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
图为胡适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
鲁迅:1881-1936 现代文学家、思想家。
1918年初,任《新青年》编辑,5月发表第一篇白话文《狂人日记》,猛烈抨击封建制度和礼教。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陈独秀认为,要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必须用民主取代专制,用科学扫荡封建迷信;中国要富强,必须提倡科学。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旧道德是指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新文化运动猛烈批判旧道德,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新文化运动又是一场文学革命,它是由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开始的。
4.十月革命后,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等人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李大钊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1918-1919年间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
在中国大地上,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是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2.知识分子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3.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作用4.后期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拯救国家和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二、五四运动1 历史条件(1)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和壮大(2)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3)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2 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3 过程第一阶段(1919.5.4-6.3)中心:北京主力:青年学生斗争方式:罢课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合约上签字,还我青岛第二阶段(6月初)中心:上海主力:工人阶级方式:罢工,罢市4 结果:(1)释放被捕的学生(2)罢免曹、章、陆(3)中国代表拒绝签和约总之,取得初步的胜利5 历史意义:思想: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历史时代: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队伍浩浩荡荡从红楼向天安门前进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群众大会现场青年学生高举声讨卖国贼,谋求国土完整统一的标语五四时期的上海1919年5月7日,上海各界两万多人在公共体育场举行国民大会。
1919年6月“五四”运动中上海工人的游行队伍上海商界罢市游行。
五四运动时期的上海街头。
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领导阶级—工人阶级新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新奋斗目标—社会主义新群众基础—更广泛以史鉴今:作为一名年轻人通过对五四运动的学习你又有何感想?五四精神:民主科学爱国进步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中国共产党成立1、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的条件:2 、组织基础: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3、阶级基础: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工人运动的发展4、共产国际的帮助(二)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1、组织革命团体。
2、创办刊物。
3、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著作。
4、与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流派进行论战(三)中共一大的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时间:1921年7月23日地点:上海浙江嘉兴南湖画舫(闭幕)代表:(13人)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李达,李汉俊、张国焘、王尽美、刘仁静、邓恩铭、陈公博、周佛海等。
大会在上海代表李汉俊的家(望江路110号,当时位于法租界内)进行到第六天,忽然有两名陌生男子闯进来,扫视了一下大会代表,说:“找错地方了.”代表们认为大会被发现,为防止敌人的破坏,7月31日大会转移到嘉兴南湖.共产国际的代表:包惠僧马林中共一大的内容: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当前任务组织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四)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为何说“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坚强的领导核心科学的指导思想新的革命方法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1、制定革命纲领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召开中共二大。
主要代表: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王尽美、蔡和森等十二人。
通过并发表了著名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大会宣言》,正式公布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主要内容: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反对封建主义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反对帝国主义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建立民主共和国2、发动工农运动中国工人运动的新高潮(1922-1923)全国罢工达倒100多次,参加罢工的人数有30多万,形成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个高潮。
主要的工人运动有:(1)起点: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
(2)安源路矿工人罢工开滦五矿工人罢工(3)高潮: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二七惨案领导工运时的邓中夏(1894—1933) 苏兆征(1885-1929)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农民运动,最早发生于浙江萧山县的衙前村。
I921年9月,成立第一个农民协会,领导农民开展了反对地主压迫的斗争。
1922年6月,彭湃在其家乡广东海丰县开始从事农民运动1923年元旦,成立了海丰县总农会。
随后,陆丰、惠阳两县也建立了农会。
3、国共合作(1)国共合作的历史条件(2)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3)国共合作的意义同盟会国民党中华革命党多次斗争,多次失败辛亥1911 二次1913 护国1915 护法1917 护法1920-22爱国;崇高责任感掀起大革命高潮孙中山在上海的故居。
他曾在这里多次会见共产党人和苏俄政府代表越飞等人。
一九二三年一月二十六日,孙中山与越飞(苏俄政府特命全权大使)在上海发表联合宣言。
1924年1月20--23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
大会代表共有165人,其中共产党员约占14%。
大会通过了《大会宣言》提出了“联共、联俄、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在内的新三民主义。
大会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 广州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合作的政治基础接受了中共的反帝反封建主张“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中,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
---- 毛泽东国共合作的意义: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确立,会议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使国民党有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目标,改组后的国民党成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从此开始了国民大革命时期4、掀起大革命高潮(1 )大革命的准备:黄埔军校的建立: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全名是: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为国民革命培养了一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
革命者来:贪生畏死勿入斯门升官发财请往他处黄埔军校总理:孙中山校长:蒋介石党代表:廖仲恺政治部主任:周恩来黄埔军校1924年5月创建于广州长洲岛。
1924年5月至1927年7月,招收了六期学生共2万多人。
黄埔军校为国共两党培养了一批著名将领和军事人才蒋介石在北伐誓师大会上发表讲话,誓词:我不牺牲,国将沉沦。
我不流血,民无安宁。
国既沉沦,家孰与存。
五卅运动、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建立(2)大革命的过程北伐战争前形势图:张作霖兵力35万孙传芳兵力20万吴佩孚兵力20万国民政府兵力约10万北伐战争进军示意图:3个北伐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3大战场两湖战场(主)江西战场闽浙战场3大主要战役想想看:推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因素有哪些?1、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2、北伐军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方针。
3、北伐军英勇作战,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
4、得到工农群众的支持,是正义战争。
国民革命的挫折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4.12 上海蒋介石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927.7.15 武汉汪精卫后果:国共合作破裂,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3)大革命的失败的原因、教训和意义失败的原因;从客观方面来讲:(1)反革命力量的强大。
(2)资产阶级发生严重的动摇、统一战线出现剧烈的分化。
(3)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汪精卫集团背叛革命,使革命力量遭到极大的损失。
从主观方面来说:(1)中共犯了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
(2)中国共产党处在幼年时期,缺乏斗争经验。
教训:惨痛的失败给中国人民以深刻的教训,使共产党认识到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历史意义:(1)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
(2)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3)它是人民在思想上受到了一次普遍的革命洗礼。
(4)宣传了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扩大了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
(5)共产党开始掌握了一部分革命武装。
内容小结:孙中山开一大,国共合作成一家。
苏联、中共帮助下,黄埔军校建立啦。
两党携手齐北伐,反帝反封保国家。
齐北伐,打军阀,吴、张、孙基本被打跨。
蒋、汪背信闹分家,另起炉灶独当家。
对内镇压,又屠杀,内外勾结力量大。
中共年幼大权撒,国民革命失败啦。
方案3:歌谣式五四”学运又兴起,“六三”以后换主力。
“三罢”斗争威力显,运动初步得胜利。
一九二一七二三,中共上海开“一大”,国共两党两会议,统一战线来建立。
三民主义“旧”变“新”,革命发展此为基。
黄埔军校孙创立,培养干部主基地。
“五卅”“省港”反帝潮,推动工农运动起。
北伐对象吴孙张,湖南、湖北主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