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纵横家

关于纵横家

关于纵横家
纵横家出现于战国至秦汉之际,多为策辩之士,可称为中国五千年中最早也最特殊的外交政治家。

《韩非子》说:“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


代表人物
其祖乃鬼谷子,姓王名诩,战国时代卫国(今河南鹤壁市淇县)人。

著有《鬼谷子》兵书十四篇传世。

苏秦字季子,东周洛邑(今河南洛阳东)人氏,年幼之时,曾与张仪在颖川阳城(今河南登封县)拜鬼谷先生为师。

学纵横之术游说各国,初至秦说惠王,不用。

乃东至赵、燕、韩、魏、齐、楚,游说六国合纵御秦。

他相六国,归居于赵,被赵封为武安君。

其后秦使人诳齐、魏伐赵,六国不能合作,合纵瓦解。

他入燕转入齐,为齐客卿。

与齐大夫争宠,被人杀死。

一说他自燕入齐从事反间活动,使燕得以破齐,后反间活动暴露,被齐车裂而死。

张仪是魏国(今河南开封市)人,战国时著名的纵横家。

在苏秦挂六国相印之后,张仪西去投秦受到秦惠文王的重用,颇有政绩。

公元前328年,张仪正式出任秦相,并开始实行“连横”的战略。

张仪凭借着高超的智谋和说辩之术,瓦解了苏秦生前所创的六国合纵。

在他死后,虽然六国背离连横恢复合纵的情况,但是以无法持久。

可以说,张仪的连横之术成为了后来秦灭六国、统一天下的基本战略。

甘茂、司马错、乐毅、范雎、蔡泽、邹忌、毛遂、孙膑、庞涓、郦(lì)食(yī)其(jī)、蒯通等。

思想理论
主要为纵横,或合众弱以攻一强,此为纵;或事一强以攻诸弱,此为横。

前者主要以连为主,故可知如何能用外交手段联合团结,是为阳谋多阴谋少;后者主要以破为主,故可知如何利用矛盾和利益制造裂痕,是为阴谋多而阳谋少。

此为战略思想,是行辩术成大事的基础。

若此不察则必游说而不成。

对纵横谋士的要求:知大局,善揣摩,通辩辞,会机变,全智勇,长谋略,能决断。

纵横家崇尚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的技巧,他们注重揣摩游说对象心理,运用纵横捭阖的手段,或拉拢或分化,事无定主,说无定辞,一切从现实的政治要求出发。

纵横家在战国时期的社会舞台上非常活跃,其思想和活动对当时的政治、军事局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发展阶段
从战国七雄的确立开始,到公元之前二二一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为止。

这个时期的纵横家的发展,具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战国七雄确立的初期,各国虽都纷纷称王,但立国尚未稳固,大都忙于巩固内政,而无力外战,各国之间的兼并战争规模还不太大。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以众弱联合以攻伐一强的合纵运动为主。

代表人物是惠施、公孙衍。

第二阶段:经历一个较长的时期,大国之间的兼并战争日愈激烈,国际政治形势变化迅速而频繁,纵横家的作用更加重要,影响也更为巨大。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形成了东西方各以齐秦为核心的两大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合纵连横的盟主在齐秦的之间变换,双方都企图通过合纵连横运动有效地遏制对方的兼并战争,阻止对方的过分强大。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合纵连横运动适应着各国之间政治、军事、外交及经济形势迅速而复杂的变化,而达到了高潮。

这个高潮在整个纵横家发展历史中,是第一个高潮,其标志一是产生了众多的纵横家代表人物,最为著名的有苏秦、张仪、陈轸、楼缓、郭隗、虞卿、甘茂等人;二是纵横家的行为模式基本形成,而其思想与文化的内容也发展成熟,终于确立起独具特色的纵横家思想及学术流派。

第三阶段,战国时期以统一中国为目的的兼并战争已经接近尾声,秦国由于成功地实行了纵横家范雎提出的“远交近攻”为特点的新的连横政策,经过长期的政治和外交攻势,发展成为最大的强国。

秦国的统一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说是纵横家长期努力的结果。

这个阶段纵横家发展的特点是以秦国纵横家的连横运动为主。

这一阶段纵横家的代表人物是范雎、蔡泽与早期的李斯。

相关主题